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國際學校孩子都土豪還愛攀比?聽這位媽媽怎麼說

國際學校孩子都土豪還愛攀比?聽這位媽媽怎麼說

小編說:

國際學校,孩子究竟會受什麼影響?國際學校家長是不是真土豪?國際學校攀比比的都是啥?今天新浪教育轉載一個國際學校媽媽餃子片兒湯的觀點,她說兒子讀了國際學校以後發生了哪些變化。

本文作者:餃子片兒湯, 前世界500強企業管理人員,關注教育,分享、傳播「教育孩子」的理念、心得。

最近,常被朋友諮詢關於上國際學校的事情,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上國際學校的都是土豪嗎,孩子受影響怎麼辦?」,估計這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我試著解答。

國際學校孩子都土豪還愛攀比?聽這位媽媽怎麼說

「土豪」說

根據百度百科,土豪的意思是「網路用語。原指鄉下財大氣粗、沒什麼品味的有錢人,現多指有錢、不理性消費、喜歡炫耀的人」。

如果「土豪」的定義是這個,那麼我的答案是,不可否認,國際學校的一些家長可能會具備「土豪」的某些特徵,但土豪肯定不是國際學校家長最典型的形象。這要從國際學校的定位說起。

從大的分類,教育可以分成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按照世界通行慣例,公立教育主要解決確保每個適齡兒童得到同樣的教育機會,換句話說解決「公平」和「保底」的問題,但這並不是說公立教育的水平不高。私立教育主要解決個性化需求的那一部分。

國際學校屬於私立教育的其中一類,在國內,對國際學校的定義,也沒有統一、標準的定義。按照我的理解,定義成「採用國際上通行的課程體系,多以雙語教學為主」比較恰當。至於更多具體的解釋和定義,可以去國際學校App上了解。

按照這個定義,可以推論出「國際學校」的家長大多是些什麼人。

一部分是外籍人士,在中國也希望接受到與其國籍所在國相同的教育,這一部分不仔細展開。另一大部分,是選擇孩子「不參加中國高考、以出國留學為未來方向」的中國家長。

這類中國家長也有幾種情況:一是,對公立教育體系完全失去信心,比如我的一個朋友在5年級末將孩子轉到國際學校,我問他什麼原因,他的回答很直接「不想孩子在公立體制下浪費時間」。二是,對公立名校仍有信心,但或是上不了(比如沒派位到名校)或是不能上(比如,沒有北京戶口)。三是,也能上公立名校,但給孩子規劃的路徑是出國讀書,所以希望孩子在國際學校練好英語,及早適應西方的教學模式。

無論哪種情況,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不參加中國高考、以出國留學為未來方向」。所以,如果這麼說呢,肯定會有些「土豪」家長,因為人家也會希望孩子出國接受教育。

以前的國際學校,所謂的「土豪」家長多不多,我不太清楚。起碼現在的國際學校,「土豪」家長不是主流。我以後的文章會介紹,國際學校對家長的英文要求也很高,如果家長不會英文,看不懂孩子成績單、無法與老師交流,也很麻煩。大多數國際學校的家長英文都有一定基礎,如果英文還不錯,那這個「土豪」就是「洋豪」了。

根據我的觀察,一個趨勢是,很多外企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包括外企、民企、國企)、或是專業人士(比如律師、會計師)、或是有國外留學、工作經歷的人群在考慮孩子教育問題時,逐漸將國際學校納入了考慮範圍,而且逐漸呈現低齡的趨勢。最近,有三個朋友向我諮詢國際學校的問題,每次熱火朝天先微信、後電話溝通一、兩個小時。一問孩子具體情況,出乎我預料。三個媽媽的孩子最大的三歲半,最小的兩歲半。從幼兒園階段就琢磨是上國際小學或還是買學區房上公立名校了。未雨綢繆到提前三年。

所以,你這邊還覺得「土豪」不「土豪」呢?在我眼中,就是另外一群「焦慮的中國媽媽」,只不過將「輸不起的起跑線」劃在了另外一條跑道上。

之所以大家會有關於「土豪」這樣的疑問,一個原因可能是國際學校的學費比較貴,所以大家聯想可能「土豪」比較多。不可否認,國際學校的學費遠遠高於公立學校,但是是否只有「土豪」才上得起,這也值得商議。

以北京舉例,凡是四環內有一套房的家庭,按照房價測算,應當都支付得起國際學校的學費,即使四環內沒有房,年收入40萬以上的家庭也能承擔得起國際學校的學費,按照這個標準,僅在北京符合條件的得有百萬人口,所以呢,起碼在北京,很多家庭都具備上國際學校的支付能力,但還遠遠達不到大家心目中想像的令人乍舌的「土豪」標準。

那為什麼只有不多的家長選擇了上國際學校呢?這裡涉及很多問題,觀念的問題、視野的問題。比如很多人認同公立名校的教育水準、靠孩子的努力或其他途徑也可以上名校,還有許多人認為在公立體系高中或大學畢業後再出國念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國際學校孩子都土豪還愛攀比?聽這位媽媽怎麼說

「影響」說

那麼,國際學校的學生是否會攀比,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我的觀點是,「人是社會的人」。

這個意思是,無論現在,還是未來,孩子的身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你不可能給孩子找到一個「無菌」的真空環境。而且,能與各種各樣的人保持良好關係也是一種很強的社交、溝通能力。

對於孩子的教育,比如性格的養成,我的一個觀點是家庭的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遠遠大於外部因素,比如學校的影響。這裡不展開。

我了解的國際學校,在學校里要穿統一的校服,學校內不允許使用手機,小賣部也沒有太多可買的東西,所以孩子也沒有多少攀比、炫富的機會。大多數家長,即使是「土豪」,也都是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無論孩子上的是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這點沒有差別。

當然,國際學校與公立的一個區別是,國際學校的老師也會提醒你要認真學習,但最終每個學生投入多少精力在學習上還要靠自己,國際學校的老師不會像公立學校的老師那樣死乞白賴地要求每個孩子達到老師的要求。國際學校對老師的要求也很多,可登錄國際學校App詳細了解各個國際學校老師的資料。但是,國際學校一般都用專用的網站管理學生的學業進度,在上面每個學科老師會將每個學生作業的內容、進度、得分登在上面,家長也有帳號,所以每天訪問網站就可了解自己的孩子詳細的學業進度,比如,哪項作業沒交,哪項作業得分低。

而且,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在國際學校孩子很輕鬆。國際學校雖然重複性作業少,但探索性作業多,很多作業需要上網查資料、提煉觀點、做好展示,要取得高分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中國媽媽到了那裡都一樣,不過是換了一條跑道而已,而且這條跑道也不太容易出成績。上公立的,可能瞄準的是北大、清華或211之類,上國際學校,好多家長瞄準的是美國的TOP50學校。比如,我在前面文章里提到的「學霸」媽媽,人家在自己這一代已經上過清華、北大了,給下一代定的目標是美國的TOP學校。你這裡還在琢磨著自己的下一代能替自己實現北大、清華的夢想呢?人家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拼的東西不一樣而已,到哪都在拼。

國際學校的家長有的擔心孩子中文不行,補中文;有的覺得外語仍要加強,在外面機構補英語;有的立志在體育專業上出特長;有的在社區貢獻、科考、慈善上投精力。還有的,還有的這些同時都在做。

所以,世上只有媽媽好。

但,天下的烏鴉一般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