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家的廚房

我們家的廚房

我們家的廚房,是一個油煙瀰漫的戰場。

這個戰場上每天上演著各種煙火味十足的對抗,各個門派來來往往,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穩坐軍中帳的幾位中,我媽是最早樹立自己的家庭大廚地位的。

我媽會做飯,最大的原因是責任心重。她老人家是長女,我外公是一個典型的重男輕女的老派人。據說我媽十二歲左右就要操持全家人的飯菜,經年累月,時間用在哪裡是看得見的。我從小到大有兩件事情不諳世事,一個是吃飯,另一個是看病。因為媽媽做飯好吃,家裡請客都是在家中設宴,還有熟悉的親朋老友買好原材料到我家來設宴。所以我一直到離家到不遠的沙河邊去上大學,才驚覺原來成都有這麼多的餐館。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媽自己在家裡默默鑽研,剮黃鱔、發海參、燜對蝦、熬銀耳湯……還有幾次在院子里砌了臨時的土灶,用來燉蛇羹!因為有老輩子曾經告訴她家裡不能做蛇羹,做了後蛇的魂會回來。

對於做飯這種事情,我媽有絕對的自信,而且愛憎分明。菜丸子曾經有一次請我爸媽去全聚德吃烤鴨。落座點菜後,我媽一直保持著一種奇怪的姿勢坐著,側著身子端坐在凳子上,和桌子保持矜持的距離,臉上有一種若有如無的笑。菜陸續上桌,她老人家每樣菜都只吃一筷子,然後言簡意賅地點評,太酸了、澱粉放多了、芡沒有勾好、北方的花生油就是不好吃……饒是早年間全聚德的服務員見慣了大場面擺慣了撲克牌臉,面對這位挑剔的食客姑奶奶,也差不多要石化了。好不容易如坐針氈吃完一頓飯,我媽語重心長地告訴我,我以前來北京出差後就不喜歡全聚德,烤鴨哪有我們的石觀音板鴨好吃,服務員還態度不好,上個菜摔摔打打的,一點兒都不安逸!

驚恐萬分的我後來才從我爸哪兒得知,我媽這麼吹毛求疵的原因是因為,她到北京了,你們居然想著出去吃飯?你們想要幹啥子?咹?想要幹啥子?!

後來2008年春天,胡紫薇小姐在CCTV5奧運頻道啟動典禮上的那番表演,我當時就明白了,她和我媽一樣,是白羊座的!

白羊座的人除了愛憎分明,還希望得到直接的肯定。所以在我家,吃我媽做的飯,是必須要把好吃表達出來的。最常見的場景是,面對餐桌上一道道菜,我們全部人顧不上說話埋頭猛吃,一旁,我媽欣慰地微笑。這種情況到了我外甥哪裡,得到了質的飛躍。這個人精小朋友吃完後,每次都會大聲地稱讚,外婆做的飯太好吃了!這時候,婆婆就會在旁邊矜持地微微一笑,然後吃完午飯就開始琢磨晚上給你們做點什麼好呢?

我媽做飯好吃,在親戚朋友間是廣為人知的。後來她老人家到北京幫我帶奶丸子,她的手藝又一次得到了北方人民的認可,迷弟迷妹眾多,其中有人是每次一聽說我媽到了,必定要找理由到我家吃飯。對於粉絲們的愛,她老人家一直牢牢記著並且付諸於行動。我有個朋友特別喜歡她做的粽子,每年我媽做粽子的時候,總是會給我囑咐一句,今年的粽子我多裝了一些給你寄過去,你收到後要記得早點給謝寶啊……

前段時間網路上出現了一張曬滿香腸的照片,據說這是某個大戶人家。其實我想說,論起民間私人做香腸曬香腸這件事情來,我媽家才是大戶中的大戶。因為,我媽不僅有自己多年來的配方,她還在農村找人給她養豬、在市場上定點裝香腸,以確保味道獨一無二。每當臘月香腸飄香的時候,我就能體會到當年李靖對紅拂女說的話,不怕,什麼都沒有的時候我們還能去賣燒餅。嗯,有我媽的香腸,要是我什麼的沒有了,我還可以去賣香腸嘛。

很多年來,我媽在我家的大小廚房,那是絕對的主角,直到某一天,我的大姑父出現了。

大姑父和大姑媽年輕時響應國家號召,把青春歲月獻給了國防三線廠,所以他們倆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幾乎是缺席的。記得他們的第一件事情,是某個夏天,我被他們接到大山深處的工廠中,天天好吃好喝,回家的時候還背了一書包的蘋果。在進我爺爺家的院子前的湖邊,蘋果還被順道帶我回家的阿姨分了幾個走,這麼多年過去了,當時的委屈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我第一次意識到大姑父廚藝精湛給我媽造成了威脅,還是我讀高中的時候。那年春節全家團聚吃年夜飯,那天下午,我一如既往地在廚房偷吃,剛從燒什錦鍋里撈一塊酥肉放進嘴裡,我媽突然溜進來,神秘兮兮地問我,你大姑父還沒有來吧?滿嘴包著肉的我已經說不出話來,只能猛烈地搖頭。之後,我看到了讓我震驚的一幕,我媽一幅如釋重負的樣子,挽起袖子說,那好,我先把肚片和雞肉先拌出來,免得你姑父到了後和我搶!

搶?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家的主廚地位是要用來搶的!

那頓年夜飯,我吃得很多,因為覺得自己察覺到了家裡的一件大事,食慾大增!

大姑父和大姑媽堪稱我家廚房屆的神鵰俠侶,和我媽那種因為背負責任經過時光歷練最後終成高手不同,他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愛做飯,只要在外面餐館吃到了好吃的菜,他們倆必定要仔細研究,復盤討論,不惜多次實地體會,最後形成自己的版本。有段時間,成都電視台有個飲食節目,蘭妹兒主持的,我曾經好想給他們兩個報名參賽。後來兩位老人家去吃了蘭妹兒推薦的李庄白肉後,估計產生了一種深深的一覽眾山小的原來不過如此的感覺,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大姑父和大姑媽不僅會做菜,還喜歡小朋友。奶丸子小的時候,他們倆曾經到北京來換班幫我帶娃,讓我媽有時間回家休息休息。他們在的時候,我家廚房裡面的各種調料、各種鍋具廚具、躲在不知名角落的蘑菇粉條木耳,包括我們小區裡面的榆錢花椒葉子南瓜花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我媽這種按套路走的學院派不同,大姑父做飯時有滿滿的隨心所欲的浪漫主義情懷,早上出發去菜市場,看菜市場有什麼,靈感來了就做什麼。那段時間,我常常快到下班時就想飛奔回家,因為我很想知道等著我的晚餐是肝腰合炒吶還是豆腐腦花吶還是藿香鯽魚……

他們兩位不僅會做,並且熱心地教我們做。大姑父早年間在單位是文藝積極分子,所以善於總結,比如「用電飯煲做糖醋排骨,以一斤排骨為例,排骨過水後,一勺料酒,兩勺生抽,三勺醋,四勺糖,五勺水,一起放進電飯煲,電飯煲跳了就好了,起鍋放點雞精,上桌!」還有「用玉米番茄排骨做湯鍋,重點在調料裡頭,醬油、小米辣、香蔥、一點點鹽巴,湯鍋做好後就開吃」......

大姑父和大姑媽老是和我聊吃的,以至於有段時間,我一想到他們兩位,腦海總是飛過一道道菜,紅燒肥腸、清燉牛肉、辣子雞、回鍋肉、麻婆豆腐……說起來都是家常菜,沒有什麼奇技淫巧,但是卻每每讓我想出一包清口水來。

我媽和大姑媽是老一輩的廚房高手,因為他們倆手藝好又願意做,那一輩兒裡面能做飯的其他幾位長輩都默默地退居二線,韜光隱晦,平時不顯山露水,關鍵時刻總能抓住機會露一手,這裡面的故事就要留到以後再說了。

我生奶丸子做月子的時候,有一天我媽突然和我回憶起她生我時候的一件事。據說一開始她沒有奶水給我,那天晚上,我外公聽到這個消息後,默默地抓了4根魚竿出門,在河邊待了一夜,早晨外公踩著露水回來,外婆給她熬了一鍋魚湯,讓我舅舅騎著自行車趕緊送到我媽家。我媽說,那是她記憶中最好吃的一頓飯。

每一個人心中都至少有一頓讓自己難忘的飯。每一家都有一個做飯的爸爸或媽媽,默默地用一日三餐把我們養大。吃下去的每一頓飯,最後都變成了我們的骨和血,成為我們成長歲月中最重要的能量。

(部分照片來自互聯網,全部文字出自肉丸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言童行 的精彩文章:

TAG:嘉言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