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全球車廠對工業機器人需求仍持續增長,穿戴式機器人成寵兒

全球車廠對工業機器人需求仍持續增長,穿戴式機器人成寵兒

全球汽車製造業對於工業機器人需求仍持續增長

至今為止,全球汽車製造業導入工業機器人的動作仍然持續,全球車廠在生產流程中,大量導入工業機器人以進行鋼板衝壓成型取件、鈑金組裝焊接、抬舉車身、電鍍與全車噴漆等流程,而其生產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根據IFR統計指出,2016年工業機器人在汽車製造業的使用量達約10萬3,000台左右,2017年預估將成長為約11萬台左右。隨著協作型機器人逐漸地導入汽車生產線,除了能夠安全地配合及協助組裝員工以進行組裝汽車外,也相對地提高生產效率。

礙於工業機器人與協作型機器人本身的限制,在汽車組裝部分仍有一些組裝上的死角是工業機器人與協作型機器人難以進行,也就是說,這些生產流程仍然需要靠人力來進行,例如引導貼合前後擋風玻璃、安裝儀錶板與座椅等內裝設施、鋪貼地毯、電線配線與汽車底盤部分組裝等。

由於負責這些生產流程的組裝員工是從早上工作到下午,其生產效率難免會降低,根據一家車廠的統計,當組裝員工從早上工作到下午,工作效率就會降至約69%,但若搭配穿戴式機器人,其工作效率則可維持在95%左右。

除了工業/協作型機器人外,穿戴式機器人成為車廠提高生產效率突破點

根據韓國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韓國一家汽車製造廠生產一輛汽車需要26.8小時,而日本Toyota僅需24.1小時就生產一輛汽車,美國GM則需23.4小時生產一輛汽車,與其相較之,韓國汽車製造廠的生產能力的確較不足。

全球車廠對工業機器人需求仍持續增長,穿戴式機器人成寵兒

▲現代汽車集團開發的背部支撐用穿戴式機器人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院整理

為此,現代汽車集團(The Hyundai Motor Group)宣布,2018年將會在汽車生產線導入可支撐工人背部和膝蓋的穿戴式機器人(Wearable Robot),可說是繼美國Ford、德國BMW後,韓國首度導入機器人裝配進駐汽車生產線。

由於組裝員工在穿上穿戴式機器人後,可節省人力約30~40%,而現代起亞汽車集團(Hyundai-Kia Automotive Group)將會在汽車工廠逐步導入穿戴式機器人,並計劃在未來銷售工業機器人,目前正跟現代Rotem合作研發中。

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是韓國唯一開發穿戴式機器人的商業化公司,現代汽車與現代Rotem自2010年便開始以發展穿戴式機器人的兩家主要參與者角色來進行合作。

現階段現代Rotem主要是專註於穿戴式機器人生產,與預計在2018年內按照長期計劃商業化的醫療用途穿戴式機器人有所不同,預計在考慮價格和其他需求之下,欲將此機器人商業化至少需要2年。

此外,2018年現代汽車副董事長鍾瑞蓀一直是專註於機器人開發,並將機器人納入現代集團五大新事業領域,以加速集團推出穿戴式機器人產品。

文丨 柏德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