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今天開始,留意褶皺之美

從今天開始,留意褶皺之美

GIF

從今天開始,留意褶皺之美

高宇峰「鳴遠包袱壺」

褶, 是物體在一定規律下,

折疊所產生的紋痕。

皺, 是因物體表面表現緊縮

或外力揉捏而形成的自然或隨意紋路。

褶皺,人類審美文化中獨特的視覺語言,

它被用以表達於物體的物質展性,

社會屬性息息相關的一種審美主題。

這種表達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Issey Miyake(三宅一生)

1963年,舉行的第一場服裝發佈會「布與石之詩」

褶皺設計的服裝平放時就像一件雕塑品一樣,

呈現出立體幾何圖案,

穿在身上又符合身體曲線和運動的韻律。

將日本傳統織物結合現代技術的面料,

通過褶皺等細節,

展現了東方禪意美學獨特的層面。

更為重要的是,

三宅一生,將「褶皺之美」以藝術形式,

隆重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明·時大彬「印包方壺」

而早在四百多年前,

就有人留意到了這褶皺之美,

並結合陽羨紫砂大膽而有創意的表現出來。

印包壺之制始於時大彬,

據載徐友泉、陳鳴遠亦擅此式。

開拓承揚,百載光陰,

今日不妨用新一點的眼光去看這傳統美意。

就算是靜態展示的陳列也能完美呈現了

手作人在工藝及設計上的造詣。

「褶皺表現」不同尋常之處在於,

這些褶皺是「主觀能動性」的產物,

依照器體的外形輪廓完全設計產生。

方圓之間,韌而有力。

從蓋面繁複而有序的紋理流動下沿,

配合著線條與弧度張弛、回轉之間

演繹動態視覺的美感。

讓人深刻體會到指尖的力與巧在形體之上

自由躍動下所蘊藏的能量,

極盡可能創造出的趣味與活力。

紫砂藝術表現的語言,

不是漂亮誘人的形容話語,

而是簡潔明瞭的行動實踐。

真正的創作是很單純的一個過程,

我們看到藝術上的一種單純,

作者把他單純的對手上材料的理解和熱愛表達出來。

比如連接、折疊、伸展、打褶、包裹、捲曲等,

當然,這必須樹立在手作人勇於拓新的第一步之下。

整個看下來,

還是基於一種對結構、抽象等形式上的探索,

尋找過程中的「發現」與「被發現」種種皆能成為美。

最浪漫的地方,總是會隱藏,

也是更微妙與豐富的呈現,

每一個經典定有其非常獨到的特質,

從今天開始,留意褶皺之美。

高 宇 峰

1978年生,制壺世家從藝十八載,

學藝至今堅持傳統純手工制壺創作,

擅長表現各種器型,光貨,方貨,竹器皆宜。

被業內稱之為「紫砂魔術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蘭堂 的精彩文章:

TAG:虎蘭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