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史記、韓非子心得: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

讀史記、韓非子心得: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

秦始皇焚書坑儒,使華夏文明遭受空前浩劫。秦始皇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被後世唾罵。但文革之時,卻稱焚書坑儒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對奴隸主頑固勢力的清算,是社會進步。當然,文革是一個說謊的時代。

在《秦始皇》一文中有言:周王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並不是奴隸制社會。而秦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達15-25%,是不折不扣的奴隸制社會。奴隸的來源除了戰俘外。還有收孥。即一人犯罪,妻子、兒女沒籍,充為奴隸。秦國統一天下後,更是採用暴力手段,將工匠、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考古出土的秦國竹簡中,更是以法律形式捍衛奴隸主的利益。秦朝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社會。

既然與奴隸制無關,那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呢?本文就詳細解析。

一是儒生們以古非今。古者,先秦與周王朝;今者,秦帝國也。正如前文《秦始皇》所言:

周王朝人與人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執政者對人民有敬畏之心;執政者忠於人民;言論自由,人民有批判和議論政治的權利;職業平等,無貴賤。

而秦帝國則截然不同。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上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赴湯蹈火,死節之民,寡聞從令。」臣民生存唯一的價值,就是踏踏實實作奴才。人民命如螻蟻,無論是踩死十萬,還是百萬。在法家看來,都不值一提。

秦始皇依據法家思想建立的新世界,要以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新思想。取代自由、人權的舊思想。

二是法家的愚民思想。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孔子大力興學的目的是啟民智,立民德。儒家無疑成為法家愚民政策的最大敵人。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謂之:「儒以文亂法。」韓非視儒家為五蠹之首,必須剷除。下面對詩書禮樂作一一解析:

1、禮法

儒家與法家最根本的區別是,儒家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而法家則代表了君主的利益。

儒家的政治主張是限制君權,以禮法把權利關進牢籠。扼殺君主和卿大夫的自由。給君主兩分自由,卿大夫四分,士八分。人民則擁有十分的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

而法家則是捍衛君權,把君主從牢籠中放出來,讓君主作惡、害人——行惡政、弱民、辱民、貧民、愚民。把人民關進牢籠。

《左傳·庄公二十七年》有曰:「公會杞伯姬於姚,非事也。諸侯非民事不舉。」國君思念遠嫁他國的女兒,與其見上一面,都要被孔子斥責——作為君主,你唯一的使命,就是為人民盡忠。與儒家扼殺君主的自由恰恰相反。法家扼殺人民的自由。

法家不但扼殺人民選擇職業的自由,學習知識的自由,甚至是出行的自由。商鞅謂之:「廢逆旅,私交。」韓非謂之「民不越鄉而交。」民越鄉而交,就會耽擱耕戰。

2、尚書

法家主張立法為君,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商鞅謂之:「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賞,必死;怯民勇,勇民死,必王。」最終是 「賞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出死而為上用。」使「苦生忘死」的人民皆死於法令。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總之,是以刑罰作為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手段。

儒家與法家恰恰相反,提倡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

在孔子修訂的《尚書》中,就有反對君主幹涉司法的主張。孔子繼承並發揚了這一思想,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這是《尚書》中司法獨立思想的延續。

荀子在《致士》篇中指出,在司法實踐中,一定要量刑恰當。若作不到量刑恰當,應「與其害善,不若利淫。」這一利與被告,疑罪從無的無罪推定論並非是荀子首創,而是源自孔子。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時,曾引用《尚書》之言:「大辟,疑,赦。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其依據是「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續」,所以在審案時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孔子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與法家「刑用於將過」的寧枉勿縱主張截然不同。客觀上也體現了儒家對最基本人權——生命權的尊重。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

遺憾的是,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司法實踐中,一直是採用法家寧枉勿縱的有罪推定論。儒家疑罪從無的思想一直到1996年,才被寫入《刑法》。

與法家的夷族連坐的主張完全不同,孔子主張「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儒家不罪無辜的法治思想同樣是對人的生命權的尊重。

眾所周知,民主法治的美國有陪審團制度。而孔子修訂的《尚書》中,就有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陪審團制度。

民主、法治、自由、人權並非西方舶來品,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詩經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是「詩三百,一言蔽之,思無邪。」其可以善民心,養民性,謳歌愛情。這無疑是在告訴世人,人民生存的唯一價值並不是為被君主奴役。世間還有更美好的愛情。「國有十善」,便會降低「生產」耕戰之民的效率。

《詩經》中還有大量的詩篇,批判執政者役使人民,使民不得務農,不得贍養父母。在法家看來,這無疑是惡毒攻擊偉大領袖。

並且,《詩經》的成書在法家看來,就無比奸惡。其成書得益於周王朝的采詩制度。目的是「觀民風,知得失,自考正。」側面反映了周王朝言論自由,支持人民批判和議論政治。這對法家來說,是觸摸到了「龍之逆鱗」。批評君主者——誹謗罪!

綜上所述,詩書在法家看來,完全違背了偉大領袖的意志,是反革命。只有禁毀詩書及百家言,才能統一思想。

設想在秦朝,一對戀人約會。男子賦詩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來表達真摯之愛。女子便立即揭發心上人違反禁令,男子最終被處死,陳屍於市。女子之舉可使自己免受株連。法家謂之「告奸」,法家對人性、愛情、自由、人權之扼殺,可見一斑。

4、音樂

儒家還十分重視音樂,認為音樂可以明禮儀,善民心,養民性,謳歌愛情,移風易俗。法家為何反對樂呢?且看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

在劇中,丹尼原本是黑老大巴特手下的一條狼犬,一個殺人工具,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唯有兇殘。後來無意間遇到了盲人鋼琴調音師山姆及其女兒維多利亞後,開始接觸音樂。終於使他從行屍走肉,回復了人性。明白了世間有愛,有更美好的生活。

丹尼的生命最終被音樂拯救,這便是「儒以文亂法」,而導致「愚民」措施失靈的一個反面教材。

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道德廉恥,才能有效地預防「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杜絕《狼犬丹尼》中的一幕上演。最終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永世為奴,任由君主驅使,致死為君主盡忠。

只有看過狼犬丹尼,才能徹底領悟法家思想的真諦

除了詩書禮樂之外,再說一下十善之末——智。

孔子曰:君子不器。即君子不但要有專業技能,更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儒家啟民智,立民德。與儒家智民截然不同,法家是愚民。誰若不器,誅之。

刑罰和陰謀詭計僅僅是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低級手段。駕馭臣民的最高境界是愚民。法家不希望人民有思想,民愚則易治。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法家字典里的良民——寡聞從令!這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

附錄一:某些秦朝和法家粉絲稱焚書坑儒只是焚毀了民間藏書。項羽焚毀了秦國宮室的藏書,包括;六國史書、詩書及百家言。此言大謬。《史記·蕭相國列傳》記載: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金帛財物,蕭何獨先入收秦律、令、圖、書藏之。項王與諸侯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

《史記》中六國年表年代錯亂嚴重,但《秦本紀》不但內容詳盡,還沒有一處錯亂。是因《秦本紀》是司馬遷抄錄自秦史,而秦史就是蕭何所收,漢室所藏。漢文帝時,遣晁錯拜訪年過九旬的秦朝博士伏生。伏生背誦出二十八篇《尚書》。更說明秦宮和漢室並未有詩書及百家言。當然,法家經典《商君書》和《韓非子》雖然民間沒有,但卻被秦宮收藏,最後被蕭何所收,入漢室。故使華夏文明遭受空前浩劫的,是秦始皇和法家,與西楚霸王沒有絲毫干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邪侃侃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清朝公主大多數為什麼外貌都這麼丑?

TAG:莫邪侃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