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治療拖延症跟拒絕平庸是什麼關係?

治療拖延症跟拒絕平庸是什麼關係?

今天的主題來自於筆者最近讀到的兩篇小文章,分別看的時候只感覺是常規的雞湯貨,但連在一起的時候感覺就很有深度了。下面分別給大家分享下:

第一篇的題目就很好,幾乎可以說讀完文章題目就不用看文章了:「有才之人皆敗於傲慢,平庸之人皆敗於懶惰」,怎麼樣是不是發人深思!?我自己讀下來的感覺是,不同於一般的雞湯文章,這篇文章基於上把世人簡化兩分之後雙分別指出了之所以失敗的關鍵原因。當然,實際的情況會更複雜或更糟糕一些,因為我們大部分不單只是因為懶惰而平庸了,竟然還不自知的有時不時的傲慢情緒,這就如同本來就出身貧賤,卻又得了一身富貴病一樣可怕。

說到平庸,文章說很多資質平平的人,他們之所以一直碌碌無為,不是因為他們的才能不夠,而是因為他們真的太懶了,總是嚮往所謂「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式的生活,但是這種對安逸生活的目標的追求恰恰導致了平庸人的現狀:好逸惡勞、幻想不勞而獲,總想去投機取巧,最後往往一事無成。

文章說也有很多平凡的人,他們在固定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去做一件事。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的意思是: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文章用達·芬奇作例子:說達·芬奇畫畫是從一隻只雞蛋開始的。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變換著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一定不會低於一萬個小時,從而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這才有了後來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所以:平凡的人只要肯下苦功夫,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文章認為:如果一個人心甘情願的花無數精力去練習某一個特定的工作或技巧,一定不是尋常之輩,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也就是所謂的「匠心」,有了匠心一定能鍛造出非凡的成就。這就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我們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說到這裡,我想起別一個例子,阿里爸爸的馬雲很是喜歡電影《阿甘正傳》,阿甘的資質其實已經是低於常人了,但是執著、專註和堅持讓他如此不平凡。也許道理總是這麼簡單,但是要堅持至少1萬小時才能知道差別,大部分人沒有這個耐心。

怎麼辦呢,我們接著說第二篇文章。

第二篇文章的主題是如何對付拖延症。

筆者本人就是一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讀完上面的文章後,我認為其實大部分人與筆者一樣倒不是完全的懶惰、貪圖安逸,而是無法堅持,不要說一萬小時,一百小時已經很難。美國人類心理學者皮特·霍林斯(Peter Hollins)在他的新書《科學走出舒適區》中,給出了兩個辦法應對拖延症的辦法:

首先是使用四七原則,就是在完全準備好之前就開始跑起來。我們常用的拖延借口之一就是: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有收集足夠的信息。那麼到底需要多少信息才能開始一件事呢?霍林斯認為,這個數值在40%到70%之間。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在做決策和具體行動時,就使用了四七原則,也就是當你面對一個艱難決定時,掌握的信息應該高於40%、低於70%,而到了這時就可以開始行動了。這樣你既擁有足夠的信息去做一個明智的決定,同時又不至於太多冗雜信息帶給你干擾。低於 40% 的信息容易做出魯莽的決定,而如果高於70%,你會因為多餘的信息產生猶豫和不確信,甚至自認為「懂得多」而喪失興趣。

其次是走出舒適區。拖延問題也許是我們呆在舒適區里太久了,不適應舒適區之外不舒適的環境,導致事情拖著不做。所以要降低原本舒適區中的標準,從小處逐漸培養應對不舒適的能力。而在走出舒適區時,直接對抗我們自己情緒化的慾望,我們常常會面臨失敗。方法是從控制理性決策的能力來實現。比如,以減肥為例,你可以列下自己在飲食上的開銷是多少,然後砍掉25%。當你在看到便利店有巧克力時或者同事問你要不要帶一杯飲料時,你就會更容易控制自己。在少看電視劇減少時間浪費問題上,控制情緒化的慾望就是克制不去看,而控制理性上的決策能力就是不再購買視頻網站上的會員。

小結一下,今天的主題中治療拖延症跟拒絕平庸是什麼關係?筆者認為從小處著手,行動起來,先治療好你的拖延症,這一生你有機會脫離成為平庸之輩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賈老師講電銷 的精彩文章:

TAG:賈老師講電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