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商隱:我像是一顆棋,進退全不由自己

李商隱:我像是一顆棋,進退全不由自己

-01-

如果說杜甫的前半生,終究算是輕鬆的多,沉重的少。那麼,相比較之下,李商隱整個人生都是灰色佔主旋律。

從李商隱往上數三代,家中的頂樑柱往往都是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這個家族,彷彿被詛咒了一般。

到了李商隱父親這一代,父親為了更方便做官,舉家遷往浙江。奈何還是逃不過短命的詛咒,他死的那年,李商隱九歲,不過是剛入學的年紀。

中國人講究死後埋在故土中,作為家中的長子,擔子很自然地落在李商隱肩頭。

一個九歲的孩子,要打著幡,一步一步推著車,把父親的棺材運回老家,他的老家在河南。且不說當時的路不好走,交通也不發達,孤兒寡母。前途渺茫,那應該是什麼滋味?

那時的他說不清楚,三十幾歲給二姐遷墳時,寫過一篇《祭裴氏姊文》,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了十四個字: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

孤獨蒼涼之感,力透紙背。

三年服喪期滿,李商隱又面臨著生計問題,可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他能做什麼呢?

老話說得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想當年,李家也算是小康水平,李商隱早年還是學了不少能提筆杆子的本事的。於是他就給人抄書,(刻板在宋代以後才比較流行,唐代還是以手抄為主),抄書之餘,還要舂米。只要能掙錢就好。

雖說抄書的同時也能學習,畢竟不成系統,還是需要一位老師來指導。同族有位叔父,學問方面是沒得說,為人也是有一身知識分子的清高,讀書全憑興趣。

他在無意間,倒是沾染上叔父的那一些「不合時宜」。然而少有大志的李商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興趣,他有更長遠的打算。

他的機會來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詩被令狐楚讀到,令狐楚很欣賞他的才學,就招他做幕賓。令狐楚少時即因文采而名滿天下,當時正任河陽節度使。

我在李白篇中講過,唐朝做官有兩種途徑:第一,參加科考;第二,權貴推薦。而實際上,這兩種方式在很多情況下是相互滲透的。

無疑,跟隨著令狐楚,是有前程的。

-02-

令狐楚這一生看過無數干謁詩,也就看中了李商隱的。也確實有意栽培李商隱,叫他放棄當時不流行的古文,指導他寫駢文,因為這種文體,是公文的主要形式。

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綯的幫助下,李商隱終於在參加考試的第四次考上了進士。

這樣一個純粹的寒門子弟,算是比別人走了捷徑,這一點,李商隱自己也是清楚的。只是,他以為這只是單純的令狐家對他的賞識,他也想過日後報恩。其他的,他想不到那麼多。

春風得意馬急蹄,一日看盡長安花。

等待這些新科進士的,還有一場宴會——一場放榜之後的盛宴,在中央做官的人可以從這些新科進士中挑選女婿。在這場宴會中,李商隱稀里糊塗地被王茂元挑中了。當然,王茂元看中的是李商隱的潛力,覺得這個女婿將來一定能給王家錦上添花。

王茂元把第七女許配給李商隱,這一年,李商隱二十六歲。

王氏從小生活在層層保護中,天性自然單純。李商隱很滿意這樁婚事,疑似走上了人生巔峰。正如一首小詩中寫的那樣:

東南一望日中烏,欲逐羲和去得無。

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東南》

詩中的「羅敷」自然是指他的嬌妻。愛情,需要雙方互動,才會如此美妙。

這對有情人惺惺相惜,他們覺得他們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總算得到了一份真摯的愛情。奈何在旁人看來,李商隱就是個攀高枝的小丑。

命運給人的禮物,往往暗藏著標籤。

敏感的詩人覺察到了這一點,他要向岳父證明,向其他人證明,他值得這般美好。

-03-

李商隱帶著對前程的憧憬,離開了新婚的妻子。

然而現實卻一次又一次對詩人不友好,他在仕途上短期內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幻滅。這時,他想起了令狐綯,雖然令狐楚已經去世,但是自己也是和令狐綯一起長大的呀。

再往下想,感覺有些不對勁了:令狐綯雖然平時公務繁忙,倘若真的有心,不會如此漠不關心吧。他想,令狐綯大概是與他生分了。

他怎麼都不會想到,正是那份上天眷顧的美滿婚姻,導致了他後半生一直磕磕絆絆。婚姻與政治,怎麼就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濤分享 的精彩文章:

周朝實行分封制,為什麼劉邦分封制才幾十年就開始造反?

TAG:書濤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