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家治病秘訣

醫家治病秘訣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名醫治病效果好,這裡面有什麼訣竅嗎?提到這,有人可能要說須熟背《黃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古籍;有人說要多實踐,不斷的總結;還有人說那得機遇好,拜一到兩個名師認真學習才行。其實,也都對,但是這樣很多答案都是術的方面,我們暫且不談,今天我們來探究下更深的層面——道,即醫之道,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

忘了曾經在哪裡看到,是美國發生的,一個醫學院畢業的新的醫生剛到崗位實習,看到搶救與死亡,心靈被震撼了,自己幾乎無法控制自己了,退出急診室的門外。一位老醫生看到後,走出來,對他說了一段話,讓我無法忘記。

他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醫生,一種是不用感情的,只要機械操作就可以了,把患者當作一個和自己毫不相干的物體來處理,按照規章操作,這樣自己就不會痛苦,這樣也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好醫生;另外一種醫生是會動感情的,會覺得患者的痛苦就在自己的身上,然後努力去解決,這種醫生會很痛苦的,兩種醫生都是好醫生,現在需要你自己來選擇你會做哪種醫生。我記得我當時就被他的話給震了,感情人家外國醫生也思考這個問題啊。

是的,醫生的確就分這麼兩種,前者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好醫生,我們需要大部分醫生都來做這一種人,在這些人裡面,會出現傑出的醫生。但是,這個世界上偏偏還有後一種醫生,這種醫生一生是在痛苦與歡樂的交替過程中度過的,他們在治療的時候,不是用技術,而是用心,他們會因為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而整夜思考,他們會因為患者的痛苦而自己都痛苦不堪。

這種醫生裡面,會出現偉大的醫生,而我們前面所介紹到的歷代偉大醫生,諸如張仲景、張從正、劉完素、張元素、李東垣、張錫純、王清任、錢乙、黃元御、成無幾、王叔和、王孟英、朱丹溪、陳士鐸、張景岳、柯韻伯、戴元禮、葉天士、徐靈胎、吳鞠通、繆希雍、吳又可、薛生白、尤在涇、張石頑、薛立齋、王肯堂、周揚俊、楊栗山、馬元儀、許叔微、傅青主、李中梓、喻嘉言、李時珍、沈郎仲、唐宗海、唐慎微、陳念祖、吳謙、孫思邈等,無一例外都是屬於後者,是能夠為患者著想,不惜一切的醫家,而他們悲天憫人的精神也會推動著醫術不斷升華,最終達到醫生的至高境界。下面就摘選一些經典醫家論述,以啟讀者。

喻嘉言:昌於此道無他長,但自少至老,耳目所及之病,無不靜氣微心,呼吸與會,始化我身為病身。負影只立,而呻吟愁毒,恍忽而來,既化我心為病心。苟見其生,實欲其可,而頭骨腦髓,捐之不惜。儻病多委折,治少精詳,早已內照,他病未痊,我身先瘁,淵明所謂斯情無假,以故不能廣及。然求誠一念,多於生死輪上,寂寂披回。不知者,謂昌從紙上得之。夫活法在人,豈紙上所能與耶?(《寓意草·自序》)

張錫純: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一介寒儒,伏處草茅,無所謂建樹也,而其願力固不可沒也。老安友信少懷,孔子之願力也。當令一切眾生皆成佛如來之願力也。醫雖小道,實濟世活人之一端。故學醫者為身家溫飽計則願力小,為濟世活人計則願力大。(《醫學衷中參西錄·自序》)

明·萬全:醫者,仁術也,博愛之心也。當以天地之心為心,視人之子,猶己之子,勿以勢利之心易之也。如使救人之疾而有所得,此一時之利也;苟能活人之多,則一世之功也。一時之利小,一世之功大,與其積利不若積功,故曰「古來醫道通仙道,半積陰功半養身。」(《育嬰秘訣》)

清·葉天士: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為衣食計,則其知識自必終囿於庸俗。(《臨證指南醫案》

明?張介賓:然必也小大方圓全其才,仁聖工巧全其用,能會精神於相與之際,燭幽隱之於玄冥之間者,斯足謂之真醫,而可以當性命之任矣。(《病家兩要說》)

明·龔信:今之明醫,心存仁義。博覽群書,精通道藝,洞曉陰陽,明知運氣。葯辨溫涼,脈分表裡,治用補瀉,病審虛實,因病制方,對證投劑,妙法在心,活變不滯。不炫虛名,惟期博濟,不計其功,不謀其利,不論貧富,葯施一例,起死回生,思同天地。如此明醫,芳垂乃世。(《古今醫鑒》)

明·龔廷賢:(醫)勿重利,當存仁義,貧富雖殊,葯施無二。(《萬病回春·雲林暇筆》)

清·吳塘: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溫病條辨·自序》)

清·徐靈胎:凡醫者之於病人,必事事體貼,如若身受之,而後用藥無誤。醫之為道,全在身考。(《慎疾芻言·用藥》)

唐·孫思邈: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宋·劉昉:未醫彼病,先醫我心。(《幼幼新書·自序》)

明·江瓘:人身疾苦,與我無異。凡來請召,急去無遲。(《名醫類案·醫戒》)

明?王紹隆:「醫雖小道,實具甚深三昧。須收攝心體,涵泳性靈,動中習存,忙中習定。外則四體常和,內則元神常寂。然後望色聞聲,問病切脈,自然得其精,而施治得宜也。」(《醫燈續焰?醫范?袁氏醫家十事》)

明?繆希雍:「凡作醫師,宜先虛懷,靈知空洞,本無一物;苟執我見,便與物對;我見堅固,勢必輕人,我是人非,與境角立,一靈空竅,動為所塞,雖日親近人,終不獲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本草經疏?祝醫五則》

最後再舉一個葉桂教導子孫的話: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此外推薦大家還可以多看看王孟英、喻昌的醫案,很多人都感慨古代醫家的治療技術高超,但是沒有人注意他這種高超的醫術是怎麼來的, 原來如此,這就是秘訣,這就是登上醫學至高境界的秘訣啊,正是我們一直所強調,卻又常常忽視的醫道!

我看現在身邊不少年輕有為的中醫大夫也正在踏上這條路,有了這種境界的醫生,在給患者診病的時候,都會竭盡心思地思考,因而犯錯誤的機會也就很少。另外就是,治病跟卜卦一樣,能夠感應於天,正所謂古人醫在心,心正葯自真,我想即使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按摩,若是加上意念在內,療效就會大不一樣,心之所到,草木生情,天人感應,鬼神相敬。治病如此,天下事也皆當如此,故曰修心在先,心誠則靈。

「霖飛書苑」公眾號會同大家一起進行古醫案的學習、名醫名家傳承、臨證心得體驗的交流與分享,也會不定時發布傳統命理術數、經典詩詞古文、儒釋道三家的學術知識,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霖飛書苑 的精彩文章:

TAG:霖飛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