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斷絕和父母的關係,就能得到解脫嗎?

斷絕和父母的關係,就能得到解脫嗎?

朋友轉了一篇題為《北大畢業美國留學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決裂拉黑父母6年》的報道給我看,在文章中,化名王先生的被採訪者控訴了父母在自己成長的歷程中對自己的種種傷害,諸如肆意操控,限制社交,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卻沒有給予情感支持等等。

文中敘述的一些事情看上去都不是什麼大事,但樁樁件件累積在一起,可以說對當年一個幼小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也導致他性格扭曲,無法真正融入社會,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和痛苦。

他於是寫成了萬字文,控訴自己的父母,發給了自己二三十位朋友,以給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做參考。令人嘆息的是,當記者去採訪其父母時,二位老人對孩子的怨恨無法理解,雖然也想改善關係,但無從下手。

img 看完了這位王先生的敘述,我非常能理解他。但是也很想跟他說,這是沒有用的。

想想看,他都已經把他父母拉黑六年了,十二年里別說春節,就是辦事也只回去過一次,在家裡呆了十分鐘。可是他的生活沒有變得更好過,否則,他就不會在今天還要寫萬字長文,還要接受記者採訪,通過媒體去控訴父母。

這說明,這十二年來,即使父母再也沒有辦法干涉他的生活了,他也並沒有過上新的生活。這樣的控訴,如果放在豆瓣的父母皆禍害小組,會得到很多人的呼應,賺很多點擊量,得到很多的同情和理解。可然後呢?你的日子一切如舊,沒有絲毫的改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現實生活中和父母老死不相往來,就真的是斷絕關係了嗎?

心理學有個詞叫內化,意思是你從小受到的教育,道德要求,思維方式等等,都是你受你的撫養人,你成長的環境影響,這些東西會在你的心裡形成內化,塑造你的思想行為模式。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父母從小對你的要求特別嚴格,那麼他們的人格會成為你的人格一部分,哪怕有一天你的父母早就不在人世了,你一想做小時候你父母不允許你做的事,你內心深處可能就會愧疚或者不安,那就是你父母的道德標準早在你的心中內化了,一旦情景觸發就跳出來數落你。

反過來,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被子女改變的部分也一樣會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所以這樣的關係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沒辦法的事,誰都沒得挑,沒得選。

常有讀者問我,為什麼我非得要和我的父母和解?就為了孝道嗎?我說不是的,你不一定要和你的父母和解,但是你得和自己內心中那個父母和解,因為他們是你人格的一部分。

有一天你長大了,會突然發現,你竟然很像你的父母,包括他們令你抓狂的那部分,你也會在自己的身上看到。這時候你討厭的即是你的父母,也是你自己。這樣造成的心理衝突是非常折磨人的,而你是不可能輕易的和自己的一部分斷絕關係。

自從心理學普及後,大家都會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去尋找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問題,但這裡有一個誤區是,僅僅分析出過去的問題,如果不能夠給未來帶來實質的改善,沒有行動力去改變,那麼即使把問題重複一千遍,一萬遍,都是在原地打轉,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許你的父母確實傷害過你,可是你為什麼會在這個圈裡一直打轉,是出不去,還是不願意出去,再前進一步?這不是一個更值得去了解的問題嘛。

但願王先生有一天能真正明白這一點,在自我救贖的這條路上,能跨過這個坎,再前進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丁 的精彩文章:

博士之死,不要做中國式的好孩子

TAG:水木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