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秘巨星》家暴家庭中,一場漂亮的自衛戰

《神秘巨星》家暴家庭中,一場漂亮的自衛戰

對於家暴,是隱忍、是妥協還是奮力反擊呢?

昨天下午,我帶著孩子,在影院看完了電影《神秘巨星》後,卻怎麼都無法平靜,心情異常的沉重。

由於是印度語,中文字幕版的,五六歲的女兒,識字太少,她們自然是看不太懂,每到感動之處,我竟然悲傷的無法自已,淚流不止,女兒嚇一跳,趕快幫我擦眼淚,其實讓我落淚的不是故事有多精彩,說實話,這是個非常老套的故事,女主尹希婭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以及朋友欽騰和夏克提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自己歌唱的夢想。讓我頻頻落淚的,是母女倆一起努力,自我覺醒,離開了常年家暴的家庭。

面對家暴一度選擇隱忍

女主的母親,在一出場,就帶著悲情的色彩,盯著兩隻被打得淤青的眼睛,還給女兒撒謊說,自己不小心碰到牆了,還被女兒責怪「你也真夠行的」。

女主母親一直忍受著印度男權社會的高壓,戴著腳鐐在跳舞,為女兒的自由和夢想爭取最大的空間。

不難想像,在印度這樣一個視女人為男人財產的國家,「夢想」對大多數女性而言,絕對是奢侈品。

而霸道專橫的父親,更是不允許她們有任何的夢想。

在母女倆只是在趁他回家吃飯時,想跟他商量一下參加學校的歌唱大賽時候,尹希亞的父親,居然怒不可遏,打翻了整桌的飯菜,他的妻子和女兒在他眼裡永遠都只是一個附屬品、發泄的出氣筒。

他送女兒去讀書,也只是為了能夠嫁給一個和他一樣的男人。

我辛辛苦苦養活一家老小,還要忍受愚蠢而又傻瓜的文盲。這是女主父親的一貫認知。

有一次,就因為女主母親忘了燒水,女主父親,竟然打斷了她的手。

當尹西亞對媽媽說「媽媽,我覺得你還是離開父親比較好,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媽媽,我們逃吧,你和爸爸離婚吧......」

「離開你爸爸,我們怎麼生活,怎麼給你交學費?」

因為要生活,因為無法擺脫命運,所以女主母親一直以來選擇了妥協,面對一次次的家暴,她只能隱忍,只能一次次求饒。

家暴對孩子的巨大殺傷力

她從出生那一刻起就不被父親所喜歡,她一過15歲,父親就給她安排了一個同樣是穆斯林信仰的未來老公。

當看到,因為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女主父親蠻橫的讓母親怎麼都要找到項鏈,女主母親卻因為變賣項鏈給女兒買筆記本,項鏈最終肯定是找不到了,最後知道真相的父親,竟然大發雷霆要對母親施暴,全然不顧兩個孩子還在面前。

「尹西亞,帶你弟弟回房間,難道一定要讓他看著我做這些嗎?」

最後在父母一再命令下,尹希亞含著淚拉著嚇傻了的弟弟離開。

隨後,父親對母親便是一陣接一陣的拳打腳踢和狂風暴雨。

我親眼看到,當姐弟倆看到父親施暴時,眼神里的那種恐懼,當弟弟小古杜通過門縫偷看時,嚇得哇哇大哭,最後兩姐弟,抱著哭成一團。

當聽到外面聲響越來越大,尹希亞再也無法忍受的衝到外面:

「別再打了,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一次次求著媽媽,要買筆記本的,這筆記本,我不要了,你拿去變賣吧。」

「好,筆記本,那筆記本呢?筆記本拿過來。」

當尹希亞把筆記本抱過來的時候,父親卻又立即命令她,趕緊扔了這個垃圾。

這個時候,她所有的夢想和希望都碎了,在她知道她媽媽努力生下她的時候,她就決定放棄了所有夢想。

而在這樣的家庭里成長的尹希亞,她是最想逃離父親的人,卻也在不知不覺中沾惹上爆戾的性格:

因為製作人沒有接電話,就對小迷弟發脾氣。

羞辱小男孩的關心為太粘人來達到發泄因為父母的不痛快。

逃課去孟買,看到學校後門鎖了,不想該怎麼辦,馬上就焦慮燥郁。

看到弟弟偷用她的膠帶,就對弟弟大發雷霆。

和媽媽說話也是沒有商量,上來就用下命令的口吻來告訴媽媽要求她離婚。

媽媽問:「你有問過我想離婚嗎?」

這個答案讓她不痛快,她就奪門而出,把書包往欄杆上砸。死命用手捶打牆壁。

我完全理解她當時的那種憤怒、無助,這一切情緒卻無處發泄。

這種碰到一點不順心就情緒上頭,而不去思考替代辦法的行為模式讓身邊的人受傷而不自知。

更嚴重的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火,對自己或物體或別人發泄,後悔,向別人道歉,被原諒。

其實尹西亞的一系列行為和家暴的邏輯是如出一轍的。

自我覺醒的奮力救贖

萬幸的是,這部電影給尹希亞又安排了一群極其溫暖的人。

看到粘的歪歪扭扭的筆記本,才意識到,弟弟那天為什麼拿走膠帶。

弟弟教會了她,要如何去默默關心一個人。

從姑奶奶那裡知道,母親當年也不願意放棄她,懷胎十月就靠她自己,用強大的毅力把她生了下來。

那時,她才意識到,她對母親的判斷是多少武斷自私,說她膽小鬼,什麼都做不了主,這些話是有多麼傷母親的心;

只有當她心理上徹底脫離了爸爸的陰影,放棄了爸爸那套糟糕的生活方式。她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能愛自己,更能愛別人的人。

只有成為自信、沉穩、愛自己、也愛別人的人,才可以足夠強大、自信。

電影里有一首歌感染了全場人的心:

我是明月,還是陰影?

我是善良,還是暴烈?我該敞開心扉,還是心碎沉淪?我該熱情以待,還是沉默不語?我是何人,我能依靠誰而哭泣,誰能為我指明方向?

如果說女兒的勇氣和才華點燃了母親自由的火苗。

那母親給女兒的世界帶去的,則一直是心靈的安撫和找到前進方向的精神力量。

在爸爸決定打掉女兒的前一晚,媽媽逃走獨自把女兒生了下來。

女兒6歲的時候,媽媽偷偷拿了爸爸錢包里的錢給女兒買了把吉他。

女兒15歲的時候,媽媽賣掉了自己唯一一條項鏈給女兒買了筆記本電腦,女兒用電腦上傳了視頻,結果在優兔網路大火。

可在這個家庭里卻有著一個,不但霸道、專橫,還家暴成性的父親。稍不順心,女主母親就是他發泄的突破口。

媽媽在電影中,一開始不敢和父親離婚,不敢抗拒這個社會帶給自己的命運。也不停勸阻尹希亞不要和命運對抗。再三和女兒強調我們都要接受命運的安排。

但是她是給女兒種下音樂夢想的那個人。

是給女兒遺傳了音樂天賦的那個人。

更是把吉他交到女兒手上的那個人。

最重要的是,是她提出讓女兒蒙上黑袍去唱歌那個人。

也許有人覺得女主母親的自我覺醒程度不夠深,也許認為她不夠努力,沒有改變自己的家庭,沒有給兒女帶來更好的生活環境。

但是,她每一次的反抗,都是在扯著自己的頭髮拚命往上跳。

但是即便這樣,她的臉上依然掛著笑,她的心中依然帶著愛。

而正是這種愛,避免了她的子女複製成下一個她的丈夫。

她在這種高壓環境里要想獲得救贖,必須自我覺醒。 如果在女兒帶回來離婚文件的時候,她隨波逐流的簽了字,那她絕對沒有完成自我救贖。 就像《摔跤吧爸爸》,如果女主在決賽上也要靠父親的指導才能獲勝,那她永遠都沒有獲勝。

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里,女兒的才華和勇氣,則是她們能夠離開父親,開啟新世界大門的唯一一把鑰匙。

因為這把鑰匙,幫助一直隱忍的母親完成了自我覺醒:

當媽媽看到父親在機場企圖丟掉女兒的吉他時,媽媽終於忍無可忍,開始反抗了。

她最終發現,如果女兒繼續留在這樣在這個家裡,她的整個人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強權專制的父親吞噬,會成為她丈夫的樣子。

那時,女兒失去的,可不只有她的音樂夢想,還有她的一切。

媽媽最後指著吉他對爸爸說道:那不是垃圾,那是女兒的夢想啊!如果人,一旦不做夢,一但沒有了夢,是睡是醒,是生是死,又有什麼意義?

「先別,這裡到處都有攝像頭,如果你打了我,我會立馬報警,到時你就會被逮捕,還有,女兒有幾千萬個粉絲,到時,所有人都會看到你,如果你被逮捕,恐怕你那邊工作也會丟了,你還是趕快滾吧,古杜和尹希亞不會歸你,恐怕房子也要歸我了。」

女主母親最後說完這番話,拉著一對兒女離開的場景,是我見過所有最美麗,最勇敢、最堅強一名戰士的背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一個決定事 的精彩文章:

生活太過普通,卻也長存溫情

TAG:做一個決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