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主題文物勾勒歷史記憶 博物館「三狗」迎新春

主題文物勾勒歷史記憶 博物館「三狗」迎新春

青釉狗圈

元代白玉狗

崧澤文化獸首形玉飾

農曆「狗」年臨近,不少超市的貨架上都已經擺滿了與「狗」相關的吉祥物,掛飾、貼紙、玩具等應有盡有。這些吉祥物大多以紅色作為主色,寓意著紅紅火火。而在常熟博物館的展櫃里,同樣靜卧著三隻珍貴的「狗」,它們雖不艷麗奪目,卻都肩負著千百年的記憶,成為歷史畫布上的精緻點綴。

1982年4月,一個和煦的春日,位於虞山東麓的石梅小學操場基建工程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施工過程中,工地西北隅突然發現了一座古墓。古墓被發現後,蘇州博物館考古組與常熟縣文管會立即聯合對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古墓中「太康三年」紀年墓磚的發現讓墓葬的年代被認定為西晉早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西晉時期是青瓷的大發展階段,隨著制瓷技術的提高,青瓷器物器型益加精巧,品種更加豐富,來不斷滿足各階層,特別是貴族士大夫的需要。它迅速取代了其他材質的產品,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用具,因其自然天成及沉靜高雅而倍受世人喜愛和推崇。常熟博物館館藏的青釉狗圈出土於前文所提墓葬,其胎質細密、釉色均勻,高約3.5厘米,外觀是一個口徑13.2厘米的圓盤,口沿處裝飾有網格紋。在圓盤內有卧狗一隻,卧狗的造型稚拙中又透露出幾分可愛。與青釉狗圈共同出土的一組青瓷里還有青釉菱形紋三丁罐、提梁香熏、雞籠、豬圈,都是西晉越窯青瓷的代表器物,曾入選1992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文物精華展」。這組青瓷器雖是隨葬用的明器,但是卻是西晉莊園生活的生動寫照,反映出常熟地主莊園的豐饒富足。

與青釉狗圈相比,歷史更為悠久的是1988年在謝橋新光村錢底巷崧澤文化遺址出土的獸首形玉飾。崧澤文化距今約5800年至4900年,它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

1988年,在常熟市北郊的謝橋鎮,錢底巷遺址被挖掘。這個遺址的發現將常熟的歷史前推了5500多年。該遺址出土了屬於崧澤文化的夾砂紅褐陶、泥質灰陶器,獸首形玉飾也由此被發掘。這款玉飾呈扁平狀,高2.厘米、寬2厘米,厚度只有0.2厘米,是一個體積很小的薄玉片。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玉飾雕成犬首側面的形狀,狗的眼睛處鑽了一個小孔,可用於穿系佩戴。玉飾整體雕琢線條十分流暢,刻畫出一個張口欲吠的狗的形象,寫實而又逼真,展現出自然典雅的風格,更傳達出了古人的智慧。

三件與「狗」相關的展品中,最為精緻的就要屬元代的白玉狗。這隻白玉狗年代雖然不及青釉狗圈和崧澤文化獸首形玉飾來得久遠,但它通體由和田白玉雕成,因玉料上乘且雕工細膩,這隻玉狗至今看上去仍玲瓏剔透、富有光澤。白玉狗的造型則取自中國古老狩獵犬——細犬,狗的眼睛用硃砂點綴裝飾,雙目炯炯有神。偶然來到常熟旅遊的遊客王榮根在看到這件藏品時非常驚喜,他說:「第一次來到常熟博物館參觀,就見到了不少讓人讚歎的文物。特別是這隻玉狗,做得非常精美,與農曆狗年也遙相呼應,有一種很巧妙的寓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縱橫有象」——五人中國畫作品展在廣東開幕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