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APP套路深使用須謹慎 用戶如何自我保護?

手機APP套路深使用須謹慎 用戶如何自我保護?

花式「套路」太多

「快來幫我搶春運火車票」「我和火車票的距離,只差你的助攻」……時值春運搶票季,在社交平台總能看見好友發來的請求支援搶票的鏈接。點進去之後,這些搶票軟體一般都要社交賬號授權登陸,有的還要輸入手機號碼以獲取驗證碼,拒絕的話就無法幫朋友「加速」搶票。很多人想要助朋友一臂之力,但又對個人信息安全充滿擔憂。事實上,有不少網友反映使用搶票軟體後就接到了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

北京的蔣女士表示,現在APP的「套路」太多了,一不注意就獲取上網記錄、通訊錄、定位等信息,很多還和社交賬號綁定在一起,感覺很不安全。記者調查發現,APP的「套路」的確很多。

一種是打包出售。常見的是用戶在應用商店下載某一款應用時變成許多其他應用「一鍵下載」,以及購買機票時打包出售相關的景點門票、酒店等服務。與此相關的是默認勾選。就是不明示選擇,讓用戶稀里糊塗就同意了相關的授權。還有就是免責協議。很多APP即使明示用戶協議,一般篇幅很長,許多人不會仔細去看,而在這長長的條款之中就會包含類似「同意將註冊信息提供給第三方」「不為平台上提供的服務進行擔保」等免責協議,實際上是平台方在逃避責任。

是否存在侵權

北京市億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動勾選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有自主選擇權。此外,《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其他不合理的條件。

「無論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來說,平台都有相關義務提醒客戶。客戶將信息交給平台是出於信任,這種信任不能無限放大,在法律上平台有告知義務讓客戶去自主選擇。因此默認勾選是不合適的,一定要有明確提示。」董毅智說。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已對用戶授權和隱私條款作出明確規定。上海信息安全行業協會專委會副主任張威表示,「許多APP更改用戶協議,利用大量專業辭彙和免責表述『繞暈』用戶,既不合法,也不合規。」

如何自我保護

APP的花式「套路」似乎發展成了行業潛規則,一般人很難避開。董毅智指出:「這是創新和法律規制之間的矛盾。其背後原因主要是違法成本較低,而維權成本較高,舉證比較困難,相應的技術和監管規制還不到位。雖然目前已有很大進步,但仍需逐步完善。」

針對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董毅智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用戶要有自己的判斷力,APP上的協議或提示信息都要仔細閱讀,不能直接接受。二是要注意保留證據以便投訴,目前這方面的投訴渠道很通暢,消費者通過工商局、消費者協會等機構的官方微信、微博或官網投訴中心投訴都很方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井噴 網路文學正打破套路化模式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