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總讓我聽話,可你又何曾聽過我說話

你總讓我聽話,可你又何曾聽過我說話

文 圖圖媽

一條「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 12年春節不歸決裂拉黑父母6年」的新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熱評。這位「別人家孩子」的北大高材生自從12年前就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同時他還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

註:圖片來自紅星新聞

在他的15000字的長文中,處處都是對父母養育方式的不滿,從小時候他認為的母親沒有完全的接納他、到穿什麼衣服都要父母決定、想去外地上學遭到父母拒絕、總是被父母安排各種人照顧、自己被嘲笑向父母求助都沒有得到支持等等。而年邁在家的父母面對這種狀況,無法理解,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去緩和,只能一邊反思一邊等待著兒子歸來。

王猛(主人公化名)把所有的問題歸結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和掌控,我的第一反應也認為肯定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過度保護和控制孩子導致了他對於父母的不滿和疏遠以及自己人格的不健全。可是看完他父母的陳述,再仔細想想王猛所描述的各種心結,父母的確過度掌控,但是為何這麼多年雙方都沒有改變呢?為何兒子直到最後才猛然爆發所有的不滿情緒而要決裂呢?為何這麼多年父母都沒有意識到孩子的不滿和想法呢?

這裡面縱然雙方都有很多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對於孩子的叛逆和不滿一定長期視而不見,孩子的叛逆情緒沒有得到疏解和回應,才導致了今天有家不回,有兒聯繫不上的遭遇。

1

叛逆也是一種自我表達

這個事件中的老父親也反思到: 覺得曾在處理兒子的「求助」上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忽略了兒子的心理感受。其實王猛也試圖在不滿的時候提出過抗議,表達過求助,可是都被父母直接忽略和拒絕。幾次以後,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求助就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內心慢慢積壓的無從發泄的不滿甚至怨恨。

作為父母,經常把孩子的叛逆解讀為故意不聽話,為了避免無謂的口舌,總會對孩子的反抗直接打壓。我們卻沒意識到,不滿和叛逆其實是對父母教育方式的激烈反饋,是孩子打開心扉的一種表達,千萬不要扼殺了表達的熱情。

圖圖從會說話起,什麼事情都愛和我說,最近這半年卻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上學期不願意去幼兒園,他總是會早晨找些理由來解釋,一會說今天的區域活動沒有他喜歡的,一會說今天的飯菜他不喜歡吃。一開始我還能盡量耐心聽完,後來我就武斷的認為他是故意的,就很生氣的禁止他找一切除了生病意外的理由。慢慢的,我發現這學期老師很多通過孩子要傳達的通知我都沒收到,晚上臨睡前我問圖圖最近幼兒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嗎,他很平靜的告訴我什麼事情都沒有,我不想說幼兒園的事情了。我才意識到我的打壓關閉了孩子表達的慾望,甚至丟失了他對我的信任。

2

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否定了孩子的反抗

很多父母其實也明白孩子的反抗很多時候是對的,但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威嚴,不願意承認。知乎上有個留言總結的很好:「孩子在等待父母說對不起,父母在等待孩子說謝謝」。父母不是聖人,都會犯錯,何況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呢?

圖圖在兩歲半的一次美術課上,老師請先舉手的小朋友上去介紹自己的作品,豆豆小朋友第一個舉手了,可是圖圖也想要第一個上去講。豆豆很堅持的說,是我第一個舉手的,就應該我先講,於是兩個孩子爭得不可開交。

豆豆媽媽是個平常看上去典型的好媽媽,言行十分得體,而且私下和我也很談的來。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課上公然哭鬧,立刻拉下了臉,大聲訓斥豆豆,「就這點事情,有什麼好哭的,真丟人!不許再哭,讓給圖圖先講。」受了委屈的豆豆更是越哭越凶,最後被媽媽拖出了教室。後來在老師的調解下,按照規則還是請豆豆第一個去介紹作品,但是豆豆已然沒有任何情緒繼續這節課了。後來的課上豆豆很少搶著上台發言了,也不再是那個嘰嘰喳喳的愛表現的孩子了,後來乾脆課都不來上了。

這樣看似是「小事」的事情,其實可能我們都做過,害怕孩子在外面給我們丟人,尤其是在親朋好友面前,希望他們乖乖的溫順的遵守著各種規則。孩子在求助和需要被支持的時候,父母卻往往因為面子坐視不管。在王猛看來,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救助」都沒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在一次父母安排的旅遊中,導遊當著全團的面拿王猛開了個過分的玩笑。王猛瞬間僵住,不知所措,而父母也沒有幫他說話。

3

不要壓抑孩子說不

這是他擁有獨立人格的必經之路

小到襁褓中的哭鬧,大到一次離經叛道,都是一個人在表達自我,找尋自我的過程。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在圖圖三歲不到的時候,擔心錯過他的語言發展時期,我帶著他試聽了不下8節各種培訓機構的英語課程,每次上完課他都說不喜歡,不想學英語。我總是堅持不懈的說,我們再試試,因為我內心不希望聽到這個答案,就這樣把北京的英語早教機構幾乎試聽了遍,最後得到的答案還是:「媽媽,我不想學英語。」後來,我也釋然了,也許孩子真的不喜歡,至少在這個階段,只要他明白自己喜歡什麼就好,我們直到現在都沒學過英語,卻一直堅持在學著他喜歡的數學思維。

只有學會說「不」,才知道我想要什麼。

4

叛逆可以是傷害 也可以是

自我救贖的機會 親子關係的和解劑

這個故事到此,一定不是這位北大學子的結局,也一定不是這段親子關係的終點。學會與父母和解,與生活和解,其實更是和自己的過往和解。這段看似極端的叛逆,可以是橫在這個家庭之間永遠解不開的結,也可以是讓每個人反思自我的好機會,重新看待和建立一段新的親子關係。

而對於王猛,你才30多歲,希望用你的智慧、包容和過去的自己和解,走向未來的自己。希望有一年的春節,你們全家團聚,希望未來你能成為一位好爸爸,一位願意認真聽孩子說話的好爸爸。

也許你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快學BigData》-Linux grep 命令詳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