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戀愛中行為自相矛盾?你得學會聆聽內心真正的聲音

戀愛中行為自相矛盾?你得學會聆聽內心真正的聲音

我來自農村,小時候父母關係不好,吵起架來互相咒對方祖宗十八代,全家死絕,急眼了擀麵杖、菜刀都上。父親病逝前母親沒看過他一次,去世後不上墳。我年輕時談過幾次戀愛,到談婚論嫁的時候想到父母的婚姻,就分手了。

十年前認識了離異帶小孩的女朋友,我是公務員,有小官職,找離異有孩的女人結婚沒面子。我傾向於找個年輕未婚的,能給我生小孩的。她不想再生小孩,嫌我三十幾歲的人跟老母親住在一起,生活、辦事總聽我媽的,是媽寶男。我知道自己「媽寶」,但是農村來的能怎麼辦呢?因為這些矛盾,中間分分合合。考慮過結婚,但是房價漲得快,沒有餘錢再買一套房了,女朋友又不可能和老母親住,四十幾歲了再來背上房貸壓力,感覺不值。除了離異有孩之外,她其他方面都好。

這次又分手了,她說不結婚可以,整天嫌棄她受不了。「念叨了十幾年了!你認識我時明明知道我是離婚女人,小孩你也見過的。」這次她斷了所有聯繫,感情上我舍不下,理性上,不結婚沒面子,找離異有孩的女人也沒面子。

(網路圖片)

:讀完後可以感受到你想要有個合適的人結婚又不得的無奈。不止是你,很多朋友都在婚戀上感覺疲憊,希望天上能降下一個合適的人馬上一起生活,不要再折騰了。然而親密關係原本是最難處理的關係,正如你感受到的,一步到位太難了,四十好幾的人,想找二三十歲的未婚女生,人家要圖錢圖地位,自己不是高官也不是大富,似乎可能性不大,但你還是抱著一絲希望。

從來信上看,和女友分手的原因集中在你不願意和離異的女性結婚,其他方面你對她沒有大的不滿。你們認識時她沒有欺瞞,你一直知道她離過婚,帶著小孩。她從一開始就不符合你的擇偶條件,然而你和她談戀愛了。關係深入以後,她表達了不會再生小孩的意思,你沒有和她分手。在矛盾的行為里,你對她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呢,還是找未婚女性生小孩是你自己真實的需要?

信里你寫了很多「我知道」,知道媽寶男對婚戀不利,知道結婚最好有自己的單獨小家,知道很多很多,認知上如此,行為上你依然在做媽寶男,生活上依靠媽媽,樂意讓母親來「管」(控制)你。十來年前房價沒漲時,你談了女朋友,也沒打算再買套房子,自己獨立生活。聯繫到前面對女友感情的處理,你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對立的想法和做法,你處理的方式則大多選擇安於現狀,走到哪裡黑就在哪裡歇,缺少長遠的打算。

比如,假如你很堅定地要找未婚女性生小孩,把這個列為最先的目標,那麼十年前你不會步入這段關係,或者稍有捲入,想起自己的目標,會抽身離去。糾纏的十年中,找二三十歲、和你有共同語言的女性生小孩的目標越來越難實現,你還是在做著和目標相反的事情。再如,你說想結婚生孩子,一面卻把要求訂到幾乎無法實現的高度——你再一次說,我知道,我的要求太高了,不好找。

那麼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別的不敢幫你下斷言,結婚與否這事上,你提到二三十歲時好幾次談戀愛快結婚的時候,退縮了,因為父母的婚姻非常不幸福,你很猶豫,不想結婚。現在四十幾歲了,表面上你在做著結婚的努力,想有一個家(此乃人之常情),實際上你在不斷地破壞結婚的機會:與交往十年的女朋友分手,對未來伴侶有非常特別的要求……外加上你說機關單位里單身會被人指點,我想問:潛意識裡,你真的想要結婚嗎?就像你和母親住在一起一樣,你的理由是:農村就這習慣。

你父母之間怎麼相處、有怎樣的矛盾,信里沒有詳細說明。陰影也好,創傷也罷,這是一個需要好好處理的部分。接下來需要學著理清哪些想法、觀點是你內心真正的聲音,哪一些是外來的要求,你並不想去做。學著跟隨真實的想法,逐漸獲得自我同一,減少矛盾的行為帶來的自我消耗,集中力量追尋真正的目標。

任人剝削是因為賤?

網上常見有女生問「男友這樣對不對」,有些事情很氣人,比如女生交了男朋友,兩個人三五天見一次面,吃飯、開房是全部內容。另外男的時不時要刷掉女生信用卡三五千,讓女生還。最後女生問:怎麼告訴男友不要一次刷那麼多?因為她還不上。還有的女生月工資三四千而已,約會時全花她的,生日送個9.9元包郵的禮物,提意見的話,馬上罵她「物質」。

一般來說,出來提問的女生會被噴得狗血淋頭,大多數人認為這叫犯賤,死抱著垃圾不放。那麼再來講幾個故事:有女生大學讀了一年,家境不好,退學南下去打工,供弟弟讀書。還有女生打工得來的錢全部寄回家裡給父母蓋房,自己青春蹉跎,大齡未婚。這樣的故事以前是大受讚譽的,現在會有爭議,女權主義者認為是家裡剝削女兒。

其實,兩種故事裡涉及的女性都是同一種類型,她們從小被教育與家庭共生,愛父母、愛家庭就是犧牲自己的一切來獻給他們。你怎麼能指望她們在步入愛情時,突然之間發現自我、找到自我,不給男人剝削的機會呢?因為,被剝削就是她們和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方式呀。親眼看到過有女性前後經歷以上兩種故事。先是供兩個弟弟讀書,好容易他們陸續長大,大姐經人介紹談了戀愛,男朋友是什麼人呢?她生病想吃個西瓜,男朋友站在床前等她給了西瓜錢才會去買。

經常看到這類女性被她們的父母罵:你怎麼那麼蠢?別人家女兒靠男人得勢,我們家女兒被男人吃窮——有錢不知道孝敬父母!可是,既然從小被教育愛父母就是把所有的錢都給父母,那麼她愛男人豈不也是貼他錢?她不知道別的愛的方式。

用評判的眼光看世界,弱小者既可悲又可恨,還可氣,罵都罵不醒,自生自滅好了。我們深入地了解一個人之所以成為現在的原因後,往往會摒棄居高臨下的態度,轉而懂得他們的苦與悲。任人剝削的女性中真正智商有問題的是少數,大多是在習慣了的關係模式里打轉。她們有時會發現自己和別人處理關係方式不一樣,問:我是不是很傻?她們想學到理性的方法,然而,不從關係模式上下手,僅憑理性,很難實現本質性的轉變。

即使已經了解了自己不良的關係模式,實現改變仍然有漫長的路要走。人總是趨向於用舊的方式來應對世界,因為習慣的方式、方法讓我們覺得安全、可靠、舒適。年紀越大,新的方式學起來越是困難,越想退縮回舊模式里。自我成長過程需要時刻警惕,自我覺察,反覆練習、應用之後,有時生病、情緒低落時,還有可能退回舊模式。然而一旦走出這一步,幾乎無人想退回不良模式的痛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息時報 的精彩文章:

即將過期的方包,如何來個華麗的轉身?一招教你食到返尋味!

TAG:信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