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在這個易上火的季節,用食物「澆」滅你體內的火

在這個易上火的季節,用食物「澆」滅你體內的火

冬天最愜意的事情,就是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吃火鍋涮肉聊人生。雖說日子過得滋潤,但上起火來也是毫不含糊的。

除了冬季必備的火鍋,臨近春節,餐桌上的大魚大肉、煎炸五辛等熱性食品也多了起來,這些都容易使人體陰陽失衡,出現上火癥狀。

此時,可以不必急於服用清熱葯,先用食物來降火。

受訪專家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 呂沛宛

1

肝火旺盛

出現頭暈、目赤腫痛、口苦口乾、急躁易怒等癥狀,多為肝火旺盛。

其表現還有耳鳴如潮或突發耳聾、失眠多夢、頭髮愛出油、脅肋作痛、小便短黃、大便秘結等。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調整情志、穩定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的火氣。睡眠不夠或睡眠質量不高,也會造成肝火上升。

一些簡單的藥材或食物有助於清火,如金菊花、夏枯草、白芍等;

菊花與枸杞都有護眼功效,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

新鮮蔬菜水果,如黃瓜、橙子、苦瓜、無花果、豌豆苗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

養肝可多吃豬肝或雞肝,尤其是頭昏腦脹、眼赤目干、經常用腦的人。

肝火過旺的人,不宜吃辛辣、腥味及過膩過酸、煎炸食品,和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

降肝火

川貝母冰糖梨汁

功效: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原料:取雪梨2個、川貝母10克、冰糖40克、水適量。

做法:將雪梨洗凈、川貝母搗碎。在梨的1/5處橫切,挖去梨核。將川貝母分成兩份分別放入,加入少許水。將梨合起來,並用牙籤固定,放入蒸鍋中。大火蒸60分鐘,至川貝母熟開,冰糖化開後,喝湯吃梨。

2

肺火熾盛

肺熱熾盛表現為咽喉疼痛,咳嗽,痰黃、痰少而黏或痰中帶血,鼻出血,面部痤瘡、口唇乾裂、皮膚乾燥,大便乾結,舌苔黃而干。

肺主皮毛,適當吃一點偏涼的食物,如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梨、蘋果、百合、楊桃、枇杷等,可以降肺火。

同時多飲水,少吃肉類及巧克力等熱量高的食品。

除肺火,可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反覆進行吸氣呼氣,盡量排出肺內氣體。

每天主動咳嗽幾下,也是積極的保護性反射動作,能有效清潔肺部。

清肺熱,可選用豬肺、羅漢果、魚腥草、柚子、蓮藕等食材。

中醫認為,豬肺可清肺熱、養肺陰;

羅漢果味甘性涼,有清熱涼血,清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作用,還可治療風熱襲肺引起的聲音嘶啞、咳嗽不爽、咽痛等症。

降肺火

羅漢果豬肺湯

做法:鍋內加水,將羅漢果敲碎,和洗好的杏仁、百合一起倒入鍋內,再將處理乾淨的豬肺也倒入鍋中。大火煮開後,小火煲一個小時,適當調味即可食用。

若經過調理後癥狀還是沒有好轉,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養陰清肺丸、清肺抑火片、黃連上清丸等中成藥。

3

胃火內盛

胃火,即是胃熱。因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厚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之為胃火,通常是由濕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

胃火分虛實兩種:

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脹、舌紅、少苔;

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

到火盛至某一個階段,胃部出現發炎現象,就會變成什麼都吃不下,可以說是物極必反。

中醫認為,調節胃火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制,過熱、甜膩的食物少吃,飲食上應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並注意口腔衛生。

中醫認為,蘿蔔汁性味辛、甘、涼,歸肺、胃經,有胃火者可以飲用蘿蔔汁調理治療,但屬脾胃虛寒型口瘡者不宜服用。

綠豆粥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清心瀉火的作用,能清心胃之火。

蓮子、芡實、淮山等皆為健脾開胃之物,西洋菜、生菜、油麥菜、西紅柿、枇杷等都是利於消化的食物。

胃火過熱者,還可在隆冬季節通過吃西瓜來降胃火。

降胃火

雪梨蘿蔔汁

原料:雪梨1個、蘿蔔200克、蜂蜜2勺。

做法:將雪梨、蘿蔔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放入攪拌機打碎成汁,放入蜂蜜攪拌均勻即可飲用。

4

心火亢盛

常常面赤顴紅、口渴心煩,多是心火太旺,其常見癥狀還有失眠多夢、口舌生瘡、急躁易怒、小便短赤且灼熱澀痛、舌尖紅等。

心火旺盛,可適當多吃性寒而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苦丁茶類,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乾淨的動物胎盤等補養心腎之品。

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清心潤燥的冰糖蓮子湯,《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清心去熱」,除煩熱、清心火、養心安神,對於心火內熾所致的煩躁不眠具有較好的療效。

百合微寒無毒、補虛清心、除煩安神,用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陰的作用。

心火旺者還可常喝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飲,具有清心瀉火作用。

降心火

百合蓮子大棗粥

原料:取泡發百合40克、蓮子15克、大棗20克、糯米40克、大米6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洗凈後放入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清水,煮到米爛粥稠即可食用。

5

相火妄動

元代名醫朱丹溪在《相火論》中表示,「凡動皆屬火……相火寄位於命門、肝、膽、三焦諸臟。」

相火包含兩種不同狀況:

正常狀況下的相火是人身生生不息的機能活動,為生命之源;

而處於異常狀況下的相火,即相火妄動,就是人體機能活動失去節制,導致生命機能異常活動,是致病之本。

相火妄動多會導致頭部脹痛、眩暈耳鳴、潮熱盜汗、口乾煩熱、腰膝酸軟、牙齒疼痛、性慾亢進、足跟作痛等癥狀,有時男子會伴有夢遺、女子會伴有夢交等癥狀。

各類因素均易致相火妄動,耗傷陰精。如情志近極、色慾無度、飲食厚味等,都易激起臟腑之火,煎熬真陰,陰損則易傷元氣而致病。

朱丹溪主張抑匍回火、保護陰精,還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修身養性來減少相火妄動。

飲食上,應以自然沖淡之味,如穀物、蔬果等,可收補陰之功;

多吃黑色食物,如桑葚、黑木耳、黑豆,以滋補腎陰。

臨床治療上,他主張滋陰降火,滋陰為本,降火為標。

他創製的大補陰丸,就是採用黃柏、知母來降陰火,熟地、龜板補腎水。

覺得文章不錯?別忘給生命君點個贊

本期編輯:付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據說這是中國最流行的「心理病」,請服下這碗解藥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