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八廟中緣何只有普寧、安遠兩廟繪有壁畫

外八廟中緣何只有普寧、安遠兩廟繪有壁畫

當你走進承德外八廟,你會發現外八廟中的每一面牆壁上都不是白牆,或多或少都繪有一些裝飾,無不顯示著皇家的氣派,但畫幅最大、最具特點和價值的當屬普寧寺和安遠廟的壁畫,緣由為何呢?

其一,普寧寺是清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第一座廟宇,始建於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由於當時社會較安定,國庫充盈,乾隆皇帝為了顯示其實力不惜重金仿西藏山南地區的三摩耶廟修建了普寧寺,其建築形式也是獨具特色。又因前半部分的主殿大雄寶殿內供的是三世佛(西為過去佛迦葉、中為現世佛釋迦牟尼、東為未來佛阿難),故在其身後也就是正北面牆上繪製了八大菩薩諸像。八大菩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八大近徒(如普樂寺宗印殿三世佛兩側分列為八大菩薩),這足以說明壁畫的題材與殿堂的氣氛是相互協調一致的。殿內東、西兩側山牆下供奉的是泥塑的十八羅漢,是為了烘托殿堂氣氛,更逼真地再現十八羅漢的形象,也為了將羅漢塑像後的大部分多餘的牆體起到美觀和裝飾的作用,故在其兩側的牆壁上繪製了十八羅漢成道後,受「天界」供養的生動場面。這裡隱含著當時的清政府利用宗教手段統治少數民族,達到天下一統的政治局面。

其二,普寧寺另一處壁畫繪在後半部主體建築大乘之閣內,因此閣通高37.40米,分為三層。一層為開放式殿堂,中供世界最大的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東、西兩側牆壁為通體萬佛龕。二、三層為廊,不辟殿堂,為了將周圍大部分的空白牆面裝飾起來,即與殿內環境相和諧,又與主尊相協調,故在二、三層之間的走馬板上和三層內檐墊板上繪有壁畫32幅(南北各5幅,東西各3幅)。因蒙、藏地區信奉藏傳佛教,尊崇觀世音菩薩,而乾隆時期又興塑造體量大的佛像,因此,閣內主供高23.511米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則壁畫繪以金剛侍女圖和妙音天女人物來渲染殿堂氣氛,表現了令人神往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場面。

普寧寺壁畫 來源網路

其三,安遠廟是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為新疆厄魯特蒙古的達什達瓦部落遷居熱河特仿其家鄉新疆伊犁河畔的固爾扎廟修建的,取安撫遠人之意。廟內主殿名「普渡殿」,通高27米,內分三層,重檐歇山的殿頂覆蓋著別具特色的黑色琉璃瓦。安遠廟的壁畫繪在普渡殿內四周的牆壁上主要是因為殿內面積寬闊,一層牆壁三十面、二層有牆壁三十二面,如何將這些空白的牆面利用起來,當然首選壁畫。這樣一是起到裝飾作用,二是有效的保護牆體,三是加以渲染殿堂的宗教氣氛。

安遠廟壁畫 來源網路

參考資料《避暑山莊研究》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德旅遊 的精彩文章:

灤平五道河,因山而秀美、因水而動人

TAG:承德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