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興球:油氣產業在能源轉型中仍然不可忽視

曾興球:油氣產業在能源轉型中仍然不可忽視

曾興球表示,新能源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現在必須充分發展油氣產業,以油氣發展推動新能源發展。

來源:微能網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曾興球近日出席由中國投資協會主辦,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18中國能源投資發展論壇時,作了題為《2018年油氣市場走向和展望》的報告。

曾興球認為,在能源大家族裡面,油氣肯定是大兄弟。當前能源投資一定要討論油氣行業的投資問題,包括中國油氣市場目前的狀況和未來的走向。

一、世界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分布範圍很廣

華信能源是個很好的案例,華信看到了世界油氣市場發展大的趨勢,分布範圍很廣,開採的潛力很大。在世界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油氣還會持續相當長一個時間,少則五十年,長則一百五十年。

前幾天美國油氣雜誌最新公布的數據,在油氣資源特別是剩餘可采儲量上比其的諮詢公司更為準確,是和當前的生產直接聯繫在一起的,很值得投資者參考。比如說常規油氣、常規石油剩餘探明儲量,我國理解的經常不一樣,國外按目前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能夠采出的量,與我國衡量探明儲量標準不一樣。按照2017年年產,國外預測39.1億噸,我國預測43.1億噸。按照國外的數據直接計算,我國石油至少還可以開採57.6年。世界預測的石油至少4400億噸以上,剩餘可采儲量2200億噸。所以石油並不是退出能源市場,石油的資源量非常豐富,作為投資,物質基礎是最主要的。

天然氣就更多了,按照美國油氣雜誌公布的最新數據,天然氣剩餘可采儲量有196.8萬億立方米,按照現在每一年產量大概3.65萬億方左右,預測的是3.62萬億方,2018年有可能達到3.7萬億方,按照這個產量至少可以產54.6年,但是天然氣的勘探程度很低,起步比較晚,地下的可采儲量至少是現在探明儲量的兩倍,現在可以采五十年,兩倍就是一百年,還不包括非常規,所以有專家預測過天然氣開採兩百年以上沒有任何問題,世界儲量十分的豐富,這是物質基礎。跟煤炭相比,油氣的質量更加清潔、更加低碳。所以使用油氣是當前一次能源消費裡面的主打產品。現在社會上有兩種說法,由於新能源的發展,電動汽車的發展等各種因素,尤其是在低價時期對油產生了懷疑,認為油的末日到了,還有人寫了一本書叫《最後半桶油怎麼辦》,他認為石油的使用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現在我國化石能源佔到88%,最新數據是86.2%,即使這樣非化石能源也只佔12%到13%左右,可再生能源在這中間占的比例就更小,世界平均也很小。曾興球表示,他向來支持新能源的發展,但是新能源的發展一定會有一個過程。美國油氣雜誌提出,「新能源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是現在必須充分的發展油氣產業。因為只有油氣產業才能夠推動新能源加速發展,也為新能源的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鋪設了一條更加平穩的橋樑」。這段話說明了油氣和新能源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目前油氣市場和新能源市場、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之間的關係。

二、目前油氣市場應該是全球經濟總體開始向好

油氣行業在全球經濟總體向好的前提下,油氣消費穩中有升,能源轉型勢頭強勁,油氣在能源轉型裡面起什麼樣的作用?預計2017年能源總消費量達到130億噸油氣當量,同比增長1.3%。其中化石能源總的消費量是110.8億噸,同比增長1.2%,和能源增長同步。非化石能源是19.2%,可以看出非化石能源的增長速度是2.1%,油氣的增長速度是1.2%,非化石能源增長的速度是化石能源增長速度的1.8倍,清潔能源消費的增速明顯大於化石能源,說明世界能源轉型的大趨勢無法阻攔,新能源很有前景,但是眼下遇到了很多困難,需要油氣產業給予填補不足。

有資料表明,2017年6月份全球已經有20個國家和地區宣布在2020年替代煤電的時間表,但是這20個國家裡,沒有排除油氣的使用,新能源幾乎是百分之百替代煤電的使用。儘管特朗普提出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清潔電力計劃,但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新澤西等州明確向國會提出仍然要保留原來的淘汰煤炭的計劃,改為棄電或者是新能源。中國和印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技術不斷進步,成本在逐步降低,已經具備取消補貼的情況下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荷蘭、挪威、德國、法國陸續都推出了淘汰燃油汽車的時間表,最長的到2050年,最快的2030年,這是油氣和新能源之間的關係,也在促進汽車行業轉型。按照特朗普政府的新能源計劃,在特朗普到2022年的任期里,燃油汽車還保持了78%的水平,所以需要一步一步推進。

三、全球的油價到底是什麼樣的走向

價格決定產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全球油價在逐漸穩定中回升,逐步回歸到理性,一定不是反彈。油氣市場供大於求,區域供需平衡,這是未來兩三年的大趨勢。國際油價從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低價徘徊,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回升,2017年布倫特原油均價是54.7美元/桶,WTI是50.9美元,2018年有望上升,估計均價在60美元左右,也許到65美元,因為沒有專門油價,即便到了70美元,它也不是反彈,它也是逐漸平衡的過程。現在比較多的專家預測到70美元的可能性不是特別大,原因有三個,一是美國的增產勢頭很強勁,整個全球原油的儲備並沒有消減多少,特別是提出來稅改方案之後對抑制油價上漲起到很強勁的作用,美元上升對油價的影響要佔到20%左右。所以在美元上升的區間里,這十年、八年里油價想要反彈到很高的水平,特別是要恢復到100美元以上是比較難的。在這個階段,由於美國的供應強勁,目標市場在迅速擴大。現在美國的原油已經出口到了31個國家,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國,不知不覺地已經接受美國的原油,接受美國的LNG,已經成為美國出口的第二大國。

2018年國際油氣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的這種趨勢會持續平穩,主導市場的主要因素還是美國、沙特、俄羅斯等主要的產油國,它們之間博弈的結果雖然難以準確判斷。市場對歐佩克的需求是3260萬桶/天,它們能夠提供的是3240萬桶,少了20萬桶,這是資源配置的結果,要提升20萬桶怎麼辦呢?那要看伊拉克、敘利亞這些國家的情況,需要俄羅斯和美國擺平,這就是地緣對油價產生微調的作用,地緣產生根本性的影響時代已經過去。換句話說,產油國調整市場已經一去不復返,整個油價調整要靠需求主導,需求越強勁,經濟發展就能朝著順利的方向復甦。

四、全球天然氣的價格已經觸底反彈

因為油價上漲,天然氣和油價直接掛鉤已經三四年,而這個掛鉤的斜率在逐漸降低,和油價更加同步,現在天然氣價格可能比世界天然氣聯盟設計得還要理想。因為天然氣的消費速度增加很快,2017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大約是3.62萬億方,比2016年增加了2.2%。生產天然氣大概是3.7萬億方,增長了2.7%,也就是說天然氣目前還是供略大於求的,但是油價的增長拉動了天然氣價格的增長,所以天然氣要想漲得很高也很困難。

五、油氣上游勘探開發市場整體來講走出低谷

由於工程技術服務市場正在恢復的過程中,勘探開發的投資增加還達不到要求。2017年全球勘探開發投資3820億美元,仍然大大低於2014年以前高水平的投入,最高曾經達到過7000億,也就是說38現在的水平距離高水平還差得很遠,正在恢復中,也許2018年會超過4000億。北美地區的增長比較快,達到了38%,所以特朗普政府採取的是刺激政策,刺激政策使國內實業恢復得速度相當快,特別是油氣的上游、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恢復得很快。俄羅斯、中亞、非洲總體上還是在恢復的過程中,勘探開發投資目前依然處在降低的水平,沒有增加。如果非洲、西亞能夠提高上去,可能很快就會上5000億。受低油價的影響,從去年起開始了招標,今年有可能在墨西哥灣進行第四輪招標,非洲、西非深海也開始拿出新的區塊,這些深水項目投資額比較大,也許2018年上游投資會有一個較大的增長。所以希望在上游尋找機會的公司,今年完全有機會做一些新項目的評價。

特別指出的是,2017年巴西開始的深水招標獲得了成功,有可能由此拉動世界油氣勘探開發市場逐步走向新的軌道。因為有些大公司在常規油氣田開發方面已經處於淘汰階段,拿出來對外合作的只佔常規油氣的26%,這是最好的時期。資源國對資源的管理更加嚴格,2018年有可能低於這個數,可能在18%左右。如果常規油氣拿出來對外合作的機會少,這些大油氣公司有能力、有智慧、有資金,它會向深海非常規方面走。中國公司總是喜歡到加拿大開採重油,現在根據最新資料看,所有的大公司,前五位的石油公司全部退出加拿大的油砂項目,因為加拿大的油砂項目綜合評價效益遠遠不如深水效益。中國公司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資產在油砂項目上,我們應該怎麼辦,值得認真考慮了。

第六,全球煉油能力持續增長,到2017年12月份為止,全球煉油能力已經達到49億噸。剛才講了全年每一年產油39到43億噸,但是煉油能力大大超過,為什麼?因為煉廠不可能百分之百全線開工,開工率有所提高,毛油率有所上升。但是和印度相比較,我們在煉油行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煉油行業的投資要非常審慎。世界煉油基本上以北美、西歐、亞太三足鼎立的格局沒有改變,亞太地區的煉油地位逐漸上升,總量已經達到35%超過美國和北美的總量。但是煉力雖然超過了北美和歐洲之和,但是我們的開工率,我們的收率,我們的毛利潤遠遠低於北美和歐洲。世界三地平均開工率是85%,但是在OECD國家超過了90%,最高達到94%的開工率,而中國的開工率雖然有所上升,現在我們還不到74%,只有73.7%。

新加坡、美國、墨西哥灣的煉油毛利率分別達到6.18元,美國賺的最多9.76元,我國低於5元,所以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要奮起直追。我國有幾個大的民企煉油廠,投產規模都超過4000萬噸,我國的煉力很快要超過8億噸,但是我國的成品油出口收率各個方面都受到阻礙,所以煉廠的效率比較低,國內淘汰煉力的任務很重。預計2018年全球的煉力要超過49%,要增加3000萬噸。這3000萬噸主要是中國增加的,照這樣,我國煉油的公司投資會吃苦頭,所以要調整投資結構,要提高投資的水平,再建和擬建的項目一定要重新進行風險評估。中國的煉力增長佔全球煉力增長的50%以上,這是下一步要研究的問題。

六、油氣資產併購

由於經濟回暖,油價開始趨於理性,過去的基金炒作受到了遏制,華爾街也是有功勞的,這幾年對遏制基金炒作做了很多工作,很有效果,所以現在投資者不要擔心基金炒作。現在市場併購又開始活躍,比如華信能源在低油價的情況下抓住了機會,併購了幾個比較好的項目,有些項目還需要經過整合,但併購方式有新的變化,合同模式所謂商務模型、法律框架都有很多新的變化。2017年全球油氣併購市場完成交易360宗,交易額達到了170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21%,這個幅度很大,說明市場的反應很靈敏,儲量交易價格現在還處於低價位,但在2018年6月份以後就不一定了,機會窗口只有半年時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為現在的併購價格、購買價格只是最高價格時期的42%。

比如二批儲量,過去曾經賣到過十幾元,去年只有5.28元,中國公司出去買東西總是比平均價格高一些,這說明我們的競爭力有限。大公司的參與度也提高了,一共併購了31起,這31起花了350億。換句話說,大公司選擇項目很精明,它們整個項目只佔整個數額的1/11,但是它們的花費是整個交易額的1/3,它的儲量是整個交易儲量的45%,從這三個數可以看出來,這些國際大公司經驗豐富,在併購的效率方面很高。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這些大公司,要向這些公司好好的學習。

國際大油公司經營業績明顯好轉或者是全面復甦,是2014年各大油公司發揮自己的優勢,降本增效,成果顯著,五大公司的綜合成本都降低超過30%。

他舉例說,在巴西的深水,同樣都在這個地區作業,可以從70美元降到50美元或45美元,現在的目標是降到35美元。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目標是要把巴西深海單桶成本降到15美元,雖然還沒有達到,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這麼大的幅度,反應了這些大公司的經營水平和技術水平。單純從經營水平來講是不夠的,一定要看到它有本事、有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2018年、2019年可能大公司在資本支出方面會很謹慎,他們要觀看和觀察,油氣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可能投資的趨向也要傾向於新能源方面的投資,已經開始有了開發新能源的計劃,從而變成一個綜合性能源公司。

七、當前的國際油氣市場給海外投資提供了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策正在急速調整,方針也在急速調整,調整的速度很快,調整的項目很多,調整的幅度很大。中國公司如何適應?當然除了降低投資成本,還對投資期望抱以新的期望,需要中國給它們帶來新的效益、新的好處。比如說地中海周邊的一些國家過去沒有發現天然氣,現在普遍有天然氣,怎麼開發,要用比國際天然氣成本還要低的成本來開發,這些國家才能接受,所以中國的油氣公司要綜合評估走出去的策略,一定要從簡單的拓展規模向提質增效轉型;一定要向參與管理向參與治理轉型,參與管理和參與治理有本質的不同,治理是整個長遠、宏觀的管理,管理是指某一個項目,某一個區域性的東西,短期之內要調整。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從資源型向資本型轉換,資本的性質、資本的效率已經完全不同,要研究戰略,要研究市場,要創新技術,要鍛煉人才,只有全面提高我國的水平,我國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才有可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中國公司的作用。

雲能智庫:yunnengzk

雲南省能源研究院出品

編輯:Eas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能智庫 的精彩文章:

迪慶:將與國電共同推進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

TAG:雲能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