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池厝渡歷史之仙庭老表

池厝渡歷史之仙庭老表

泥塑之鄉

銅鑼之鄉

潮安區浮洋鎮仙庭村與揭東縣池家渡村兩村村民,向來互稱"老表"。兩村相隔那麼遠,又不同縣,為什麼稱"老表"呢?故事還得從六百多年前說起。

話說明朝永樂年間,池家渡村先賢池文盛,出仕福建省澄州府寧化縣主簿。永樂二十一年,池文盛奉命押地方貢品進京。時值三伏季節,十分炎熱。池文盛冒著酷暑趕路,不能懈怠,終於按上司規定時間到達京師。內官接到貢品,打開一看已不新鮮,不禁大怒,叱道:"如此東西,安可進獻皇上?"即命左右將池文盛推出門外,處以曝斃之刑。池文盛被綁烈日之下曝晒,大汗淋漓,生命垂危。

話分兩頭,名表一支,再說當時上京任職的奉議大夫方霖,見之大驚,即問緣故,詳情盡知。方霖乃潮安縣仙庭人氏,時由廣西道監察御史升任奉議大夫應天府治中。方霖為官清正,體恤民情,執法無私,政績顯著,深得百姓愛戴,皇上賞識。

為救池文盛,方霖首先採取應急措施,用一條吸足水分的大濕巾給池文盛吸吮解渴,補充體內水分,然後急步入朝保奏。

方霖上朝見帝,據理保奏,求皇上赦池文盛無罪。方霖說道:"聖上明察,澄州距離京城有千里之遙,現時正值三伏季節,天氣酷熱,池文盛等人能如期到達,也屬不易。況大熱天食物難於保鮮,極易變質。今貢品雖是不鮮,非人之過,乃天時之害也。皇上若判其重罪,施以極刑,恐天下寒心。望我主明察,赦文盛無罪,臣等之幸也。"永樂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為之君,覺得方霖說得合情合理,於是准奏,赦池文盛無罪,並且官復原職。

池文盛深感方霖救命之恩,銘刻肺腑。後來,池文盛偕其夫人登應天府拜見恩人方霖,池夫人林氏拜方霖為乾爹。

大明正德四年,池文盛接到方霖逝世消息,即帶領妻兒千里奔喪,以盡孝道。

正德十六年,池家渡村族老長輩,奉仙庭村先賢方霖公靈位於宗祠神龕之上祭祀。以後代代相傳。仙庭村與池家渡村兩村族眾從此互稱"老表",年年互相往來,自明朝至今六百多年,從未間斷。

來自:池厝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