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讀: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葉讀: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葉語芊言

不負你我好時光

抗戰書籍多如牛毛,而它卻獨樹一幟!

去年的大閱兵,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我認為那是一次空前絕後的閱兵,不是因為那些靚麗的方陣、精良的裝備,而是那些早已年邁的抗戰老兵。他們是最後一批抗戰老兵,如今都已經八九十歲的高齡,十年之後,我么恐怕只能在《老兵口述抗戰》中聽到他們的故事裡。

《老兵口述抗戰》是一本講述軍事歷史的著作,但它與其它同類書籍不同,它是一本更接近於真實歷史的著作,作者通過對上百名抗戰老兵的採訪,將最為真實的中國抗日戰爭故事呈現出來。同時,你會通過它看出許多電視劇、電影、甚至書籍中的荒謬之處,改變我們對於抗戰的認識。

許多抗戰文學影視劇的作者都並未生活在那個年代,只能通過一些資料進行整合、編排、意想出作品。很多資料可以還原歷史的梗概、但筆墨有限,怎能將所有細節都記錄下來呢?而這本書則填補了那些著作的空白。

作者李幺傻通過採訪抗戰老兵,還原了許多當時的細節場景。其中有一個讓我記憶猶新的細節——軍隊指揮部。一般影視劇里的指揮部都是有一個屋子、一張桌子、一面地圖,起碼能住人。

而真實情況要比這艱苦得多,許多軍隊在行軍中,有時指揮所是一個充滿惡臭牛棚,甚至就是荒野里、只是一條深溝,然後把地圖攤在地上。而這就是當年國軍張自忠將軍所經歷過的。

除此之外,他還糾正了我們隊抗日戰爭的一些誤解。比如影視劇中總是日軍死的多,我軍死的少,而事實是中日開戰初期,日中上網比例1比13,也就是每殺死1個日本兵,我軍就會死掉13名士兵。

事實是小日本沒那麼菜,他們是那些蓄謀已久的日本政客培養了十餘年的「戰爭機器」,從少年時期就開始接觸全軍事化教育,實戰理論無一不精。反觀我軍,識字的不到三分之一,有的連槍都沒摸過,他們之所以敢同日軍一戰,完全是憑藉著一腔愛國熱情和那股男兒熱血。

本書講述主要是抗戰初期,我軍處於「防守階段」的歷史,坦白說就是一個連續吃敗仗的階段,之所以重點講幾個戰役,是因為也只有某幾個戰役我們取得了勝利。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我們會輸,除了武器裝備和士兵素質外,還有一個就是基於工業化程度的作戰體系。

在我國正處于軍閥混戰的多年內鬥時期,日本早已躋身於世界一流強國,其工業水平早已遠超我國,無論是從生產技術還是生產力都遠超於我國。說白了,其實打仗打的就是錢,而敵富我窮,所以差距也就顯現出來了。

在敵我作戰時期,我軍無論是雜牌軍、正規軍、還是德械、美械,都只是陸軍,而日軍則是陸軍+空軍二維作戰,同時依託長江幹流及各江河支流,將最強大的海軍開赴戰場,可達到海陸空三維立體作戰,其戰鬥力可想而知。然而其背後則是一套完善的工業體系支撐,反觀我國,主要工業在東北,其餘的工業水平完全無法與日軍相比。

其二就是其背後的機動能力,抗戰初期,日軍起先佔領我東三省,而後又沿海岸線南下,攻擊我所有沿海省市,其陸軍的機動部隊加上海軍的運輸能力,是我軍所望塵莫及的,在工業、經濟發展這一點上,我們與日軍的差距很明顯。

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我們不僅要銘記抗日戰爭的前恥,更要向這段歷史問一句「為什麼」,只有明白了,才能知道自己錯在哪,只有明白了,才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若只是一味地怨恨、咒罵,不總結失敗教訓,如果敵人有一天又來了,我們又當如何呢?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其中每個細節都給我觸動,當時的他們是何等的艱苦?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又是何等的幸福?

我們每天上下班行走不到一公里,卻總喊著累

他們每天行軍百餘里,鞋底磨穿,卻沒有一句怨言

我們每天中午總是想著吃什麼才能爽

他們每天活在硝煙里,有時連續幾天沒飯吃

我們每天晚上很晚才睡,利用制度按時間上網看劇打遊戲

他們每天晚上有時都不睡,隨時準備著死在衝鋒的路上

......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本人一點反思,給大家一點反思,哪怕只是那麼一分鐘、一秒鐘,或僅僅是一個瞬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語芊言 的精彩文章:

TAG:葉語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