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拿大游 難得一見的哥倫比亞冰原 原創版《爸媽旅遊》第395期

加拿大游 難得一見的哥倫比亞冰原 原創版《爸媽旅遊》第395期

這一期發錯了季節,也發錯了時間。

若是夏天,能給大家帶來清涼。

這幾天全國都在下雪,只有北京不下。(那叫陽光首都、陽光生活)

成了雪上加冰。

真不好意思。

哥倫比亞冰原位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亞伯達省交界處。是落磯山系中第一大冰原,北美洲最容易進入的冰川群之一。

這是價格。

票要事先預定。

要乘坐專車。

我們坐的就是這輛。

從售票處前下方經過。

指路牌。

房車宿營地。

又經過一個小停車場。

地上泛綠,山上見雪。

又跟上來一輛車 。

這裡的海拔高度將近3000米。

窗外的景色很奇特。

紅顏色的車叫哥倫比亞雪地車。

據說全世界共有23輛這樣的車,一輛在南極。

這裡有22輛。

真壯觀。

看看輪胎有多大。

司機開門要舉著手。

多少年修來同車乘?

還是雪地車。

再從側面看看人和輪胎的比例。

車子的頂部有若干窗戶。

列隊待發。

一下子看了6輛,佔全世界的25%以上。

出發了。

兩邊都是石渣。

也沒叫系安全帶。

修路的車輛。

見冰了。

遠處高坡下能見到一輛車。

坡有點陡。

天氣很好。

轉過彎來,車輪走在冰雪上。

嚴格地說是走在冰上。

車窗外的冰越來越多。

探出頭來拍。

新車轍有點藍顏色。

會車。

還有人在冰上走。

冰越來越厚。

這裡已經有一米多高了。

實際是被壓實了的路矮了。

前方左轉彎。

滿地都是冰了 。

融化的水順著小溝向下流。

又要會車,對面的車向路邊傾斜。

減速,相互照應一下。

繼續向上走。

冰川的厚度大約有250米以上。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探到底下有道河。真奇怪。

前面就要到了阿薩巴斯卡冰原了。

遠遠地看到一排車。

又見到了7輛。

6輛+7輛+我們所乘的一輛=14輛。

你已經看到全世界這種車輛23輛的一半以上了。

這就是停車場了。

老外真厲害,還穿短褲。

我連皮手套都按照通知精神備齊了,只是沒好意思拿出來。

如果戴上,也能評個第一。而且是唯一。

拄棍的也來了。

小孩也來了。

7車人散落在冰原上。

上午來是順光,拍照要比下午好。

地上插著各種顏色的小牌牌,警示遊客。

前面有一道冰溝。

需要轉點路才能過去。

哎吆,還有穿短袖的。

100多年的沉積,表面有點黑渣。

底下的流水還是湛藍。

有人說,喝了這個水能多活十年。

小牌牌之外的地方不讓前行。

融化形成了許多溝溝豁豁。

也有清澈的積水。

真是震撼。

如此廣袤的冰原。

每輛車在這裡的停留時間約半個小時。

近處的1-3手都揣在兜里,2-5都是短褲。

真想看這個黃褲子摔個屁墩。

早有人說過,最大的廣角也拍不過來。

用手機試拍了反正兩張全景,中間縮了。

車往回走,左側。

山的顏色不一樣。

冰雪厚度,漸漸變薄。

還是花臉。

車輪不斷地在上面擠壓成型。

一路下坡。

露出了大山的粗糙皮膚。

半路上還碰見一輛白色的車,不知道是否屬於23分之一。

有坡的地方,車要一輛一輛通行。

等待。

再等待。

回頭一看,是有些險峻。

到站了,車停了。

看看這個龐然大物。

上車的樓梯。要上7蹬呢。

每個車有六個輪子。

明明23輛,怎麼出來了41號?

細看,鐵皮也不厚。

吃過午餐,再乘車去看冰川天空步道。

票也可以單買。

鋼板圍欄。

防動物的垃圾箱。

另一側是峽谷。

玻璃棧道上可以遙望冰川。

玻璃棧道探出,腳下可見深溝。

這是向出口的方向走。

不加防腐的鋼板製作。

雲始終在變。

峽谷和遠山。

這是這裡的重點。

玻璃圍欄。

不知黑熊能否破解。

內側是被鐵網圈住的碎石牆。顯得野味十足。

回程所見。

換上我們自己的車打轎回府。

再看一眼冰原。

再看一眼山頭上的奶油蛋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旅遊 的精彩文章:

TAG:爸媽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