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為武術大師的顏元是怎樣的存在?

作為武術大師的顏元是怎樣的存在?

冀中大地,人文燦爛,才俊輩出,文脈昌盛。

清代初年,博野出現一位大儒——顏元,他是一位實學大師、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學術是反宋明理學、主張實學實用的,在明清交替「天崩地解」的特定歷史環境下,成為當時引領進步文化的開山人,在中國學術史和思想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人們往往注意到顏元在學術上的成就,但是忽略顏元在中國武術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下面,讓小訊一一道來。

顏元的主張:文武缺一豈道乎

顏習齋親身經歷了明朝滅亡時士大夫不是坐以待斃就是引刃自絕的悲慘情景,因此對程朱末流的弊端,尤其是理學家重文輕武的積習,深惡痛絕。他說「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所以,顏李學派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主動不主靜,主實踐不主虛文,主實文實行、實習實用。顏習齋說「一身動則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具體到人的養生之道與精神修養,他主張「養生莫善於習動,夙興夜寐,振作精神,尋事去作。行之有常,並不困疲,日益精壯。但說靜,思將養,便日就惰弱。」他強調「常動則筋骨竦,氣脈舒。」

這些話,與我們今天常說的「生命在於運動」很相似,在今天,這不過是一句普通格言罷了,但在「主靜」之說居於神聖地位並被士人普遍認同的時代里,這些見解無疑是非常敏銳和大膽的。在解釋「格物致知」這一儒家傳統命題時,他一反理學家們虛妄繁瑣的各種解說,指出,「格」就是「手格猛虎」的格,「格物」就是親手做事,由親身實踐來獲得知識便是「格物致知」。從這一點引申,顏元認為,真正的儒者要以孔子為楷模,既能文又能武,博學通達而體魄強健。正如顏元所大聲疾呼的:「文武缺一豈道乎!」

可貴的是,顏李學派的創始者們不只是倡導文武並重的理論家,而且是躬身履行的實踐家,研習和傳播武術,以武術為健身修性之道,是顏李學派一個顯著特點。

顏元的武術淵源:手著作式,終夜不輟

武術是顏元的家學。顏元生長在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之地。生父顏昶,《顏習齋先生年譜》中說他「形貌豐厚,性朴誠,膂力過人,愛與人較跌。」養父朱九祚,號盛軒,多年在地方任武職。在當明清鼎革之際,曾參與守衛蠡縣立有戰功。顏元八歲時,就學於外傅吳洞雲。吳洞雲先生善騎射、劍戟,又感慨明季國事日非,曾著有攻戰守事宜之書,同時也長於醫術和術數。這使顏元從小時起,便受到與眾不同的教育。

既有家學,又有師承,顏習齋從小就養成「豪勇」氣質,同武術結下不解之緣。成年以後,他進一步系統學習各家技藝,堅持演練射箭、拳法及槍刀棍劍之法。《顏習齋先生年譜》中說他二十三歲時「見七家兵書,悅之。遂學兵法,嘗徹夜不寐,技擊亦學焉」「「手著作式,嘗終夜不輟。」期操練不輟、又勇於實踐的結果,使習齋成為一個身手不凡的武術家。

顏元的交遊師友多有武術高手。《顏習齋先生年譜》中載,顏元曾說自己平生有五位老師,刁文孝、張石卿、王五公、張公儀、李明性。從已知的資料看,王五公、李明性都是當時的武林高手。李先生諱明性,字洞初,號晦夫,蠡縣人,明季諸生。《顏習齋先生年譜》中說他「崇禎末,天下大亂,先生方弱冠,與鄉人習射御賊,挾利刃、大弓、長箭,騎生馬疾馳,同輩無敵者。」王余佑,字方祺。保定新城縣(今高碑店)人。出身世宦之家。清軍入關後,王氏一門又發動抗清起義,其父兄多人遭清軍殺害。起義失敗,余佑乃隱居於五公山中。自號五公山人。他深懷亡國之痛,念念不忘大明,義不仕清。晚年博覽群書,以講學著書終老鄉里,與山西傅山(字青主)、容城孫其峰。王余佑喜談兵,精技擊,本人精通武藝,身手矯捷,蹲身一躍丈許,馳馬彎弓,矢無虛發,著有《廿一史兵略》、《十三刀法》、《拳術》等武術書傳世,是為數不多的明清武術典籍中的珍品。顏習齋30歲時問學於余佑,因服膺其氣節學問,一直父事王氏。以後又多次與門人李恕谷追訪余佑於河間、獻縣等地,來往密切。王余佑也到李塨家中傳授兵法。李塨父親去世後,王余佑同顏元為其親定謚號,是師徒也是父子。此外,顏元還與同時代一些武術家(如:南方學者陸桴亭)通信,交流心得,相得益彰。

顏元的師友在一起也經常切磋武藝。顏元本人寫過一篇《穀日筵記》,其中記載了一次師友之間的武林大會。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習齋的高足李恕谷的父親設「穀日筵」,邀集諸賢豪「演藝談心」,一時,習齋的朋友弟子皆來歡聚。習齋親自主持這次學派「沙龍」性質的宴飲。席間,除了作文賦詩外,「昂昂英武」的魏子諒舞雙刀,再舞單刀。「拳師」冉懷璞亦舞雙刀。「貌質軀健,據坐痴如,力擬石,拳擬石」的魏秀升「捐衣而前」,與魏、冉二人技擊。「不覺日之夕矣」,李恕谷又提出演習步射,於是大家乘興到三儀街揖讓而射,評定高下。射畢,回到宅中再飲,而武藝超群的魏秀升興緻猶高:「月下戲舞,平地一躍,遂登東寶榮巔!」

商州比武:顏元本人的武術展示

康熙三十年(1691),年已五十七歲的顏習齋曾到商水(今河南開封附近),拜訪了俠士李子青(木天),顏元的學生王源在《顏習齋先生傳》中記述了這次不尋常的會見:

商水李了青,大俠也。館先生,見先生攜短刀,目曰:君善是耶?先生謝不敏。子青曰:拳法,諸技本,君欲習此,先習拳。時月下飲酣,子青解衣,演諸家拳數路。先生笑曰:如是,可與君一試。乃折竹為刀,舞相擊數合,中子青腕。子青大驚,擲竹拜伏地曰:吾謂君學者爾,技至此乎!遂深相結,使其三子拜從游。

王源生動地描述了顏習齋沉雄自如、遊刃有餘的武術家風範,在武術史上是一段十分難得的掌故。李子青以拳法為「諸技本」,並演練「諸家拳數路」,表明他的確是此道中之裏手,不是虛張聲勢的淺學者流,但與習齋一比就不免相形見絀了。劍擊手腕,正是習齋精於刀劍實戰技藝的表露。三國時,曹丕以甘蔗代劍與奮威將軍鄧展比試,也是三次擊中鄧展手腕,這正是中國古典劍法以精巧見功力的地方,表明習齋武藝源淵有自,不是一般江湖人物「只好看,上陣無用」的花拳繡腿。

另外,徐世昌《大清畿輔先哲傳》第十八《師儒傳九》寫有一則故事耐人尋味。顏習齋晚年常在身邊的弟子鍾錂:嘗佩刀,侍元與客語市肆,客曰:若能舞耶?謝不敏。元目之曰:能舞,何為謾應?長跽請罪,客為勸掖,不敢起。久之,元曰:起,舞刀。再拜稽首,乃起舞。時稠人廣眾,觀者如堵,莫不嗟嘆,以謂聖賢弟子之禮,猶存於今日。

習齋主張實言實行,反對任何原因和形式的虛言偽飾。鍾錂以能而謝不能,與師教違,自然是習齋所不允許的。鍾錂的長跽謝罪表現了顏門禮法的嚴峻及弟子的篤實。習齋善刀,王源曾問刀法於習齋,鍾錂又能在稠人廣眾之下舞刀,刀法可能是習齋及其弟子們的長技。

顏元對河北武術影響深遠

在顏習齋的身教言傳之下,顏門弟子大都以武術為必修之課。李恕谷對武術的貢獻很大。先師說他多次到深山古洞探訪隱士,只帶「避寒青鋒」一柄。他對劍的鑽研極深,曾創兩趟劍術,一趟為青剛劍,一趟為七星劍(又叫七星點斗劍)。這兩趟劍都是「戳腳翻子門」傳習的劍法。李恕谷還創作了《手足修養術》和《劍的修養術》兩篇著作,為習武者提供了理論指導。

應該說,當明末清初,習武之風曾經在南北士人中悄然興起,一時蔚為風氣。這顯然同明末「流寇」之亂和明清革代的慘痛現實有關係,牽涉到的問題相當複雜,不是這篇短文所能討論的。顏習齋生當其時,入清後又保持著遺民志節,他的習武自然與當時的風氣有關,也與地域風氣有關,應該說並不是一個特殊現象。所不同者,明清之際的士人習武多是個人行為,最多不過有三五同好或聚或散而已,沒有以武事為學術者,更沒有以文武相提並論以為缺一不可者。

而顏習齋練武,不是單純為了健身延年或防身制敵,他把武術納入自己的學術體系,使之成為自己學說的重要構成部分,這顯然是一個非常了不起創舉。根據文武並重的思想主張,習齋闡釋孔孟之道,評品古今人物,以至交遊、講學、授徒,處處都把「武」字擺在突出位置上,他以自己的言行和實踐,針鋒相對地批判了以武藝為「不才」的理學先生們的陳腐觀點。

康熙三十三年(1694),顏習齋應聘主持肥鄉漳南書院,對他來說,這也是一次推行和宣傳教育主張的難得機會。習齋充滿信心的制定了書院規模,除了設立經史課目外,特別設置「武備」一門,立孫、吳兵法及射、御、技擊等課目,意在造就文武兼備的人才。講課之外,他每天親自帶領學生「習禮、習射、習書數,舉石超距,技擊歌舞。」書院充滿了生氣。這在中國書院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一次勇敢而極有意義的嘗試。後來雖然趕上漳水瀑溢,書院被淹。但這一點,無論在明清教育史上,或在體育史上,都具有首創性質,是值得大書一筆的。漳南書院的影響是深遠的。肥鄉縣武式太極拳創使人武禹襄遵循顏習齋重視「習行」的思想,多與力大精通武藝者相搏,印證其術,並及時予以總結,終成一代太極大師。

顏習齋本人沒有留下什麼武術著作,他和他的弟子們練的拳、刀、劍等法屬於何種流派,同明代以來我國古典武術的主流派有何關係,這些都是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的了。但我們相信,他對武術的積極提倡和躬身傳習,通過他本人和他的弟子們,一定會有流風餘韻散存民間,特別是在武風素盛的河北省。

約道咸年間,一位曾任河北省鹽山縣教諭的潘文學,也曾在鹽山縣書院分文武兩科教授學生,清末著名武術家李雲標、肖和成等人,就是書院武科的學生。這位潘文學,倡言「通神達化,備萬貫一;理象會通,體用具備」之說,以「通備」二字為拳派命名,其精神或直接源自顏李,反映了顏李的武術確有遺教存世。直到民國以倡導顏李學說為核心的「四存中學」的幹事、名譽董事長張璧,在開設體育班沒有找其他的武林高手,而是直接邀請王薌齋。正如他所言「及與王薌齋相識,感到他的拳術,意味深長,平易近人,習練稍久,就感覺身體的體認與其他的武功迥然不同,並且是具體功夫,非枝節片面的工力,正合乎我生平心理所想的條件。」而王薌齋就是一代形意宗師、大成拳的創使人。(端居齋記)

博野人都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野快訊 的精彩文章:

公元1702年春天,這個皇帝親臨博野春耕

TAG:博野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