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3張罰單,銀行到底怎麼了?

每天3張罰單,銀行到底怎麼了?

導讀

2018伊始,銀行案件頻發,理財違約層出不窮。截至27日,銀監會平均每天開出超過3張罰單,各大行紛紛中招,銀行究竟怎麼了?錢交給銀行還安全么?

1月4日,招商銀行私行客戶爆出10億理財遭違約,投了3年不僅沒有利息,連本金都收不回來;

1月5日,交通銀行緊接著被爆出3億私行理財產品,投資7年無法兌付。

1月12日,黑龍江銀監局發布處罰公告:2015年6月以來,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轄內13家分支機構違規銷售54.7億元理財產品,對相關單位及責任人予以累計3400萬元罰款。

1月19日,銀監會公布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的處罰結果: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被罰款4.62億元。

1月21日,建設銀行嘉興分行因信貸資金流入房市,向未竣工驗收商用房發放按揭貸款,被罰款人民幣45萬元。

1月23日,鞍山銀監分局公布對鞍山農村商業銀行違規發放貸款罰款總計20萬元。

1月25日,銀監會公布中信銀行長春景陽大路支行因信貸業務違規被罰20萬元。

1月27日,銀監會公布查處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法違規套取79億票據資金案件,對涉案的12家銀行共計罰沒2.95億元。

……

據銀監會網站公布的處罰信息統計,截至1月27日,針對銀行亂象,銀監系統2018年已開出83張罰單,平均每天超3張,總金額超8億元。2018年伊始,銀行業就陰風陣陣,吹得人心裡發怵,銀行到底怎麼了?

風險聚集理財和信貸,銀行才最不安全?

從開年披露的案件來看,涉世銀行囊括了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郵儲銀行、信用社等全部業態,案件集中爆發在理財和信貸業務。

去年的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衝擊最大,根本目的在於打破剛性兌付。長期存在的資金池和期限錯配在銀行並不是什麼秘密,所謂的具有剛兌性質的理財產品,實際上只是先行到期的投資者收回了本金和收益,後續投資者依然面臨系統性風險。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沒有人知道自己是可以全身而退的先行者,還是接到最後一棒的後續者。

銀行信貸風險更是由來已久,不斷攀升的不良率就是明證。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對銀行業的穩健性進行了全面評估,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個人不良貸款餘額5728.2 億元,較年初增加618億元,不良率高達1.7%,形勢不容樂觀。放款項目的大面積壞賬,必然會導致資金面緊張,在打破剛兌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按時、足額變現收益和本金的難度自然加大。

中收全靠個金條線,銀行成了賣理財的?

隨著互聯網金融強勢崛起,支付寶和財付通壟斷支付場景,銀行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同業競爭加劇、實體經濟低迷等更加擠壓了銀行的贏利空間。

盈利全仰仗中間收入的銀行,不得不將砝碼移向零售業務,試圖通過代銷理財、基金、保險、黃金等來維持中收。於是全員營銷的浪潮迅速席捲整個銀行業,櫃員、大堂經理、大堂助理全都浩浩蕩蕩地加入到了賣理財的隊伍,銀行就這樣淪為了「賣理財的」。

作為金融老編輯,筆者一半的朋友都來自銀行,特別是四大國行、領先的股份行和做得不錯的城商行。私下交流中,筆者能感受到這些年為了迎合市場,銀行產品甄選也變了味道,「好賣」遠比「安全」來得重要。風控安全輸給了市場需要,理財違約事件自然層出不窮,銀行如今連「賣理財」的專業性都倍受質疑。

理財經理,其實就是業務員!

銀行員工曾經是令人羨慕的對象,光鮮亮麗薪水高;如今卻是令人唏噓的所在,朝五晚九,薪水微薄,還背負著各種沉重的指標。與之相對應的是,保險、證券、信託、投行、互金公司等待遇高企,給金融從業者戴上了高收入的光環。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生不再願意進入銀行工作,銀行只得一再降低招人標準,很多銀行不限專業,只要長相出色,專科生也要。

在銀行,理財經理一般是由表現優秀的櫃員晉陞產生。試想一個非金融專業的學生,進銀行從櫃員做起,兩年之後表現優秀即可晉陞為理財經理。這樣的理財小白,真的就只是賣產品而已,什麼資產配置、基金甄選、市場分析、收益預測,能做到紙上談兵的都算鳳毛麟角。

在理財、基金、保險、黃金等銷售指標的層層重壓之下,理財經理的工作早就嚴重飽和超負荷,「5+2」、「白+黑」是常態,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加強專業學習,大部分理財經理的理財水平還真不如我等當過幾茬「韭菜」後,多少練出點實戰經驗和市場嗅覺的老油條。銀行理財經理,真的就只是純粹將理財、基金、保險、黃金產品賣給你的銷售人員而已。

資管新規打破了剛兌,本來收益就低的銀行理財也即將扯去最後一塊遮羞布。錢放在銀行已經不再安全保險,不願繼續做「韭菜」的我們,接下來該何去何從?這是一個需要你我認真思考的問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領財富 的精彩文章:

40年前的1萬元,相當於2018年的1447萬元?

TAG:中領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