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及北洋系登台執政授銜將軍眾多 複雜的名號暗含什麼意思

袁世凱及北洋系登台執政授銜將軍眾多 複雜的名號暗含什麼意思

袁世凱被國會選舉為第一任大總統兩個月後的1914年1月,就悍然下令解散國會,廢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於5月正式推出新的《袁氏記法》,改內閣製為總統制。

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他又下令裁撤各省都督,在京師特設「將軍府」,遣派將軍督理各省軍務,並於是年7月18日公布《將軍府編製令》,建立各種將軍名號。到1927年張作霖的「安國軍政府」明令裁撤將軍府止,在將軍府存在的13年歷史上,先後任命將軍銜560餘人,冠以將軍名號300多種。

袁世凱及北洋系登台執政授銜將軍眾多 複雜的名號暗含什麼意思

根據詞條史料介紹,袁世凱屬下的將軍名號是由他這個「大總統」決定的,都冠有「武」或「威」字,並根據不同人的任職崗位來確定。

在1917年以前,派往各省的將軍皆冠「武」字,如安徽的倪嗣沖是安武將軍,江蘇的馮國璋是宣武上將軍,浙江的朱瑞是興武將軍等。而留在京師將軍府內的則冠「威」字,如蔡鍔是昭威將軍,段祺瑞是建威上將軍,孫武是義威將軍,張鳳翎是揚威將軍等。

但對東三省比較特殊,奉天的張錫鑾被冠以鎮安上將軍,吉林的孟恩遠是鎮安左將軍,黑龍江的朱慶瀾是鎮安右將軍。

袁世凱病死,總統之位先後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等擔當。在1917年之後,擁兵自重的各路軍閥為炫耀自己的身份,都希望冠「威」字,因此從1917年至1927年,冠「武」字將軍名號的僅有11人,絕大多數均冠「威」字,即使是派往各省的將軍也都同樣。比如江西的李烈鈞是植威將軍,廣西的陸榮廷是寧威將軍,四川的劉存厚是崇威將軍。

將軍名號中的另一個「字」,一般帶有很大的隨意性,但是其中一些字的選用,,一些人可是煞費苦心。

有的將軍號採用地名中的某個字。像福建的李厚基,冠以「建武將軍」;江西的李純,取南昌中的「昌」,稱為「昌武將軍」;四川的胡景伊,取成都的「成」,號為「成武將軍」。

有的將軍還從自己姓名中任選一個字來使用。諸如洪兆麟是洪威將軍,張學良是良威將軍,潘矩楹是矩威將軍,吳佩孚是孚威上將軍,王棟是棟威將軍,徐鴻賓是鴻威將軍,樊德光是德威將軍,可謂五花八門。

袁世凱及北洋系登台執政授銜將軍眾多 複雜的名號暗含什麼意思

還有的將軍則利用姓名中的最後一個字,通過聯想組詞生髮出名號。如石紹明稱顯威將軍,用其名中的「明」組成「明顯」;張永成稱績威將軍,用名中「成」與績組合為「成績」;常德盛稱典威將軍,用「盛」組成「盛典」。

北洋政府期間獲得「將軍」稱號的雖然近六百位,但是獲得「上將軍」銜的並不多,只有段祺瑞、黃興、張作霖、薩鎮冰、馮玉祥等24人獲得此殊榮。

有則史料介紹,清廷在鴉片戰爭後與洋人約定五口通商,直隸總督兼為北洋通商大臣,兩江總督兼為南洋通商大臣,「北洋、南洋」用於官職冠名由此而起,並衍生出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北洋醫院之類的名目。

袁世凱及北洋系登台執政授銜將軍眾多 複雜的名號暗含什麼意思

民國史上所稱的「北洋系」,產生於袁世凱在清末時的「小站練兵」活動。小站原名新農鎮,距天津約六十餘里,原本是荒涼之地,最初由淮軍周盛傳所部「盛字營」屯墾於此,其間鑿渠引水,經營了近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後,「盛字營」基本全營覆沒,小站一度成了廢壘。

後來,長蘆鹽運使胡燏棻編練的「定武軍」開拔到此駐紮。「定武軍」成立不久,胡燏棻改調盧漢鐵路督辦,袁世凱由此接手並將「定武軍」改名為新建陸軍,揭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小站練兵」序幕。

就是在這個原本很不起眼的「小站」,走出了清末民初諸多重要的軍政人物,並成為「北洋系」的中堅。

其中包括「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後來擔任各省督軍或巡閱使的「李純、曹錕、吳佩孚、王占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沖、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田中玉、盧永祥、齊燮元、孫傳芳」諸人。

袁世凱及北洋系登台執政授銜將軍眾多 複雜的名號暗含什麼意思

(劇照)

除了眾多行伍的將軍之外,袁世凱還在日後的升遷中籠絡了一批文臣,如徐世昌、朱家寶、周自齊、梁士詒、曹汝霖、陸宗輿、王揖唐等人,這些人也隨著北洋系的勢力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喧囂一時。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清末民初「北洋」名氣最大 它與俗稱的南 西 東三洋有什麼不同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