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媒:日本正嘗試擺脫漢方葯對中國藥材的依賴

日媒:日本正嘗試擺脫漢方葯對中國藥材的依賴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日本每年生產大量漢方葯,其所用中藥材8成從中國進口,日本本土種植僅佔15%。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日本經濟長期滯漲,日本廠家從中國採購中藥材的成本不斷攀升,不少漢方藥廠家開始與當地農民簽約,發展藥材「日本製造」。此外,日本葯企還擔心中國政府為了平抑國內中藥價格限制出口,或因中日關係惡化而導致中藥材來源不穩,希望擺脫對中國藥材的依賴。

日本自主生產的品種已有「三島柴胡」、「信州大黃」、「都甘草」等。

日經中文網報道配圖

日經中文網1月31日報道,日本的漢方葯此前一直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料,即中藥材。而目前,日本的製藥公司等正推進各種舉措,試圖在日本國內獲取此類原料。

從日本九州鹿兒島機場驅車1個半小時,就能看到猶如草原般廣闊的田地。據說,當每年9月花朵盛開時,看上去簡直像鋪上了一層黃色的地毯。這裡就是熊本縣朝霧町一家合作制公司「朝霧藥草」的三島柴胡種植田。從事種植的古山徹(35歲)告訴我們,他原本種植茶葉,但近年茶葉價格下跌,因此開始種植柴胡。

三島柴胡是傘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原產日本和朝鮮等地的一種柴胡,為日本漢方中柴胡的主要來源,日本漢方原本也是使用野生品,1965年時因為野生資源枯竭而開始人工栽培,我國也有河北、四川等地種植,大多返銷日本。

朝霧藥草目前在約64公頃的田地上栽培三島柴胡,每年收穫約20噸。客戶是日本最大漢方葯企業「津村」。津村採購三島柴胡主要用於生產治療感冒和痴呆症的漢方葯。

津村的簽約農戶皆越直樹(33歲)表示,「種植中藥材的話,(像塑料大棚那樣的)初期投資較少,容易啟動種植」。

資料圖:三島柴胡與北柴胡(河北)

為何尋求擴大中藥材的日本國內採購?

津村掌握著日本國內醫療用漢方葯的8成以上市場份額,目前正在擴大從日本國內採購中藥材。除了朝霧町之外,該公司還主要從北海道夕張市和高知縣越知町等全國6個地點採購作為原料的中藥材。

目前,在津村每年採購的數千噸規模的中藥材中,中國產佔8成,日本產僅佔15%。雖然比率沒有明顯變化,但2016年度的日本國內採購量已經比2006年度增加了4成,在該公司使用的約120種中藥材中,日本國產佔到了約30種。

津村的一位相關負責人高林耕平表示,為了「讓農戶充分形成正在生產用於醫療的產品這種意識」,正在向農戶傳授栽培方法,或出租農機和加工機械。該公司的負責人每年數次走訪種植地進行指導,告知農戶「馬上到摘心時間」等等。此外,該公司還在獲得朝霧町農戶的建議後,開發了在土上覆蓋薄膜進行種植的自主栽培方法。

津村這樣的日本製藥公司為何會尋求在本國內採購中藥材呢?我們最初認為原因之一是隨著對健康抱有強烈關注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率不斷提高,漢方葯在日本國內需求的增加。但是,在採訪其他企業後,背後的另一個原因也浮出水面。

「如果中藥材也能在日本國內採購,就能大力宣揚『日本製造』」,龍角散的社長藤井隆太如此強調。

龍角散已經開始將咽喉葯「龍角散DIRECT」等使用的桔梗由中國產改為秋田縣產。雖然數量仍然很少,但藤井社長說,「甚至有香港的中藥企業想採購日本產中藥材。日本國產中藥材的需求有可能增加」。

龍角散與東京生葯協會展開合作,派遣中藥材栽培專家指導農戶。針對收穫的桔梗的加工,建議避免利用人手,而是使用牛蒡的剝皮機,正在減輕農戶的負擔。

龍角散DIRECT(日本旅遊網站matcha-jp圖)

中藥源自中國,但中國消費者被認為對本國的產品缺乏信賴。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在訪問日本的中國遊客中,龍角散以及津村等日本產漢方葯與中草藥製劑備受歡迎。

在中國的網站和旅遊指南上,日本制漢方葯與中藥製劑被廣泛介紹。換言之,如果不僅是成品葯,而是作為原材料的中藥材也是日本生產的話,吸引力將進一步提高。

中國產中藥材價格大幅上漲

一方面,與物價難以上漲的日本相比,在經濟發展迅猛的中國,物價上漲的速度也很快。中藥材也不例外。

日本漢方生葯製劑協會對中藥材的平均採購價格進行對比發現,日本產中藥材2006年的平均採購價格為1千克2494日元(約合人民幣145元),2016年上漲至3019日元(約合人民幣175元)。另一方面,中國產中藥材2006年的平均採購價格為690日元(約合人民幣40元),而2016年上漲至2.3倍的1570日元(約合人民幣91元)。

日本產中藥材的價格是中國產的約2倍,目前從中國進口仍然更為便宜。不過日本武田製藥工業的子公司武田消費者保健公司的產品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高內誠二表示「將通過削減栽培管理和流通等方面的成本」來摸索推進中藥材的日本國產化。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以與中國產接近的價格採購到日本產中藥材。

武田消費者保健公司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中藥材「甘草」由中國產改為日本產。該公司為了使甘草中能夠穩定含有抑制炎症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而自主改良的「都甘草」2014年被登記為新品種,該公司正在增加庫存,將都甘草用於生產便秘葯等藥物。

武田消費者保健公司作為武田藥品工業的一個部門,從1956年開始栽培中藥材「大黃」。1969年之後在北海道生產自主品種「信州大黃」。

「信州大黃」也被用於日本漢方葯(時尚中國網站圖)

一方面,中國的中藥材價格上漲也顯示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某日本漢方藥廠商的高管擔憂地表示「10年後中國可能會出現中藥資源枯竭問題」。

此外,高品質原料在中國市場上被壟斷收購的情況也開始出現。為了遏制中藥原料價格的上漲,中國政府還考慮限制出口。如果中日關係出現惡化,中藥原料的出口也可能變得困難。

「有助於改善肥胖和促進新陳代謝……」經營化妝品等日用品的Kracie Holdings從2017年4月開始在日本女性雜誌《an?an》上刊登了這樣的漢方葯廣告。9月與該雜誌共同設計包裝的漢方葯一經上市就銷售一空。該公司表示「在葯妝店購買漢方葯的年輕女性出現增加」。

最近除了老年人外,日本年輕人對漢方葯的需求也出現擴大。據調查公司IMS Japan統計,2016年度日本醫療用漢方葯的市場規模按葯價計算達148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6億元),比2006年度增長了56%。

銷路穩定的中藥材栽培對農戶大有益處。為了將企業與農戶的需求聯繫起來,從2013年度開始以日本農林水產省和日本漢方生葯製劑協會為中心,已在日本全國召開將想要栽培藥用植物農戶和企業聯繫起來的洽談會。

資料:日本的「中西醫結合」之路

「西洋醫學治不了的病,漢方醫學能獲得滿意的療效,現在既要研究西醫,又要研究漢方醫學,這是我們這一代醫生的任務,」東京大學醫學部內科教授大島良雄在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演講時曾這樣說。

新華網2016年8月報道,早在上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通過立法、規範流程、嚴格管理等手段完善中醫藥的生產與推廣,大約用了15年時間完成了漢方葯製劑生產的規範化、標準化過程。

中醫中藥在日本頗為流行,被稱為「漢方醫」、「漢方葯」。1967年日本政府修改了健康保險法,將59種中藥正式列入臨床應用的藥品當中,從此「漢方醫學」由民間走入各大醫院的病房,並迅速得到推廣。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險承認的中藥已達217種。

上世紀80年代,漢方醫學在日本迅速發展。中藥店遍布全國各地,走在東京的街頭常能看到中醫針灸和推拿診所。而以中醫為原理、以中藥為原材料的葯膳更是深受日本年輕女性的青睞。據統計,目前日本約2萬人從事以漢方醫學為主的工作。漢方研究學術組織及團體近百個,其中影響最大的日本東洋醫學會現有會員1萬餘人。

據長年在日本進行醫學研究工作的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汪先恩介紹,日本漢方葯企業非常重視生產高質量的漢方製劑,把提高品質作為漢方葯開發戰略的重要支柱。日本漢方葯業協會要求各生產企業根據生葯微生物限度實驗法充實和強化試驗體制,防止漢方和生葯製劑的微生物污染。

為確保漢方葯的品質,日本漢方葯企從原料生葯開始,一直到最終形成製劑都實行嚴格的品質管理。日本漢方製劑生產的機械化、聯動化、自動化以及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科學的管理體系,使日本漢方製劑生產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日本漢方葯的基礎研究比較細緻,每批產品質量都實行標準化,配套產業也較先進。藥材從選種、育苗開始實行全程質量跟蹤,生產工藝先進,質量標準高,定位簡單明確,外觀精美,且服用劑量少。

隨著漢方醫學的不斷發展,日本官方對漢方醫學的應用和研究給予愈來愈多的支持和關注。在醫療政策方面,厚生省除規定大部分漢方製劑可享受醫療保險外,還規定針灸費可部分從醫療保險中支付;同時還同意在西醫院內開設東洋醫學科。

在漢方醫學教育方面,文部省正式下文成立世界第一所正規的針灸大學,使漢方醫學開始納入國家教育行列。政府還在大學中設立中醫診療所及研究所。

據汪先恩介紹,目前在日本醫學界,不少年輕醫生,甚至一些造詣甚高的西醫專家權威也對漢方抱有濃厚興趣。如杏林大學第二外科學教授鍋谷欣市,不僅精通日本漢方的理論及治療,而且十分熟悉中醫的辨證理論。著名精神醫學教授大原健士郎除撰文介紹漢方在精神醫學方面的應用外,還鼓勵住院患者接受針灸治療。

汪先恩分析,漢方葯之所以受到日本百姓的歡迎,是因為日本在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各種「現代慢性病」越來越多,人們往往能通過漢方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民意測驗表明,近八成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有效,六成人則認為漢方葯能促進健康長壽。

近年來,由於漢方醫學的迅速發展,臨床使用的漢方葯日益增加。漢方製劑在各大城市的藥房成了暢銷品。

日本各大漢方葯製造企業普遍通過提取有效成分,製成了漢方葯的顆粒沖劑和膠囊,從而大大減少了熬藥的麻煩,便於隨時隨地服用。據調查,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

許多家庭主婦和老人除經常收看漢方電視講座外,還參加各種各樣的漢方講習班,學習使用藥草治療常見病。

日本一直以來被譽為世界長壽國家,但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病、慢性病逐年增多,西醫對某些疑難雜症束手無策。越來越多的病人求治於漢方醫,這給漢方醫學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日本機器人取代新聞主播 開發者:她將可能有獨立意識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