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武漢大學公布再次調查結果,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武漢大學公布再次調查結果,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武漢大學公布再次調查結果,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來源 | 科學網

1月29日,武漢大學公布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再次調查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武漢大學公布再次調查結果,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李紅良教授 圖片來源 |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非常重視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問題,並及時進行調查。」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院士表示。

2018年1月,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收到對李紅良團隊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的論文存在造假嫌疑的舉報。此前,2017年4月,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收到關於李紅良團隊在相關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匿名舉報,隨即啟動內部調查,2017年12月18日經過包括3名校外院士組成的5人專家組對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兩篇論文進行的學術調查,專家組認為「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

針對2018年1月出現的質疑,意見稱,舉報涉及的實驗猴的申請、購買、運輸、飼養以及實驗全過程均有原始證明材料和實驗記錄,手續齊全,沒有發現造假行為。

「針對該問題,專家組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已經搞清楚了。實際上,李紅良團隊從3月份購買這批實驗用猴,3月中旬已經開始進行第一次注射,注射20周後投稿,投稿時也註明了是20周。」他說,調查程序充分分析了對投訴人所反映的問題,從實事求是的事實中間來調查取證,對涉及人員進行詢問,詳細查詢實驗原始記錄,並封存相關記錄充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關於舉報涉及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論文中的個別圖片在線版與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屬於出版過程中編輯和校對問題。同時,關於李紅良團隊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論文圖片問題,意見稱,李紅良團隊已於2017年8月主動通過正常程序與編輯部進行聯繫要求更正。對此,李德仁稱:「是學術造假、學術不端,還是由於經驗不足、實驗不夠細心所造成的一些疏漏,我個人認為需要嚴格區分。」

他表示,希望李紅良團隊能重視問題,從此次投訴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把科研工作做得更細緻、更紮實。

據了解,武漢大學已將該意見通過電子郵件發給了舉報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霍文哲。按照《武漢大學學術不端行為查處細則》,對調查意見的反饋將於10天內有效。截止記者發稿時,學校尚未收到舉報人的反饋。

-END-

關注Science公眾號,後台回復【PPT禮包】【Excel禮包】即可領取相應20套PPT模板和24套Excel圖表模板!更多精彩,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人工神經元的計算速度或遠超人類大腦!

TAG: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