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igger than bigger」 各國大炮鳥的故事

「bigger than bigger」 各國大炮鳥的故事

人類在軍用航空領域對於「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一直沒有停過,做為一個年輕的兵種,空軍的技術發展速度遠超過陸軍和海軍,各種腦洞大開的方案也是讓人瞠目結舌。為了讓火力變得更強大,人類一次次把口徑更大的火炮搭載到飛機上,一點都沒有顧及一眾飛機的小身板。而當飛機成功把裝配的大炮投入實戰時,讓人們對更大口徑的火炮有了新的期待,直到突破天際的方案再次出現。

20mm~30mm口徑的航炮在一戰就有出現,已不罕見。到二戰中後期各參戰國都有實用成熟的型號投入戰場。這裡談一下口徑在50 mm以上的超大口徑火炮,它們的前身大多不是為了飛機專門研製,後來臨時通過一些改造搬上飛機作為應急使用,為了應對戰況的變化,火炮的口徑一次次被加大,一次次的挑戰人類的工程學上的極限。

德國Bordkanone 5(BK 5 cannon)機載火炮(裝配Me 410A-1/U4型和Me 262 A-1a/U4)Bordkanone 5,簡稱BK 5,是一種50毫米口徑火炮,主要用於對付盟軍的重型轟炸機,特別是美國陸軍航空兵的(USAAF)B-17。大口徑炮彈帶來初速高,動能大,允許它在遠距離射擊的優點,使得載機可以避開轟炸機的機槍火力傷害。攔截B-17的Me 410A-1/U4

1943年,Rheinmetall被授予一份合同,將Panzer III坦克的50 mm (2 in) KwK 39 L/60 坦克炮加以改造,用於雙引擎的ME-410上。它們被稱為改裝套件四型安裝到Me 410 A-1/U4和兩架Me 262 A-1a/U4上。BK 5武器系統的半圓形彈倉可以攜帶21發機炮炮彈。萊茵金屬公司大約生產了300門BK 5航空火炮,除了裝配Me 410 A-1/U4,還有Ju 88 P-4。在地面用繳獲的B-17進行射擊測試,發現一發50 mm炮彈就足以擊毀重型轟炸機。在後續的試驗中該炮出現了容易卡彈(連續射擊超過5發)。未配備消焰設備,導致飛行員夜間短暫致盲等缺點。

在1943年,Me-410還可以對美國陸航無戰鬥機護送的轟炸機造成很大的損害。但是當盟軍的遠程護航戰鬥機出現時,Me-410明顯不是他們的對手。時間進入1944年,Me-410的面前出現了更多的護航戰鬥機,他們飛在轟炸機編隊前面,為轟炸機開闢前進的道路。去年Me-410取得成功,現在完全被自身的損失所抵消。其中一個例子是1944年3月6日美國陸航第八航空隊750架轟炸機去轟炸柏林,前去攔截Me-410自身損失16架,只擊落8架轟炸機。不過也有很罕見的成功戰例,在4月11日,ZG 26的Me-410擊落10架B-17而無自身損失。到戰爭結束,共53架Me 410裝配了BK-5航炮。

德國MK 214A機載火炮

MK 214A是由Mauser Werke AG設計的50毫米口徑火炮,用於Me 262和Me 410型戰鬥機。MK214的原型是5cm PK38反坦克炮,在隨後的試驗發現,MK214被發現過於複雜,精簡設計後出現了MK214A型,遲到1945年2月才由卡爾·鮑爾進行測試,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實際應用。

英國Molins gun機載火炮莫林斯6磅炮被安裝在皇家空軍和海岸司令部的蚊式戰鬥機上,專門對付U艇。每分鐘最高射速55發,載彈量21發。可以穿透2英尺的水後還有威力。裝備莫林斯機載火炮的「Mosquito FB Mk VI」於1943年8月25日首次飛行,之後生產了27架,1944年1月加入第248中隊服役,執行巡邏英吉利海峽的任務。同年3月25日,裝備莫林斯的蚊式戰鬥機在法國海岸附近擊沉一艘德國U艇。但實戰後發現這些火炮進行射擊的後坐力對蚊式機首結構損害較大。這些蚊式繼續留在第248中隊,1945年2月,剩餘的蚊式調往第254中隊。

蘇聯NL-57型機載火炮

Mig-9計劃是安裝一門NL-57mm航炮,和兩門NS-23mm航炮,NL-57炮配備了28發炮彈,安裝在發動機進氣道前。57 mm火炮是用來對付轟炸機的,而「更小」的23 mm火炮則是用來對付戰鬥機的。

Mig-9包括原型機在內製造了610架。1948年進入蘇聯空軍服役,1950年被引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來米格-9很快被米格-15取代。日本Ho-401機載火炮

Ho-401是Ho-203 37mm航炮的放大版,口徑為57 mm,初速為500米/秒,而且威力驚人,一發57mm相當於18發20mm炮彈。ki102可以攜帶15~16發57 mm彈藥,空對空射擊發現射速過於緩慢,因為沒有裝配消焰裝置,夜間射擊會造成飛行員致盲。彈道性能惡劣,需要抵近射擊(跟MK108一樣)投入實戰的川崎Ki-102乙型,並未扭轉戰局,雖然可以爬升到B-29飛行的高速,57 mm火炮威力強大,但在獲得足夠戰績前,戰爭就結束了。蘇聯APK-3(АПК)型機載火炮

在1931年12月曾將APK-3型65mm炮裝配在伊-4C螺旋槳戰鬥機試飛,其中一門發生爆炸,但飛行員TP Suzi設法將其飛回。經過半年試驗結論,得出此炮不能滿足作戰需要

美國T13E1 cannon機載火炮

軍迷很熟知的一張圖

B-25H搭載的75 mm口徑火炮,想來已經被大家熟知,不光是在各種書刊中見到它,還可以在遊戲戰爭雷霆中親身體驗一把這門大口徑火炮。輕量化的炮管和一個用於B-25H的反後坐力裝置。它使用的彈藥與M3的彈道也相同。簡單說就是直接把坦克炮輕量化後,安裝到轟炸機上。載彈量21發。投入實戰的B-25H可以說是毀譽參半,既有喜愛的她的飛行員,也有執意拆掉她的飛行員,而且因為彈道的問題,B-25H也要時刻面臨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脅。再加上是太平洋戰爭末期投入的實戰,使得搭載的75 mm火炮沒什麼目標可以打擊。洛克希德XP-58XP-58搭載的75 mm火炮與B-25H相同。XP-58在研發過程中,陷入了機載武器和發動機,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怪圈,嚴重拖延了研發進度,第一型原型機到諾曼底登陸才首飛,然後軍方也失去了耐心,取消了後續原型機的建造。

柯蒂斯XP-71

柯蒂斯XP-71方案圖,機頭突出為75mm航炮,載彈20發

XP-71研發始於1941年,柯蒂斯公司向美陸航提出研發遠程護航戰鬥機的動議。被陸航接受,計劃製造兩架原型機,安裝兩台普惠R-4360發動機,但該機的體積超過了B-25中型轟炸機,結構複雜。隨著英國沒有被佔領的危險後,美國戰鬥機可以利用英國國內的基地,XP-71計劃隨之下馬。

德國Düka 75機載火炮

Bf 110 C-6最初是傘兵和山地部隊使用的無後坐力炮,因為輕便的緣故,後來被改造用於機載武器。1940年8月,一門75 mm口徑,長度3067 mm的輕型無後坐力炮安裝到Me-110的機身下一個封閉艙。射擊實驗是把2.4公斤的彈丸拋射6.5km,雖然Me-110安裝了3毫米的格擋還是被火炮的廢氣嚴重損傷。為了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把研究交給了斯柯達/ CSR公司。在那裡進行了新的設計,排氣通過兩個噴嘴排出,每門炮都有一個與軸線30°的偏差,排出的廢氣被引導到機身的底部和表面。但新的設計只進行了一次試驗就發生了火災。戰爭結束後,該炮被美國人運走做進一步研究。

德國Bordkanone 7,5(BK 7,5)機載火炮

(安裝在Hs-129 B3和Ju-88 P-1)Hs-129 B3Ju-88 P-1這款75 mm航炮來自Rheinmetall PaK 40反坦克炮,之前已經被用於JU-88 P-1,為了應用於Hs-129 B3上而再次修改。全自動,具有全新的液壓衝擊阻尼系統和新的炮口制動器。此炮是很好的反坦克武器,但緩慢的射速不適合作為機載武器。

蘇聯APK(АПК)-4型機載火炮

1929年7月27日開始研製,在1930年初完成APK-4 76 mm設計開始生產,該槍的重量是75公斤,射速每分鐘30~40發,APK-4可以使用多種炮彈,炮彈重量從3.07到3.92公斤不等

蘇聯APK(АПК)-5型機載火炮

利奧尼德·庫爾徹夫斯基(Леонид Васильевич Курчевский)的團隊在1935年建造了伊-12戰鬥機配備了76毫米的無后座力炮

日本75 mm Type 88(高炮)衍生為機載火炮

Ki-109機鼻處有一門固定的75 mm航炮。此型機炮由Type 88 75 mm 高射炮發展而來。但由於機體重量過大,速度和上升力下降,因此在實戰中未能取得戰果。

德國Düka 88mm機載火炮

(Ju-88p-5)研發於1944年,備彈10發,彈速765m/s,1500m穿深達到了90mm,地面測試令軍方滿意,但沒有批准生產。

蘇聯APK(АПК)-8型機載火炮

APK-8 100mm機載火炮的研發始於1932年,。到1933年2月,製造了一個APK-8原型炮。不包含炮彈的重量是375-400公斤,炮彈中8.0-8.2公斤,射速25發/分鐘,最遠射程在8公里到10公里(不過這個距離命中率基本為0),還計劃安裝到TB-3上

義大利改良Cannone da 90/53機載火炮

1942年11月,P.108A Artigliere被開發出來用於反艦,以做為魚雷轟炸機的補充戰力。最初在機鼻處安裝一門改良的Cannone da 90/53高速火炮。此款火炮在陸海軍廣泛服役。後來把口徑提升到102 mm。這是非標準的口徑。並且發射的炮彈重13公斤(29磅),而標準炮的10公斤(22磅)。炮口初速600米/秒。此炮加上後坐力系統全重1500公斤。

因為中型轟炸機如北美B-25米切爾,甚至更小型的攻擊機如亨舍爾Hs 129都裝有高速75毫米火炮。P.108A符合當時的發展潮流。

這門炮在機身中線上縱向安裝,在一個傾斜的角度,機身能夠吸收射擊的后座力。可以攜帶的炮彈數量約為50-60發,為102毫米的火炮配備裝有模擬計算機的瞄準器。所有的修改於1943年2月完成,測試於3月3日開始。P.108A的測試令人滿意,由於空氣動力學重新設計,可以使最高時速可達440公里/小時,它於3月19日飛到富爾巴拉,然後在4月16日飛到了比薩,在那裡進行了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到4,500米(4,900和14,800英尺)之間的射擊試驗,以收集數據來製造瞄準鏡。經過總計24小時40分鐘的飛行和武器試驗後,返回阿爾本加。5月22日提出在追加製造5架,後削減到2架,但最終全部取消了。9月6日至8日,唯一的P.108A在海面上進行了其他武器試驗,最後裝備了S.Giorgio校準/瞄準系統。義大利投降後,德國軍隊控制了P.108A並將其塗在他們的徽章上,但不久之後在盟軍轟炸中造成了損壞。 1944年4月7日修復。最後飛到了德國雷希林,但最終還是毀於空襲。雖然P.108A被證明是有很強作戰能力的,在試驗中發射了超過280枚炮彈,但停戰和不斷變化的戰事阻礙了她的發展。改進的艦艇防空火力也讓這種轟炸機進行低空攻擊的效率變得讓人懷疑。對於這些的情況的發生,曾經的盟友德國開發了Henschel Hs 293和Fritz X反艦導彈。蘇聯APK(АПК)-9機載火炮

APK-9型152mm的研發始於1932年。在該炮上,它與76毫米的APK-4結構類似。 炮的重量在500公斤左右,1933~34年研發繼續深入,1934年,利奧尼德·庫爾徹夫斯基計劃把APK-9安裝到TB-3轟炸機上

德國Düka 280 機載火炮

根據Düka 75的經驗,開始了Düka280的研發。這個火炮被安裝在Ju-288上。炮彈重400公斤,炮口初速500米/秒。通過計算,可以打擊裝甲厚200毫米的裝甲目標。因為其他競爭對手的存在和自身過長的原因,Düka 280沒有被製造出原型。

德國Sonderger?t SG104 "Münchhausen" 機載火炮

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想法,1939年,德國政府下令研製一種無後坐力炮,能夠攻擊皇家海軍艦船。萊茵金屬開始了Gerat 104 (Device 104)的開發,在以後的時間裡,它被賦予了「Munchhausen」的代號。

Ger?t104計劃安裝在飛機上以如下方式攻擊海軍目標: 在抵達作戰區域時,配備Ger?t104的飛機將從水平方向以50°至80°的攻角進行俯衝,由6000米抵近至2000米的高度射擊。這樣的高角度攻擊的目的可能是使彈丸穿透甲板,這一部位的裝甲厚度比兩側船舷的要薄。在彈丸穿透甲板時速度預計在449 - 468米/秒之間。

大炮安裝在一個托架上,托架被固定在道尼爾Do 217駕駛艙到機翼後的機身上,第一次測試是在1940年9月9日進行的,在這次試驗中,發射用的火藥要比原計劃裝填的少,但Do 217的尾部仍然因為炮口的衝擊波而變形。造成這樣的變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炮口衝擊波造成的,另一個是地面反射回來的衝擊波。這些試驗一直持續到1941年,但沒有找到由射擊引起機身損壞的解決方案。由於這個問題以及由於發展空對地火箭而導致對這個項目的需求減少,該項目被徹底放棄,沒有進行任何額外的空中測試,因為大炮對飛機造成的損害被認為太嚴重,不值得再進一步試驗。

從各型大口徑機載火炮發展來看,德國和蘇聯研發的型號都很多,尤其以德國研發的腦洞最大,極為喪心病狂的356 mm都要搬到飛機上,簡直就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啊。而成熟的型號要數德國的BK-5和美國的T13E1,相對可靠的性能,讓兩個型號的火炮在實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當二戰結束後,制導武器開始橫行於戰場,但機載大口徑火炮也沒有完全淡出人們的視線,而是搭載到炮艇機上,以更有效的作戰方式打擊敵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番劇記錄 的精彩文章:

年度大作 紫羅蘭永恆花園 第01話 輕解析

TAG:番劇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