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量負荷安排。綜合力量訓練——金字塔訓練法
準備好,又是一篇乾貨來襲
力量訓練,不管基於什麼樣的訓練方式和安排,我們想要直接提高的目標總是這幾個: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肌肉維度。再者綜合起來可能就是運動表現能力
那怎麼樣的負荷安排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呢?
我們先來看看單一動作(一般來講是可以大負重抗阻的比如深蹲,卧推等像一些功能性需要低強度訓練的先不討論)訓練負荷
較經典的3RM×3組:突破極限力量,不適合長時間使用
5RM×5組:提高力量水平的經典訓練安排
1 0×1 0組:兩種做法1、10RM做10次(間歇90S)多用於增肌。
2、12RM~15RM減少間歇,偏向肌肉耐力
(特點是強度是恆定的,比如第一組用3RM最後一組還是3RM並且每一組都要保證動作質量,當然還有很多不用的負荷安排比如增肌常用的8RM~12RM和耐力訓練的15+RM)
除了這些個經典的恆定力量訓練,還有一種非常實用的訓練方式——金字塔
(特點:訓練動作的強度頻繁變化)
金字塔:正向金字塔(遞增負荷到目標強度)
倒向金字塔(從目標強度遞減負荷)
我們看看正向金字塔的兩種用法:
A類,在目標強度以下的強度都不做到力竭(比如目標是3RM,在8RM做6次,在6RM做4次,4RM做2次),相當於前面的訓練都是在熱身,只在做到3RM時才是用盡全力是時候,並且可以停留做上3~4組。特點在於我們可以用最好的狀態去觸碰到極限,在階段性調整或者是突破時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B類,在目標強度前的訓練全都做到力竭(比如目標是3RM,在8RM做8次,在6RM 做6次,在4RM做4次),特點在觸碰到極限之前肌肉刺激明顯,肌肉代謝壓力已經有了積累,當強度逐漸提高是壓力轉移到神經系統,並且在做目標強度或高強度組是做的就不是那麼完美,因為在疲勞狀態下的4RM,3RM可能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4RM3RM了。這種訓連方式更多是一種混合的運動表現,發展高強度下的耐力,對於提高運動表現有很好的幫助,比如球類,拳擊,格鬥等,在前半場可能狀態還很好,然後越來越差到最後的決勝時間力量,耐力,神經系統就開始崩盤了,這種訓連就是提高這種高強度疲勞狀態下的持續輸出能力。
那說完正向來看看倒向金字塔的用法
C類:比如說我們的額定目標強度是2RM,我們做一組就減到3RM,然後做一組減到4RM以此類推,那何種訓練的方式強度就會偏小,如果有能力推薦嘗試D類訓練。
D類:額定目標2RM做組,知道做不動身體開始顫抖了,減重量到3RM然後在做到做不動了再減,如果一個RM 做個3~4組,一輪下來就是接近20組的量,訓練量非常大,這種訓連先刺激極限強度,然後在刺激力量和耐力,並且對肌肉的刺激是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真的是為了榨乾你肌肉里的最後一點能量,對於肌肉維度和身體機能的提高都是很好的訓練。
那正倒兩種是可以結合來訓練的,比如常用的就是A+D,A+C(全面,強度有高有底,既能嘗試極限又能訓練耐力)或者B+C,B+D,那麼毫無疑問B+D的強度和量都是最大,也可以是倒向的加正向的,所以各位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
金字塔對於力量訓練這麼綜合那麼牛逼,那缺陷在哪裡了,缺陷就在於他過於綜合,沒有什麼短板但也沒有特長,增加力量不如5×5,耐力不如10×10。
為什麼要推薦呢,因為特別適合用於綜合的訓練,更適合大眾訓練,對於一種更好的身體狀態的追求,比如可以跑得快跳得高的這樣一種身體狀態的追求,對於沒有這麼多時間去做周期,去做固定的訓練的小夥伴,有空去健身房一周來兩次金字塔訓練,讓身體各方面都得到提升,將是你更好的選擇。
內容就到這,希望對你的訓練安排和健身之路有更好的啟發和影響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