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粟裕圍殲黃維兵團,李延年和劉汝明軍團為何不救援?

淮海戰役,粟裕圍殲黃維兵團,李延年和劉汝明軍團為何不救援?

解放戰爭共經歷了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其中淮海戰役參戰人數最多,我軍參戰60餘萬人,國軍參戰80餘萬人,中間歲差20萬,但是我軍最終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次戰役國軍參戰大致有5個兵團,分別是黃百韜、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和黃維兵團。這些兵團幾乎的是蔣介石的王牌。在圍殲黃維兵團的時候,本來駐防在蚌埠的李延年第6兵團兵團和劉汝明第8兵團是可以給予幫助的,那麼為何卻眼睜睜的要看著黃維兵團被滅呢?

在黃海戰役最初的時候,蔣介石的戰略意圖便是讓國軍全面退守到淮河地段,把全部兵力集結在蚌埠然後再同我軍作戰。但是從徐州到蚌埠有一條鐵路,叫做津浦鐵路,這條鐵路被稱為國民黨的生死線,只有牢牢掌握這鐵路線,國軍才能做到可進、可守、可退的局面。為了確保這條鐵路的安全,蔣介石特意讓李延年和劉汝明的部隊去把手,布置了不下15萬的兵力。

蔣介石的意圖簡單明了,就是給予這二人兩大作戰任務,第一條就是,如果徐州戰事一旦爆發,兩個兵團則沿著津浦鐵路北上援助;第二個便是如果國軍敗北從徐州撤離,這兩個兵團可以負責接應確保萬無一失。

但是在淮海大戰爆發之後,粟裕便和劉伯承元帥來了一次緊密的配合。由粟裕領導的第三野戰軍負責追擊準備逃離徐州的國軍,而劉伯承元帥則是帶兵搶先奪取了宿縣,因為此地在徐州和蚌埠之間,所以間接的切斷了國民黨後退的路線,讓黃維兵團被包圍。

當時蔣介石也看出了我軍的目的,連忙下令讓李、劉兩個兵團去接應,順便可以配合黃維兵團圍殲劉伯承部隊。但是李、劉二人卻是遲遲不肯動身,一拖再拖導致戰機延誤。這時候,我軍已經佔據相當超前的優勢,並且還阻截了當時準備南撤的杜垏明集團。

面對絕對的優勢,蔣介石深知,如果再讓李、劉二人前去,無疑是羊入虎口,於是便讓二人繼續「堅守」蚌埠,這便是李、劉二人沒有參加淮海戰役的原因。

造成這種原因的根本所在,其實就是應為國民黨的內部不和,和蔣介石的優柔寡斷所導致。如果蔣介石態度能強烈一些,讓李、劉二人權力援助,那結局可能另當別論。而李、劉二人當時也生怕自己陷入包圍,所以遲遲沒有援助,耽誤了戰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