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為什麼在三大戰役中最為重要,看國軍在戰後的這些動作就知道了

淮海戰役,為什麼在三大戰役中最為重要,看國軍在戰後的這些動作就知道了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經過三場戰略決戰分出了勝負和民心向背,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大戰役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和研究,有不少人單從軍事角度來分析國民黨敗亡的原因所在。要是說起三大戰役中,哪場戰役最為重要,可能大家眾說不一。其實稍微熟悉三大戰役的人都心裡明白,解放軍給予國民黨最沉痛最致命一擊的就是淮海戰役。為什麼這麼說?看看國民黨在戰後的一系列動作就知道了。

首先,淮海戰役對國民黨致命一擊的最直接體現就是,蔣介石在中原地區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尤其是嫡系部隊中的骨幹,邱清泉的第2兵團和黃維的第12兵團全軍覆沒,這其中還包括被稱為「五大主力」的第5軍和第18軍。主力部隊的覆沒使得蔣介石失去賴以支持戰爭和維護獨裁地位的中堅力量。當時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均已經被解放軍解放,解放軍渡江解放全中國已經勢在必行,勝負也很明顯。

對於淮海戰役慘敗,國民黨在戰後的總結分析中,不得不承認國民黨軍隊遭受之失敗,影響全局,最為重大。就連美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團長巴達維將軍都認為,由於國民黨政府在長江以北的失敗所造成的恥辱,縱令時間容許,國民黨政府是否能在華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動員這一地區的人力,以重建其軍隊,實屬極端令人懷疑。國民黨的完全失敗,已是不可避免。同樣,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也認為,淮海戰役之後,蔣介石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是崩潰了。

其次,國民黨在淮海戰役中慘敗,再次引發了內部的派系爭鬥。淮海戰役期間全程在武漢避戰的桂系軍閥白崇禧利用蔣介石的失敗,再次聯合李宗仁於1948年底提出「和平解決」的主張,要求蔣介石為失敗負責,引咎辭職。李宗仁和白崇禧這一主張,旋即得到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參議會的支持。而行政院院長孫科未經蔣介石批准,就率行政院遷往廣州,宣布遷政府於廣州,並表示反對與中共談判,號召繼續與中共進行戰爭,企圖在外國勢力支持下,經營華南。在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南京、上海,已是人心浮動,惶惑不安。各輪船公司奉命在南京、上海集中船隻,以供國民黨政府緊急徵用。各級政府官員,爭相逃往香港、台灣。故宮博物院文物也開始撤離南京遷往台灣。

國民黨內部的分裂,使得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的權威收到了打擊,他再也不可能把國民黨擰成一股繩了,也就是說國民黨沒有了任何反撲的可能。而四面楚歌的蔣介石,在這樣局面下,只得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經過精心策劃和部署,於1949年初第三次宣布下野引退,將總統之職交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自己回到家鄉浙江奉化溪口,為自己的日後所打算。而解放軍方面,正如毛主席所說:「現在,人民解放軍無論在數量上士氣上和裝備上均優於國民黨反動派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只要解放軍向殘餘的國民黨軍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統治即將土崩瓦解,歸於消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淮海戰役,國軍第7兵團司令黃百韜怎麼死的,最後葬身何處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