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灃河一帶歷史上就出產紙,最早的紙是從水中撈出來的。你可知道?

灃河一帶歷史上就出產紙,最早的紙是從水中撈出來的。你可知道?

北張村褚皮紙製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在西安市長安區的北張村,會這門傳統手藝的人卻越來越少,幸而還有一些人在堅持。

坐落在灃河東岸的北張村,至今還流傳著古老的民謠:「蒼頡字、雷公碗、灃出紙、水漂簾」,是指灃河一帶歷史上就出產紙,最早的紙是從水中撈出來的。

張師傅:「從西漢年間一直到現在,4200戶人都會。」

張師傅:「因為北張村土地少人口多,土地養不活人,張家看王家,王家看李家,人都要找一個吃飯的路數,所以說家家都會造紙,就成了傳統。」

褚皮紙製作技藝使用的是秦嶺山麓常見的材料:褚樹皮,也就是俗稱的枸樹,雖說製作工具簡單,但工序卻很複雜,每一張成品下來有72道流程,包括浸泡、蒸煮樹皮、石灰水發酵、漂洗纖維、切幡子、抄紙、晾曬等,需要的不僅有體力,還有技巧。

張村所造白麻紙自唐代沿襲至清代一直是奏摺和科舉考試用紙,被視為精品,解放前,西安地區的報紙用的都是這裡生產的紙。輝煌時,村民的日子既辛苦卻又甘之如飴。

張村所造白麻紙自唐代沿襲至清代一直是奏摺和科舉考試用紙,被視為精品,解放前,西安地區的報紙用的都是這裡生產的紙。輝煌時,村民的日子既辛苦卻又甘之如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微小的小生活百事 的精彩文章:

俗話說的好,有屁不放,憋壞五臟,千萬別憋著

TAG:小微小的小生活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