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恐龍的滅絕真的小行星乾的嗎?他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兇手」

恐龍的滅絕真的小行星乾的嗎?他很可能不是真正的「兇手」

美國航太總署(NASA)廣角紅外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任務觀測資料顯示:一些原本被認為是導致地球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家族,很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兇手。這麽一來,這個恐龍滅絕世紀之謎又得繼續爭議了。

一般認為:有顆稍大的小行星,在6500萬年前墜落地球,導致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多種物種滅絕、消失,其中包括恐龍。不過,科學家並不清楚這顆小行星來自何處?為何會撞上地球?在2007年的一篇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利用地面望遠鏡以可見光波段觀測後,首度指出:298號小行星Baptistina可能是禍首,而這顆小行星是一顆更大的小行星的殘片。

根據這個理論,位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Baptistina大約在1億6000萬年前和另一顆小行星相撞,撞擊碎片四濺,有些大如地球山脈,總稱為Baptistina族小行星。其中一個碎片撞擊到地球,導致恐龍滅絕。

在的WISE觀測資料庫中,NEOWISE計畫的小行星科學家從中確認157,000多顆已知小行星和33,000多顆新發現的小行星。雖然小行星會反射可見光,但如果不清楚小行星的表面性質,就無法精確估計小行星的大小。然而從紅外觀測資料,小行星科學家便可得知小行星表面溫度和大小,一旦確認其大小,則可結合紅外和可見光資料後重新估計小行星的反射率。在這個版本出現之後,卻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Baptistina族小行星可能不是禍首。從WISE的紅外觀測資料,Joseph Masiero等科學家最後終於確認:Baptistina族小行星是清白的!因為從可見光資料估計的Baptistina族成員的年齡並不正確;可是,這麽一來,恐龍滅絕事件又再度進入未解的X檔案中。

NEOWISE團隊測量了主小行星帶中約120,000顆小行星的反射率和大小,其中包含1,056顆Baptistina族小行星。由Baptistina族小行星各成員的大小和反射率回推Baptistina族小行星原始天體的分裂時間,科學家發現大約僅在8000萬年前而已,只是之前估計的1億6000萬年的一半而已。若要在1500萬年之內有其中一個碎片游移的地球附近並砸中地球而造成恐龍滅絕,科學家認為不太可能會如此,因為殘片要從小行星帶中的共振點(resonance spot)移到地球附近,通常得花上長達數千萬年的時間,遠超過1500萬年的時間。

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直徑應在10公里左右,目前科學家認為這顆小行星撞擊點位在墨西哥灣,這裡有個非常巨大而古老的撞擊坑結構,周邊化石中含有地球罕見、但隕石中很豐富的礦物。除了Baptistina族小行星並非兇手這件事之外,NEOWISE的研究還顯示小行星帶中不同的小行星家族有很類似的反射性質,這些科學家希望能藉由NEOWISE釐清這些小行星家族之間的異同之處,並追溯它們的起源和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扇貝:溜了溜了,我跑得快著呢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