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都說「上海製造」,上海製造了什麼

都說「上海製造」,上海製造了什麼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製造」是全國的一塊金字招牌。「上海製造」似乎就代表著精緻、洋氣和美好。永久牌自行車、海鷗牌手錶、英雄鋼筆……家裡有什麼人去上海,這些東西永遠是熱門代購商品。

「是『上海製造』造就了『大上海』。」在1月28日靜安區圖書館舉行的壹字讀書會上,作家馬尚龍拋出了這個觀點。馬尚龍是上海人,曾擔任上海作協資料室館員、《現代家庭》主編等職務,對上海和海派文化研究感悟頗多。

都說「上海製造」,上海製造了什麼

馬尚龍

上海到底大在哪裡?在文化,在工業

「全中國只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用『大』相稱的,就是『大上海』。」 「大上海」的說法由來已久,大家都把這個稱呼當做是約定俗成的叫法,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這一稱呼顯然並非來自面積的大,論地理面積,上海可以說是很「小」的。上海的地理面積是6340.5平方公里。而北京有16800平方公里,比上海多10000多平方公里。天津有11000平方公里,廣州有7400平方公里,更不要說青海、西藏等省份的城市了。

「那麼上海到底大在哪裡?大在文化。」馬尚龍認為,文化是「上海製造」值得驕傲的濃墨重彩,「上海曾是全中國文化的半壁江山。中國電影的搖籃在上海,現代的話劇、舞劇、流行音樂,幾乎都誕生於上海,還有現代文學部分,左聯創作社誕生於在上海,許許多多的文化、藝術樣式都在此產生。」

馬尚龍舉例,1927年,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誕生於上海,作者是黎錦暉。從那時開始,到1949年,全中國大概誕生了8000多首這樣的流行歌曲,幾乎是每天一首。除了這些輕柔舒緩的流行歌曲,上海也製造出過激昂高亢的革命樂章,如今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1937年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錄製而成。

新中國成立之後,上海的文化功能大部分轉移到北京,首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中心。這時候,上海還是否可以擔起「大上海」的稱號?

馬尚龍認為,從工業角度尤其是輕工業方面看,上海依舊是在中國無可比擬的「大上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轉一響」四大件是結婚彩禮標配。「三轉」是指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一響」是指收音機。當時除了上海,全中國生產這「三轉一響」的廠家有不少,但新婚家庭最認的還是「上海製造」。比如自行車, 「鳳凰牌」「永久牌」和「飛鴿牌」是當時的三強。除了「飛鴿牌」產自天津,其它倆家都是上海製造。馬尚龍看過當時的一份輕工業產品行業評比材料,「在自行車行業評比中,頭名一直是鳳凰、永久兩家輪流坐莊。」

都說「上海製造」,上海製造了什麼

「上海製造」 不僅製造產品,也製造了生活氣質

「當時很多人都認『上海製造』,上海造的就是最好的東西。」上海製造到底製造了什麼?「我後來想到,上海製造,不僅製造了輕工業產品,也製造了上海的都市文化,製造了上海的生活氣質,製造了這座城市的人。上海製造是一個文化概念,這個概念就是大上海。」

馬尚龍認為,不論是文化還是工業方面,「上海製造」都有相通的氣質,這就是這座城市的精神,是上海個性化的一面。

馬尚龍用「冒險、洋氣、路數、考究」四個詞形容上海個體的、市井風俗的精神價值取向。

「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是一句老話,「冒險」代表著一種進取精神。當時在上海創辦企業的民族資本家,個個都是冒險家。他們懷抱進取精神,為民族工業振興努力。這種進取的冒險之心到現在依然重要,「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每一個個人的成功,每一個企業的成功,誰不是具有冒險精神的?在說到上海的時候,不僅不應該繞開冒險兩個字,恰恰應該為這麼一種有進取心的冒險精神鼓掌喝彩。」

「洋氣」代表了上海的文明程度,「它公開、公正、公平,讓你的冒險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路數」則是行為方式。上海人很看重一個人「路數清爽不清爽」。馬尚龍舉例,當一個上海人說「工作外的八小時我是自由的」時,潛台詞是工作的八小時,是全心全意交給領導和單位的,「我認為,這就是上海人的一種行為方式。」

「考究」則是生活態度。馬尚龍認為這個詞是專屬於上海的。他曾造訪一對上海老夫婦,丈夫在解放前曾是華納兄弟公司的上海宣傳經理。因為是首次見面,儘管當時天氣寒冷,老夫婦還是一身正裝,親自出門迎接。「88歲的老太太還化了妝。我剛進門坐下,她對我說『馬老師,您風衣要寬一下嗎?』。」

一個「寬」字讓馬尚龍肅然起敬。這是一個敬字,對初次見面的人,老上海講究要用一些敬詞。「我當時就在想,我能用嗎?我覺得我不能用,如果我家裡來了客人,我跟人家說,儂風衣要寬一寬嗎?人家會覺得我有病。因為我們的文化斷層了,用敬詞的時候,跟文化是連在一起的。」

海派文化孕育和熏陶了上海這座城市的人,這座城市的人又提升和推動了海派文化的發展。這就是上海人的本質,是上海都市文化和人的良性互動,是「大上海」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完美體現。

「上海人不等同於上海的人,又一次移民潮到來以後,我們大家都在說普通話,各地方言都集聚上海。可能有許多人到老了,他們還是鄉音未改,但是他們融入了上海,他就是上海人。我並不是說上海人是一個炫耀的稱號,而是說上海人是一種文化符號,體現了冒險、洋氣、路數和考究,上海的人僅僅是一種地域屬性。」馬尚龍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