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海戰慘敗!我們的炮彈裡面全是沙子,難道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我們的失敗?

甲午海戰慘敗!我們的炮彈裡面全是沙子,難道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我們的失敗?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而日本稱日清戰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

然而,為什麼大戰在即,北洋海軍的炮彈中卻裝滿了沙子呢?原來,當時北洋海軍各艦使用的炮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開花彈,另一種則是實心彈。開花彈的彈頭內填充的是火藥或炸藥,擊中目標後會發生爆炸;而實心彈的彈頭內則很少裝葯或不裝葯,更多時候是填充泥土、沙石來配重。實心彈擊中目標後當然不會爆炸,其作戰意圖是憑藉重力加速度擊穿敵艦引起進水。

填沙子的炮彈源自特殊的技術史背景。這種炮彈只出現於德國克虜伯公司的產品,是克虜伯穿甲彈的一種,主要的特點就是彈頭內沒有填充火藥或炸藥,而是填充的砂土或者其他無法爆炸的配重物。

這種炮彈在我們今天看來,絕對屬於標準的「胡搞」,但是在19世紀的8、90年代,卻是克虜伯公司一本正經研發生產出來的標準制式炮彈。

按照常理來想,炮彈的彈頭裡填了沙子,顯然就不可能爆炸了,這樣的炮彈要他何用?但是對於當時的克虜伯公司來說,確實一種無奈的選擇。

炮彈要能爆炸,引信非常重要,在當時主要有觸發和延遲兩種。所謂的觸發引信,如果裝在彈頭,那麼炮彈擊中目標時引信受到撞擊,擊發內部的雷汞等烈性炸藥,從而引燃彈頭內填充的火藥或炸藥,引起劇烈爆炸。如果裝在彈尾,則依靠炮彈撞擊目標後的突然減速,引信內部的撞針依靠慣性前沖,擊發引信管內的烈性炸藥,引爆炮彈。至於延遲引信,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類似定時器的裝置,可以在發射前預先定時,按照所定的時間爆炸。

鄧世昌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說::鄧世昌嘗曰:「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爾」,意思是:「哪個人不會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喝水的滎迎 的精彩文章:

空空導彈不可逃逸區被鎖定的戰機,逃生的幾率有多大你知道嗎!

TAG:愛喝水的滎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