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耐人尋味的《伯遠帖》賞析

耐人尋味的《伯遠帖》賞析

耐人尋味的《伯遠帖》賞析

耐人尋味的《伯遠帖》賞析

《伯遠帖》釋文: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魏晉書法以其強烈的書寫性一直為人稱道。但是由於年代久遠,當時名人的書跡流傳到今天的已屬鳳毛麟角,名氣大者如鍾繇、王羲之等,真跡均已不傳。倒是西晉陸機的草書《平復帖》、東晉王珣的行書《伯遠帖》如有神助,竟被保存到現在,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晉人書跡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人們對陸機和他的《平復帖》已經了解得不少,這裡說說王珣,以及他的《伯遠帖》。

耐人尋味的《伯遠帖》賞析

王珣是東晉開國元勛王導的孫子。從王導到南朝齊時的著名書法家王僧虔,五代人全是當時的著名書家。這條線索是:王導—王恰—王珣—王曇首—王僧虔。王珣在琅琊王氏家族中承上啟下,在政界與書法界都是風雲一時的著名人物。

官場上的王珣,成就突出。

王珣出生於永和五年(349年),族叔王羲之(王羲之的父親是王導的堂弟)寫《蘭亭序》時,王珣才五歲。進入官場後,王珣先是在名臣桓溫手下工作,後來又在名相謝安手下工作。謝安死後,王珣的地位更顯突出,官至尚書令。世稱王珣為「小令」,是因為族兄王獻之曾為中書令(世稱王獻之為「大令」)。

給桓溫做部下時王珣還只是個大孩子,但他以出眾的才華打動了桓溫。桓溫對王珣和謝玄(謝安之侄,後來淝水之戰的主將)都很器重,說謝玄四十歲時「必擁旄杖節」,王珣「當作黑頭公」。「黑頭公」就是「頭髮尚黑便已官至公卿」的意思。

王珣比謝安小29歲,與弟弟王珉都娶了謝家女兒,族兄王獻之比王珣大五歲,娶的也是謝家女兒。王謝兩族聯姻不少,但王謝之間也有矛盾,這幾門婚姻全都以離婚告終。史稱太傅謝安「既與珣絕婚,又離珉妻,由是二族遂成仇釁」。此時王珣任職黃門侍郎,謝安讓他離開建康(今南京),去做豫章太守,但王珣並未就職。王謝之間的糾葛,任誰都說不清楚。

王珣為人心胸開闊。謝安去世後,王珣來找族兄王獻之,說:「我想去弔唁謝公。」王獻之被王珣不計前嫌的風格深深感動了,親切地叫著王珣的小字說:「法護,我就希望你這樣做。」於是王珣來到謝安靈前,哭得十分沉痛。

謝安去世後,王珣受到孝武帝司馬曜的重用,歷任要職,累官左僕射,加征虜將軍。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遷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幾年後病卒,終年52歲。晉安帝以王獻之的女兒為皇后,與王珣的促成大有關係。

王珣的政治聲名早已隨雨打風吹去,然而他的書法卻借著他寫的一封信,神奇地流傳至今。這就是千古馳名的《伯遠帖》。

《伯遠帖》問世已有1600多年,年代之早僅次於陸機的《平復帖》,堪稱書法史上的珍寶。《伯遠帖》縱25.1厘米,橫17.2厘米,還沒有現在的16開紙大。此帖紙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

《伯遠帖》為成熟的行書,風格古逸洒脫,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它的筆畫較瘦勁,結體較開張,特別是筆畫少的字顯得格外疏朗飄逸,真有「如升初日,如清風,如雲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洞」的晉人韻味。 這一現象耐人尋味。

我們拿《伯遠帖》與早它幾十年問世的《蘭亭序》作一比較,不難發現東晉時行書已經完全成熟。這種成熟當然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演進過程。筆者大膽推測,行書應該是伴隨著隸書的快速書寫,自然而然地相伴而生。沒有長期的演進,行書是不會在晉時臻於成熟的。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伯遠帖》就是這樣告訴人們的。

楷書、行書的筆畫中均有「鐵畫銀鉤」,那麼楷、行二者誰在先誰在後?現在看來,行書的產生一定是早於楷書的,楷書的「鐵畫銀鉤」是從行書那裡學來的。在特別重視「實證」的中國,假設人們看不到《蘭亭序》、《伯遠帖》這樣年代久遠的成熟行書,人們會不會認為行書是在楷書(甚至是唐楷)的基礎上產生的?

這就是古帖的「實證」能力。

《伯遠帖》曾經北宋內府收藏,故著錄於《宣和書譜》。明代董其昌曾收藏此帖,故帖上有董其昌題記:「晉人真跡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宮時大令已罕,謂一紙可當右軍五帖,況王珣書,視大令不尤難覯耶!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清朝乾隆年間,《伯遠帖》收入內府,乾隆皇帝將此稀世珍寶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一同珍藏於養心殿西暖閣,並將此閣命名為「三希堂」。

清帝退位後,《伯遠帖》從皇宮中流出,險遭不幸,其遭遇之險厄,令人心驚。據說末帝溥儀攜珍貴文物出逃時,《伯遠》、《中秋》二帖亦在其內,後被古玩商郭葆昌購得。抗戰勝利後郭葆昌之子郭昭俊欲以「二希」行賄國民黨某高官,此事被上海《新民晚報》副刊揭露,那個高官「畏物議」,這才沒敢收。北平解放前夕,郭昭俊攜「二希」至台灣,《新民晚報》又報道說:「王珣、王獻之二帖,今由郭昭俊自中南銀行取出,攜至台北,將求善價。此種國寶竟容私人如此匿逃,又竟無人管,怪極!」新中國成立後郭昭俊居香港,「二希」押於英國某銀行,流落海外幾成定局。人民政府不惜一切代價,終以重金將這兩件稀世國寶重新收回。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華人德|我的書法創作和學術研究途徑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