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930期》衙門胥吏與錢穀師爺稅收職責

《第930期》衙門胥吏與錢穀師爺稅收職責

微信名」可快速關注


衙門胥吏與錢穀師爺稅收職責


內 鄉 縣 衙 宣 傳 營 銷 部

neixiangxianyaxuanchuanyingxiaobu

策劃/指導:王曉傑

圖文/編輯:岳 立  王 勇

古代的賦役徵收制度一般採用「民收民解」的方法,即制定若干戶,或由戶民輪流擔當催征、收稅、保管、運送的職責。若有損失,則由民戶賠償,官府只加以監督而已。明「一條鞭法」實施後,田賦改為「官收官解」,即納稅人要自己到衙門繳納稅糧,或到官府糧倉交納糧食。稅銀及運送上京的「漕糧」,都要由官服徵收保管、儲存運送,官員徵收解送如超過期限,就要受到懲罰,如有虧損,還必須填賠。這樣一來,基層州縣政府的財政工作負擔大大加重,而基層州縣政府的編製卻並未因此而擴大。因此明清州縣衙門收稅過程中,其它與收稅有關的大量雜務都由戶房胥吏和錢穀師爺負責督辦。

戶房胥吏明清時期,內鄉縣管理錢糧徵收的專門設置是戶房,也稱戶糧房。經管全縣的戶籍、田糧、財稅等。戶糧房由錢糧師傅戶書掌管,平時備有記載全國賦役的《賦役全書》。本縣徵收起解司庫、地丁、存留、俸工、驛站、門支各類款項詳載於《司頒冊》、《須知冊》、《奏銷冊》內。記載田地情況的有《魚鱗圖冊》;記載戶籍情況的有《戶籍冊》(也稱《白冊》);徵收地丁銀的有《錢糧冊》。如果需要了解賦稅徵收情況,隨時查閱即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戶房胥吏不僅要監督百姓進行農耕,還要在特定時間下鄉催促百姓按時交納稅款。

錢穀師爺古代的賦役徵收制度一般採用「民收民解」的方法,即制定若干戶,或由戶民輪流擔當催征、收稅、保管、運送的職責。若有損失,則由民戶賠償,官府只加以監督而已。明「一條鞭法」實施後,田賦改為「官收官解」,即納稅人要自己到衙門繳納稅糧,或到官府糧倉交納糧食。稅銀及運送上京的「漕糧」,都要由官府徵收保管、儲存運送,官員徵收解送如超過期限,就要受到懲罰,如有虧損,還必須填賠。這樣一來,基層州縣政府的財政工作負擔大大加重,而基層州縣政府的編製卻並未因此而擴大。

理論上,催征田賦、計算各種附加稅額,統計應上繳朝廷及地方政府留成的稅款分配等,都要由官員親自主持。但實際上官員對此既不熟悉,又不願意去做,而戶房書吏雖然熟悉本地情況,精通財務檔案,卻不能得到政府長官的信任。於是,出現了一批擅長記賬籌劃、訓練有素的師爺,來幫助官員主持這項政務。即專職的「錢穀師爺」亦稱「錢糧師爺」。

財政稅收對地方政府而言,是與司法審判並重的大事,其工作績效直接是官員的考績,尤其是官員的收入。所以,錢穀幕友能與刑名幕友平起平坐,既分佔幕中首席位置,束脩也與刑名幕友相差無幾。

錢穀師爺要處理的事務相當繁雜。據清代抄本《長隨論》記載,應送錢穀師爺處理的事務有:「接收交待,奏銷錢糧,門牌清冊,地丁人口,屯田糴谷,口糧種籽,開墾熟田,丈量田地,匿契隱糧,雜稅牙行,水旱飛蝗,強佔田界,阻壅河道,私典盜賣,找價回贖,糧食時價,錢法私鑄,抗租抗糧,經征經解,清查倉庫,虧空盜追,孤寡療貧,乾旱無收,開倉賑濟,分別錢糧」等六十項之多。凡有關政府開支及民間經濟的事務,都要由錢穀師爺處理。

(附:晚清時期南陽府各縣稅糧一覽表)

晚清時期南陽府各縣稅糧一覽表

註:據《大清搢紳全書》光緒三十二年記載。裕州,今河南方城縣;唐縣,今河南唐河縣;淅川直隸廳,今淅川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鄉縣衙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內鄉縣衙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