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史古書——《古今圖書集成》知多少

歷史古書——《古今圖書集成》知多少

《古今圖書集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陳夢雷原本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東巡,得以放還,侍奉三皇子誠親王胤祉讀書。

在這段優遊的歲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陳夢裡根據「協一堂」藏書和家藏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編纂《圖書彙編》一書,前後花了四年半(1701年—1706年)。

「目營手檢,無間晨夕」,共有一萬卷,目錄四十卷,分曆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彙編」、每編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

初版本有5020大冊,50多萬頁,1.7億字,萬餘幅圖片,引用書目達六千多種,分裝576函。是現存最大部的類書。

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譽目錄、凡例為一冊上呈」,康熙御覽後認為尚需修訂增益,改賜書名《古今圖書集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經延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1669年—1732年)重新編校《古今圖書集成》。蔣把陳之名字改寫為自己的名字,他重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共收醫書520卷,採集歷代名醫著作,分門別類,為中醫學類書之冠,於雍正六年完成。

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彙編啟」提到:「凡在六合之內,巨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清代重臣張廷玉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中外學者譽為「康熙百科全書」,是《大不列顛百科全書》5倍左右字數,份量僅次於維基百科(是大英百科全書的15倍以上)。

本書編成後,於雍正四至六年(1726年至1728年)由清內府用銅活字排印成64部(未計試印本樣本1套),稱「銅字版」,至今僅存十餘部,在國家圖書館與台灣故宮博物館皆有藏。

光緒十年(1884年)起設立「圖書集成館」,以三號扁體字鉛印1500部,稱「鉛字本」或「扁字本」,四年後印齊。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光緒帝令上海同文書局石印100部,稱「同文版」或「光緒版」。此版本附有清代龍繼棟所作《考證》24卷,訂正原書引文錯訛脫漏之處約2萬條,書籍用於清政府贈送外國或頒賞大臣,共耗白銀50萬兩。此版本因50套存書在上海倉庫失火焚毀,流傳稀少。

另清末時期一整套索價白銀1萬兩。

民國23年(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據康有為所藏雍正銅活字本影印之縮印線裝裝訂808冊(後8冊為考證),稱「中華版」,於1940年出齊,是迄今最通行之版本。

1986年起,中華書局與巴蜀書社合作,據中華書局縮印本重新影印並改裝為121冊,並新增《簡明索引》一冊。

2006年中國大陸齊魯書社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把館藏雍正銅字版原大小影印,手工線裝出版50套,售價49萬圓人民幣。

1999年起該全書在台灣以雍正銅字版(書藏故宮博物館)為藍本製作電子化版本(由東吳大學中文系負責)出售。而相關書籍與研究論集亦隨之出版,如2001年11月出版之《古今圖書集成研究》、2006年11月出版之《古今圖書集成圖集》。

圖文 譚論古今團隊

編輯 譚論古今編輯部

特別聲明:文章如是轉載他人文章僅供觀點分享,版權歸屬於原作者所有,轉載的文章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微信平台證實,對其中全部或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核實相關的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撤稿。

喜歡別忘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中外論壇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一位高產大詩人去世

TAG:古今中外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