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至愛梵高》:每一幀畫面,都需要暫停許久來欣賞的佳作!

電影《至愛梵高》:每一幀畫面,都需要暫停許久來欣賞的佳作!

本片《至愛梵高》是一部由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執導的長片動畫。該影片是為了紀念梵高125年誕辰,並由英國著名電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和Trademark Films籌拍而成。

影片《至愛梵高》是對梵高一生,特別是對他充滿爭議的死亡原因進行的一次探索。影片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串聯起他生命中最後六周,與之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帶觀眾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高走完他最後的人生。

然而,這部電影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它的藝術表現形式。影片導演出於對梵高的熱愛,力邀曾獲奧斯卡獎的Breakthru Films團隊,以一個驚人的計劃為梵高獻上了熱切,也更為純粹的「告白」!

整個電影時長僅95分鐘,製作周期卻長達7年,製作團隊在全世界找了15個國家的125位畫家,一共畫了65000張油畫,然後以12幅/秒的速度疊加成這部油畫電影作品。影片是世界影史首部全手繪油畫風格的動畫長片。

影片手繪還原了梵高的120幅精美畫作,採用梵高原畫作品中的人物原型還原梵高的藝術人生,讓梵高筆下在阿爾勒的卧室、羅納河上的星夜、麥田裡的烏鴉統統動了起來,讓影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像梵高親自畫下的動畫。讓觀眾在享受美得令人窒息的視覺盛宴時,抽絲剝繭地發現隱藏了一個半世紀的秘密。

基於上述非凡的創新,本片對於每一位從事視覺藝術的工作者來說,也是一部每一幀畫面都需要暫停許久許久來欣賞學習和借鑒的藝術佳作,值得典藏!

一、畫面的構圖

自從古希臘時期的哲學家畢德哥拉斯,從大自然中抽象出黃金率以來,重視理性、科學和立體感的西方藝術,幾千年來都將它一以貫之!梵高作為印象派的典範,也不例外!

與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相比,在畫面的構圖上,中國人其實同樣遵循著這樣的法則。不同之處在於,中國人喜歡大面積地運用負空間,計白當黑,同時利用散點透視的方法來營造一種畫有盡而意無窮的味道!

因此,他們的油畫重寫實,我們則重寫意!他們的畫面充滿了一種理性的嚴謹態度,而我們的卻具有一種靈動的自然意趣!

二、畫面的著色

在此,我特意用了著色而不是用色這個詞。個人認為在西方的繪畫中,著色比用色有更為豐富的內涵。這點是有別於中國的傳統書法。中國的傳統書法是用筆為主,墨法次之。一般是沾滿墨汁以後進行連貫的書寫,讓墨色的乾枯濃淡,潤墨到干筆,枯筆,燥筆等飛白在書寫的過程中自然呈現。儘管如此,西方的繪畫著色過程和中國的工筆花鳥,青綠上水相比,還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西方的用筆應該說成筆觸比較好,則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說筆觸(當然其中包含各種工具)和調色是二合為一的,不可分離,不可偏重!一位畫家在前期的調色過程是相當講究的。好多畫家為了調製一種心儀的色彩,利用各種原料進行試驗,幾乎快成為一個化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畫面的筆觸不僅能體現的畫家的個人功力和藝術造詣,往往也是一副個性鮮明,風格獨特,表現力強烈作品關鍵要素!

梵高之所以是梵高,他的筆觸簡約流暢,熟稔自然。

最值得稱道的還是他的用色!他的用色簡約,層次豐富,色彩濃郁又張力十足!能看的出他在調色時,有很強的色彩把控力。讓冷色在濃郁的同時有種向內的收斂感,從而讓色彩有種理性的質感,讓人覺得很冷靜。暖色有意識地提升了明度和純度,讓畫面純真又溫暖!

他將自己的人生的經歷和自我性情,以及對世界的認知和審美,非常好的注入到畫面的色彩里。色彩不僅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自我情感的表達,通過色彩不同明度,飽和度,純度,讓色彩成為自己內心歌唱的音符,他真的是做到了!

三、畫面的意境

說到意境,不用多說,人們自然呼之欲出的就是他的《星空》作品。如同夢幻的場景,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帶入感極強,有種迷幻的感覺。欣賞許久後,讓人很是佩服梵高過人的想像力和藝術構思。這也他在西方繪畫獨樹一幟的一個緣由!

反觀中國繪畫藝術,中國繪畫之所以重寫意,就是重在凸顯畫面的營造的意境!這種意境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的意趣!通過畫面簡單的花鳥蟲魚等物象,來表達一種物我兩忘的禪境,自然有縹緲的境界!

而西方的意境里透視和立體感頗強,但往往充滿了多元對立的衝突和掙扎!也就是一種內心的擰巴,所以個人覺得還是中國的意境比較好些!

從上述東西方藝術比較學層面來分析,不難判定本片確實是值得每一位愛好視覺藝術的朋友典藏學習和觀賞的,從中我們能學到不少有意的東西,何況梵高還是一代大師呢,特此隆重推薦!

今日頭條、天天快報自媒體:清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逸 的精彩文章:

TAG:清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