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調漂原則,真正的靈與頓到底在哪裡?

調漂原則,真正的靈與頓到底在哪裡?

靈與頓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因為圍繞著浮漂的靈與頓、許多前輩都已經發表過無數文章、釣友們在聊天時有時也會各抒己見、堅持自己的方法。其實,這就像兩小兒辯日、如果爭辯同一隻浮漂,這隻浮漂本身(漆水、用料、造型)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所謂的靈頓,只是不同的釣友,在針對不同的魚情時,調釣不同,所產生的不同結果。

在本篇文章中,筆者主要就幾個例子為大家講解一些有關「靈頓」變化的知識。

舉個例子:比如,某釣友在釣生口鯽魚時,使用一隻35厘米的棗核型浮漂、調十目、釣兩目,搓餌或拉大餌、口出的好,那麼他認為這隻浮漂調高好。而另一位釣友,他釣滑魚、調五目、六目、釣兩目(一目、兩目比較清晰,一般如果釣的太遠,釣老滑魚,浮漂目數露出太高、不容易觀察到輕口,除非小漂釣三目一線,釣那一格黑線)出的口很好,那麼他認為這隻浮漂調低靈敏。其實,這是忽視了魚情。

再舉個例子:兩個釣友,一個在夏季高溫天氣在坑塘里釣魚、使用長尾棗核型浮漂。魚情是:魚兒上浮或者吃口輕,他使用拉餌、修剪鉛皮讓浮漂緩慢下沉、打行程、搜索整個水層的魚口、抓到許多魚口,那麼他認為這隻棗核型浮漂靈敏。另外一位釣友、初春或者夏季的清晨、坑塘或者自然水域垂釣、魚兒在水底、他使用細長身浮漂、小搓餌、避開小雜魚。直接到底、出口很實、一抓就是口,那麼他認為這隻細長身的浮漂好用!

第三個例子:釣大鯉魚,釣友們使用吃鉛大的浮漂、大搓餌、頓口明顯,很標準的鯉魚口,那麼他覺得這個漂靈敏。而釣鯽魚,使用吃鉛量小的浮漂、小拉餌、很容易發現輕口、兩目之間的黑線一下沉、就中魚、口特別輕但能抓住、那麼他認為這個漂靈敏。這就是兩種浮漂的不同用法,吃鉛大的浮漂,通常用於釣生口魚、釣深水。吃鉛小的浮漂則用於釣弱口、滑口。

在看了上述舉例後,釣友們發現什麼?其實,靈與頓、是有前提的,比如,為什麼有孔雀羽、巴爾杉木、蘆葦等不同材料的浮漂?又為什麼分出長短、造型不同的浮漂?這些都只是為了更好的應對不同的魚情。

台釣強調的是靈敏、但靈敏是分魚情的,如果一池子魚全部都是滑口、亂口、那麼,使用自重稍大、不易啟動的孔雀羽浮漂,能夠很好的過濾假口、更加容易釣獲目標魚,那麼,這隻浮漂在這一魚情下,就是靈敏的。因此,區分魚情很重要,一隻漂在不同的魚情下,是需要的不同的調釣方法的。

總的來說,台釣是一種精細的玩法、精細到我們為了應對不同的魚情,製造出很多不同造型、長短的浮漂。釣友們也都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靈與頓。對於浮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本文僅只是一種作者個人的簡介、希望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能夠對釣友們起到補充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創釣魚說 的精彩文章:

釣魚人的難言之隱!

TAG:奧創釣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