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哪有沒有時間這回事

哪有沒有時間這回事

最近效率奇低,一天也做不了什麼,迷迷糊糊就過去了。為了提高效率,讀了一些時間管理的書,雖然每個作者態度和觀點都有所差別,但大家都同意一點:立刻開始做事是最好的辦法。

今天推薦的是《哪有沒有時間這回事》,作者提出了一些比較新穎的觀點(我以前沒想過的),也給了一些具體的方法。但方法執行的篇幅一般都比較長,我就沒有摘錄,摘了一些代表性的句子。

書名:哪有沒時間這回事

作者:紀元

作者簡介(豆瓣)

紀元,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早起的鳥兒社群發起人,水果撈學習會創始人,享學社創始人,9年教育培訓,8年時間管理實踐,優化過超過25000張時間表,平均為每人每周節省了13.7小時。

內容簡介(豆瓣)

《哪有沒時間這回事》告訴你:時間碎了,你該跟著「碎」。告別時間管理,你要多線程處理任務;扔掉日程表,規劃最符合你身心舒適度的時間段;放棄優先順序,你要的是用最短的時間搞定最難的問題……來自25000張時間表的優化方案,紀元幫你找到最適合你的碎片化時間日誌,讓你明白做一個高效的人是怎樣的體驗。

至於每周多出來的那13.7小時,就去做愛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1.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的事情怎麼也有幾十件,大腦本身是安排不開的,硬逼著大腦想它就會煩。如果大腦煩了,它就會想不煩的招兒,最省事的辦法就是想別的更有意思的事情,把讓它煩的事兒往「下」壓,這叫選擇性遺忘。

【比如忙的時候就是不想做正經事,打打遊戲,聊聊天,就算做做家務也比執行任務讓人輕鬆。】

2. 時間只是人們在安排事情時的一種考量維度,單純的時間表無法承載這些。考量得越少,變數越大,越缺乏彈性。把工作任務塞在嚴苛的時間表中,一旦出現干擾,由於「空隙」太少,就會影響到整張時間表。即使最終一天的任務都完成了,但由於與最開始的計劃期待不符,人們也容易體會到挫敗感。

【計劃不要做得太滿,留出些緩衝的時間,有事做事,沒事休息下也是好的。】

3.時間、地點、物品、環境、他人和身心狀態是我們安排事情時要考慮的六大要素。

4. 人不是總高效,也不會總拖延。一天當中,人總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問題不在於狀態不好時怎麼辦,而在於狀態好時是否真正利用起來並高效工作了。關注積極面,對自己好一點,發現你自己的高效時間段是正解。

5. 大約每隔四個小時,人就會迎來一次低潮,這就是該休息的時候了。早起只會影響「波谷」的位置,而不是它產生的原因。

6. 在碎片清單中,你需要寫下三種內容。

信息:你發現的有價值的信息,記下來它的標題。

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以及別人讓你做的事情,記下事情的內容。

想法:關於自己想要做什麼,改變什麼,嘗試什麼的想法。和事情不同的是,想法通常都不緊急。

【這裡是作者常用的一種清單,信息相當於我們學習到的東西,事情相當於計劃,想法是將來想要做的事。】

7.關注過程而非結果。思考任務時,想的是完成任務的步驟。

8. 一旦意識到自己要走神,你應當立即跳出當前的狀態去干點別的……說是去干點別的,可並非什麼事情都適合做,既然走神了,第一步是要停止走神,這時做一些不需要投入思考的事情比較合適。

9. 時間段清單,碎片清單,每日任務清單

【具體實施起來應該有些難度,堅持下來更難,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書。】

10. 概率,就是不計較一天兩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況放在更長的周期內去觀察。

【偶爾一次沒有達成「每天計劃」,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不要沮喪或者對自己失望,因為這是正常的。】

11.任何習慣都必須把它定義成可操作的行為,這樣才能開始,才能觀察,才能打卡,才能堅持。所以,不要再談高效工作,要談把手機扣著放;不要再談鍛煉身體,要談仰卧起坐;不要再談讀書學習,要談記錄與總結。

12. 如果習慣真的只是簡單地重複若干天就能培養成功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抱怨知道但做不到了。整個習慣培養的過程不是簡單地線性重複,而是在有機地變化,需要你不斷地自我調整,環境變了你不變,肯定會被淘汰。

13.不做某事就要找到一個更為積極的行為去替代。比如你要堅持的是讀書,而不是堅持不看手機,因為不看手機這事你根本堅持不住。

願我們都能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管理時間,每天睡前都對自己滿意,能夠安然入睡。晚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涼玉不豫 的精彩文章:

TAG:涼玉不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