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喜歡梁山哪幾個人

最喜歡梁山哪幾個人

梁山號稱一百單八將,其實最喜歡的莫過於武松魯智深兩個人。這兩個人,真的是仗義疏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眼裡容不得別人欺壓人,一生正氣凜然,每每讀之,總有不可遏制的英雄氣。

為何最喜歡這兩個人:

其一,二人結局一樣悲涼,讓人唏噓,當年都是名震九州的大英雄,可到了最後英雄無用武之地,雖然空有一身本領,卻甘願守住六和塔看那繁華榮辱一樣心情。兩個人一個圓寂,一個在六和塔暮鼓晨鐘,不願京城受封,卻也是朋友義氣重於天下。

其二,魯達是真正的豪俠。他嫉惡如仇而又充滿仁慈,從不錯殺多殺一個人,他和濫殺無辜的莽夫李逵,有著本質的區別,簡直不可相提並論同日而語。魯達本來可以獨善其身,但偏偏看不慣世間的不平事,起初因救金翠蓮,三拳打死鎮關西,從而做和尚改名魯智深以避難,酗酒大鬧五台山後,到相國寺做了「菜頭」;因放林沖不下,從而大鬧野豬林,並一直護送林沖兄弟,到數千里外的滄州;因此得罪高俅而落草二龍山。再後來和武松、楊志等一同上梁山泊與林沖等人聚義。他從渭州經略府的提轄官到梁山泊的頭領,這便是他性格鬥爭的歷程。真是:「俠義如酒濃於酒,男兒豪飲情烈烈。」魯智深對封建朝廷的認識是明澈的。他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姦邪,蒙蔽聖聰…招安不濟事…」被逼招安後他始終鬱鬱寡歡,捉了方臘後宋江致賀時,他還憤慨地說:「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獨具慧根的「天孤星」魯智深,終於「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修成正果,在六和寺從容圓寂。這便是有大智慧的佛性,儘管第一次魯達一露面,感覺此人絕非善類,但越來越覺得此人才是高人。

其三,武松的真性情。武松是智勇雙全的豪傑。正如他自己所說:「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不說景陽岡打虎,單說他叫潘金蓮和王婆招供那一節,顯得十分有智計;接下來的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等都顯示了他的機智和勇敢。滲透在武松性格中的古代英雄的力、勇、智充分寄託著正必勝邪、善必勝惡的理想。他同樣是明確反對招安的人,在樂和唱宋江的《滿江紅》時,剛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他便第一個站起來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後來,在打方臘的歸途中,魯智深和林沖先後在六和寺撒手人寰,一世豪傑「天傷星」武松,便在此出家終老,與二位哥哥的亡靈為伴。

其四,二人都是天生神力的人。武松打虎,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都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且看打虎一場: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那大蟲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 大蟲頂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將下來。那隻大蟲急要掙扎,被武松盡氣力納定,那裡肯放半點兒鬆寬?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裡,只顧亂踢。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爬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裡去,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鎚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裡、口裡、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鮮血來。真的是拳打腳踢驚人膽。至於魯大師的倒拔垂楊柳,也是扯地驚天:智深也乘著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綠楊樹上一個老鴉巢。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凈。」李四便道:「我與你盤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樹前,把直裰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眾潑皮見了,一齊拜倒在地,只叫:「師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羅漢身體,無千萬斤氣力,如何拔得起?」

其五,二人都有擒方臘的功勞。民間認為武松單臂擒方臘,電視劇也是這麼演繹的。不過原著里卻是魯大師的功勞,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襆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嵌在山凹里。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綁住捉來見宋先鋒。似乎沒有費什麼周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治亞詩詞散文選 的精彩文章:

武松也很討女人歡心

TAG:李治亞詩詞散文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