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講學之八 解惑

講學之八 解惑

書讀到第八章,我漸漸明確牟師對於道家乃至其他宗教教義存在誤會,但是要把這個誤會的來龍去脈闡明,對我來講不容易。

我的思路是把牟師在《中國哲學的特質》以及《才性與玄理》中的誤會與誤見一一列出,並分析為何我判斷其為誤會、誤見。希望以此提示諸君。

其一,牟師在書中引用《莊子 知北游》,說「天地之委形」委的大概是結構之性。雖然這只是一個大概判斷,但是我們如果明白了道家達到的境界,不難察覺此判斷有誤。道家已經達到什麼境界呢?我們要從源頭看,也就是從其宇宙生成理論來看。《道德經》第42章這樣寫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一二三就是宇宙生成的三個階段,不過需注意的是,道和一二三不是一個境界。有一必有二,沒有二何談一?可見「一」具有生化、創造的功能,那麼「一」就叫做宇宙本體。現代物理學家把這個「一」解釋為能量,能量的波動,化現出物質和意識,也就是生二生三生萬物。把宇宙本體追蹤到一,這是西方哲學以及科學在經過不懈努力之後能辦到的。可是「一」又從何而來呢?道家回答了這個問題,一由道來,道是什麼?莊子在知北游中一再講,道不可言說,解釋道的人一定不懂道。那麼我們從莊子的話中起碼可以明白,道家的道並不是儒家的天道,而是可以把天道都化現出來的終極的大道。莊子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人,他喜歡把他的哲思借著他編的故事講出來,在知北游裡面,他就虛構了舜與一個叫丞的人的對話。大致是說舜問丞:「我怎麼才能得到道呢?」丞答:「你的身體都不是你的,你又怎麼可能得到道呢?」舜說:「我的身子不是我的!那是誰的啊!」丞說:「天地之委形……」可見,莊子是在藉此故事說「我」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天地化現出來。說到這裡,您可能會說這也沒什麼稀奇,儒家也講人是由天道創生出來的呀。這就要從儒、道對「我」的觀點上來看,在第二講中我們已經談到,儒家認為生理、心理、思考的我都不是真實的,只有道德生命才是真我。而在道家看來,「我」是徹徹底底的一個虛妄的概念,「我」由天地化現出來,不是永恆的。如此說來,道家與佛家的觀念是非常不同於儒家的,在儒家看來頂頂重要的道德生命,在道家和佛家這裡只是虛妄,是不認可的。那麼道家和佛家認可什麼呢?道家認可的就是「道」,佛教認可的是「性」。在此,我把儒釋道以及科學的宇宙生成理論以簡圖表現即為:

可見,儒家和道家佛家在境界上是不同的。以儒家的立場去讀道家的理論,就會有誤會。莊子在知北游的最後虛構了一段顏回與孔子對話,就毫不客氣的點出儒尚不及道。大致這樣講:「顏回問孔子,我們該怎樣定居和閒遊?孔子說,古時候的人心神能夠凝一寂靜,外在表現就是到哪裡都很自在。現在的人心神不寧,外在的狀態也是對環境處處不滿。就像那些學儒學墨的人,天天以道德善惡互相攻擊,怎麼可能自在呢?」孔子當然不可能自己攻擊自己的學問,但由莊子藉此故事來指出儒家的境界,我們大致能明了儒釋道的差異。善惡只是人的境界,解脫這個境界就要不善不惡,所以佛家講,斷惡修善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把為善的執著也拿掉,第三步是把分別心再拿掉,第四步是連一念也不起,這才能成佛。

其二

可見儒釋道的理論中有很多的名詞是一致的,名詞就是形象的符號,這個形象的符號在佛教里稱為「法」。我們如果執著於形象的符號,就容易張冠李戴,牟師把儒家的「性」等同於道家的「性」,就是誤會。儒學因為有「真我」的概念,所以把人性分兩層講,肯定天性否定氣性。而道家和佛教認為「無我」,所以沒有把性分為哪個該肯定哪個該否定,但凡是物質現象都是虛妄,但凡是精神現象同樣也是虛妄。因此無論佛家道家都認為應該收斂我們的意識,這樣才能實現境界的超越,儒家當然不這樣講,天性不是收斂,而是要步步彰顯。

最後,我須強調的是我無意對儒釋道三教做孰高孰低的價值判斷,我也不敢說儒學只停留在斷惡修善這一層,畢竟孔聖人說自己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聖人自在到什麼程度,不可知,知天命知到什麼程度,亦不可知。只是牟先生的誤會確實存在,可見,要想真讀懂一家立場,不卸下已有成見,把腦袋清空再去接受再去思考,是不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先生的塾 的精彩文章:

講學之六 贊天地之化育

TAG:季先生的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