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課程回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課程回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準備好了嗎?沐沐要敲黑板啦!

精華摘要

嘉賓介紹

那老師

遼源市遠洋教育教學校長

遼源市學業規劃導師

擅長青少年心理、家庭教育

具有20餘年從業經驗

遠洋教育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主講人、導師

全程回顧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和同學、夥伴,甚至是網上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能有不盡的話題,唯獨對於自己的父母,惜字如金。父母多說一點,孩子就把父母頂撞的啞口無言。

之前給一個年組八九百名的孩子做諮詢時,我問他,「你和父母關係融洽嗎?」他很無奈地說,「老師啊,我現在和他們的溝通越來越少了,每天放學回到家之後,我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除了吃飯,我和他們倆都不怎麼說話。」

後來他跟我說,他覺得和父母說話,像是在接受命令,父母既不想了解他的想法,他寫不想主動和父母說。

親子矛盾其實是存在於初高中學生家庭中很大的一個矛盾。也經常有家長跟我抱怨,「我家孩子不學習,管他他也不聽」或者是,「這孩子我和他爸管不了」。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感同身受。大家都覺得自己這個父母做的很到位,畢竟經常跟孩子待著,陪孩子寫作業,看著他們學習嘛。各位可能會覺得,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交流」。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或者我們說親子矛盾的關鍵在於,父母習慣將自己的「教訓」、「命令」、「責罵」都當做溝通了。但是事實上,這根本不算溝通,溝通是雙向的、互動的,但是父母習慣用單向的、帶有指令式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

咱們中國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掌控感太強,總是想從出生到上學、包括結婚生孩子,恨不得孩子走的每一步,都按照他給規劃好的路線走。孩子該上學了,咱們中國式爹媽提前給孩子買好學區房;快中高考了,咱們的家長開始想起來,孩子該學習了,於是給孩子報各種衝刺的補課班;二十五六了,家長催著相親了,但是,在這個年紀之前,家長不允許孩子談戀愛。

中國孩子的一生,都在父母的皮鞭下催著走。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家長該給孩子培養習慣和價值觀的時候,家長沒去做。什麼意思呢,作為家長,你應該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時,你正在和閨蜜逛街、唱歌呢,等孩子月考成績下來了,你突然想管孩子學習了。但是,你說這個時候,孩子會聽你的嗎?

我們總是說溝通,但是溝通的前提是什麼?是了解。但是這裡所說的了解,並不等於掌控。不是說你掌控了孩子成長的每個步驟,就可以覺得了解孩子了。

中國家長很奇怪的一點,總是要求孩子有獨立的靈魂,但是卻不允許孩子有獨立的肉身。

為什麼我們說,你們作為家長,並不了解孩子呢。因為咱們的父母,不願意把自己置放在孩子的立場上,不願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咱們的孩子,因為他根本沒經歷過大人經歷的事兒,所以他們更沒有辦法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這裡我要引入「價值感知」這樣一個概念,沒有接觸過專業培訓的家長,可能比較不大接受的聊教育領域的專業名詞。但是在教育中,甚至說在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被這個概念控制著。

價值感知就是,一個人對於完成某件事,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可能獲得的收穫做出的一個比較,然後得出的對於這件事的整體評價。這個價值感知,一般都會比較出現。也就是人在面對兩件事時,他會通過對於兩件事情的價值感知,做出一個價值選擇。

舉個例子,為什麼我們到了年紀一定要上學,不上學行不行?不行。但是為什麼不行呢,是因為不學數學,以後買菜不會算賬嗎?賣菜的老大爺可能一輩子都沒上過學,但是他五百以內的加減法算的比誰都好。那我們上學的原因是什麼呢?很少有家長會說,是為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大多數人是因為,不上學找不到工作。

於是當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會給一些懲罰措施;或者告訴他,不上學就找不到工作。

如果讓孩子在【學習】和【不學習】之間做一個價值選擇,學習的結果是找到工作,不學習的結果是挨一頓胖揍。找不到工作的痛苦孩子體味不到,而挨揍的痛苦,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於是在這兩件事中做一個價值選擇,孩子就會選擇學習。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去學習,如果你是學生,你會快樂嗎?你會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嗎?

很顯然,孩子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但是拿學習的痛苦和挨打的痛苦比,顯然學習痛苦更輕些。所以孩子選擇了學習的價值,那這裡的價值就是學習可以避免挨打的痛苦。

家長認為,找工作比學習更痛苦,為了找到好的工作,也就是為了逃避找工作的痛苦,他們想當然的認為,要幫孩子選擇一個沒那麼痛苦的事兒,就是學習。

但麻煩就麻煩在,我們在判斷痛苦大小時,除了考慮這件事的嚴重程度以外,時間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離我們越近的痛苦,感覺就越大。

工作對於家長來說,就在他們眼前,但是學習以及離他們很遠了,因此家長會覺得為了找個工作而學習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他感受不到找工作的痛苦。

所以家長和學生對於痛苦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一個無法調和的對立:孩子總認為爸爸媽媽不了解自己,而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對自己說出心裡話。縱然家長有為孩子熱忱服務的心,孩子也還是會感到困惑和無力。

我很欣賞《小王子》一書,這本書被稱作是給成年人讀的童話。這本書的第一頁說,所有的大人在一開始都是孩子。

思考一下,什麼人最了解孩子?最了解孩子的人其實就是孩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大家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去嘗試理解他們的價值判斷,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一件事的。畢竟,作為家長,你們是從那個時間走過來的,而我們的孩子,說實話,他沒辦法超前理解成年人的世界。

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說的話,總是以大人自居,自以為是地認為小孩子就應該是什麼樣子,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用自己的意見左右孩子的選擇。這樣的做法,很不恰當。

如果你習慣性地忽視孩子的話,那麼時間一久,必定會影響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表達欲與話語權得不到重視的孩子,慢慢地就不再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了,你做父母的,也就很難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所以,適當放低家長的姿態,很重要。不要總是做一個指導者,請給予孩子平等和尊重。

掃碼進群,了解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源家長圈 的精彩文章:

課程回顧‖你當馬虎無所謂,孩子未來活受罪

TAG:遼源家長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