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張義賓

1954年生,江西省贛州市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教育學會美術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江西省美協會員、贛州市美協副主席、中國水墨畫研究院院士、中國美協山水畫創作室畫家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雄渾厚重寫性靈

——張義賓山水畫述評

文/丁雪峰

當代山水畫壇,由傳統邁向現代的進程中,張義賓無疑是一位有實力的藝術家。他的山水畫,以紮實的傳統技法為基礎,以現實生活為依託,蘊含著深厚的哲理、美學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創造了一個既清新淡雅,又蒼潤峻厚的藝術風格。

他的筆墨,其面貌是多樣的。或枯澀老辣,或剛勁蒼健,或秀逸空靈。他的筆墨不囿於某家某派。他的創造是根據自然規律的不同變化而靈活多變,並在這靈活演變的筆墨中蘊籍著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象。義賓山水從宋人北派山水入手,繼學石田、石谿,再攻元代四家、宋之馬夏、二米、董巨,以及五代之荊關,唐代之二李,兼綜並蓄,旁收博採,逐漸形成了他自己的筆墨風格。范寬說:「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義賓仿效前人,廣歷山川,遊目騁懷,圖形寫稿數以千計。自然與神悟得到了契合。他的作品既有傳統功力,又不失時代風貌,縱觀他的山水畫作品,不論是高山峻岭,還是小橋流水,儘管取材不同,風物迥異,但我們可以從中尋找出一條相互貫通的脈絡,那就是他不分春秋,寒來暑往,始終如一地筆耕墨耘,勤修苦煉;今天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在生活中,義賓是一位心平氣和,與世無爭的人。既不為外在雜物所擾,又不為內在的心緒所困;既能沉得下來,又能潛得進去,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以這樣平和淡泊得心境作畫,畫中自然會帶一份靜氣,他的畫的確也可以「平靜」二字概括,所謂「平」即多取自然中最平常的景物,表現生活中平凡乃至平淡的一面,所謂「靜」即指畫境的寧靜與沉潛。畫中景物既是畫境,也是心境。義賓的畫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感染力,但他的創作心態卻是平靜的,他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但又穩紮穩打,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平常之心和恆長之態。在人心思變,市場經濟的時局前,他一直不亂方寸。他也要思考,也在拓進,但這種思考和開拓,是建立在個人的文化涵養和藝術良知的基礎上。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正是在這種創作心態的指導下,義賓確立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畫為心跡,心於致遠-張義賓寫意山水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道中國 的精彩文章:

真假分不清!寫實油畫的基本功也是練到位了

TAG:藝道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