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中山與華僑

孫中山與華僑

作者:羅林虎

2011年6月23日,華僑華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暨《華僑與辛亥革命》圖片展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特首、中國僑聯主席和來自海內外五大洲的600餘名僑胞參加了這次活動。其中《華僑與辛亥革命》主題所有圖片資料是由羅林虎工作室所提供。

通過提供這次展覽資料前期工作,使我加深了華僑對辛亥革命貢獻的認識,在中國曆次民主革命活動,華僑是巨大的原動力,僑胞協助孫中山成立海外革命組織、製造革命輿論、創辦革命報刊、宣傳革命思想;華僑還積极參加武裝,期間湧現出一大批追隨孫中山、支持辛亥革命的先驅人物。紛紛為革命均慷慨解囊,踴躍捐款捐物,以各種方式積极參加和支持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鬥爭,有些華僑甚至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00多年前的中國,國家孱弱,人民貧困,滿清政府的腐朽政治統治,西方列強的步步進逼,喪權辱國條約的一個個地簽訂,領土與主權一步步地被侵蝕,使得擁有5000年歷史文明的中華民族陷入了空前的苦難和無限的迷茫之中。當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百業荒廢,在西方人眼裡,中國已成為貧窮落後,愚昧無知的代名詞。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大批華僑等仁人志士紛紛尋求救亡圖存之策。

中國人僑居海外以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在鴉片戰爭以前,人數並不多,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資本帝國主義侵略,使農民和手工業紛紛破產,閩、粵一帶人民紛紛出洋某生;西方殖民主義者大量招募和掠賣華工及一些在政治上受迫害的人逃出國外等原因,在南洋、美洲、非洲等地的華僑人數有急劇的增加。據統計,1902年至1908年,在海外僑居的華人達到七百萬至九百萬。漂泊在海外的華僑更能深刻體會到國家富強的重要性,華僑對祖國始終都有著不可割裂的感情。

這些華僑在國外,以他們艱苦的勞動,對僑居地開發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供獻。華僑受到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歧視,迫害和屠殺,海外華僑飽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和鄙視,生活和生存的權益得不到保護,許多地區排華暴行層出不窮。深感清政府腐敗、黑暗、無能,清王朝對華僑的遭遇,不僅不加以保護,反而聽任殖民主義者和當地反動勢力對他們任意凌虐、宰割。對回國華僑,清政府又「縱虎狼官吏,日日吸削其脂膏」。因此,廣大華僑對帝國主義和國內滿清政府極為憤恨,熱切的希望能有一個獨立、民主、自由和富強的祖國,這樣華僑在海外才能有尊嚴,才有能力支持保護海外赤子。就是這一思想願望,是華僑產生革命力量的根源,也是孫中山能夠在領導民主革命全過程中,取得華僑支持的主要原因。在這種愛國主義思想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許多華僑便投入了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

海外華僑華人崇敬孫中山先生,還因為他一生的革命活動與華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孫中山在海外華僑中做教育啟蒙、宣傳鼓動、組織策劃的革命工作,深為海外華僑所愛戴、擁護和支持。其所以如此,這是因為中山先生始終堅決地站在為祖國求獨立富強、為人民謀福利的立場,因此他能夠了解華僑,也願意接近僑胞;孫中山在評價中國民主革命中華僑的地位和作用時,他讚譽「華僑乃革命之母」。

孫中山與華僑關係非常密切,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出生在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孫中山長兄孫眉於1871年出國赴檀香山做工,後來在茂宜島墾荒,經營農牧業兼營商業,數年之後,孫眉成為當地首富,被稱為「茂宜島王」。1877年,夏威夷政府准許孫眉召華人來島大興墾務,這樣,在大批香山鄉親湧向夏威夷的人潮中,那年剛滿十二歲的孫中山也陪著母親登上了海輪投靠哥哥。孫中山在孫眉資助下1886年至1892年又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孫眉雖對其弟不願來檀協同營商不滿,但重兄弟之情,仍不斷匯款資助其生活和求學費用。

1892年,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隨後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聯絡有志之士,準備創立革命團體,致力於救國的政治活動。經過十幾年在海外學習與工作,孫中山不但結識了許多愛國華僑,也較系統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94年11月孫中山上書李鴻章不被採用後,又從上海赴檀香山,在華僑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小團體——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聯合澳大利亞悉尼華僑謝瓚泰等人組織輔仁文社,建立香港興中會。同年10月,興中會密謀在廣州起義,事泄失敗,孫中山被迫流亡海外,1896年10月,通過海外華僑關係,經英國、游法國詳細考察歐美各國的經濟政治狀況,研究了多種流派的政治學說,並與歐美各國進步人士接觸,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義理論,三民主義思想由此初步形成。

1900年,孫中山領導惠州起義,史稱「庚子惠州之役」「三洲田起義」 「庚子首義」,此次起義是由孫中山先生直接領導策劃的,他親自為起義的外援而奔波。孫中山派鄭士良到惠州策動武裝起義,並擬親自從台灣內渡至福建,指揮全軍。後來起義軍隊伍發展到2萬餘人。這次起義起義軍經過20多天的浴血奮戰,終因彈藥後援不繼而宣告失敗。雖然庚子起義最終失敗了,但它卻以中國民主革命的首次戰爭實踐而彪炳史冊,為以後的多次起義及辛亥革命的成功取得了寶貴經驗。在這次起義中,開平籍華僑鄧蔭南變賣所有家產來支持革命,他追隨孫中山革命近30年。鄧蔭南逝世後,孫中山贊其「愛國以命,愛黨以誠,家不遑顧,老而彌貞」。華僑李紀堂常以家資捐助革命活動,是深圳三洲田起義經費來源主要捐資人之一。他策劃惠州起義,捐3萬元作三洲田起義經費。起義失敗,遺散、 撫恤等費用十六七萬元亦由他承擔。

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海外革命小團體,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同盟會的成立,推進了民主革命形勢的發展,標誌著中國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06年,同盟會在新加坡的晚晴園成立了東南亞總部,1908年中國同盟會南洋總支部在新加坡成立。二十世紀初期,南洋華人約六百萬人,佔全球華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孫中山利用其廣泛的海外關係,走遍東南亞各地,每到一地,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到處講演,當時超過半數的革命經費均來自南洋華僑的捐助。

美國華僑黃三德,是三藩市致公堂盟長,後來又被推選為三藩市致公堂總理。他結識孫中山後,積極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並積極發動華僑為中國革命捐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洪門人士因遠居海外,親身遭到帝國主義的直接迫害,容易接觸新思想,有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孫中山深入華僑社會看到了這一點,很重視洪門組織的工作,他認為「美洲洪門之眾,欲用之,非加入其團體不可」,毅然於1903年冬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並由主盟人封孫中山為「洪棍」,(洪門稱「元帥」為「洪棍」)。

孫中山參加致公堂後的第一項工作是改組《大同日報》。《大同日報》改組後,其「革命橫議,鼓盪全美。華僑受其感化者日眾」;第二項工作是重訂洪門致公堂總章程。原來的致公堂章程繁瑣神秘,封建秘密結社色彩濃厚,經改訂後的新章程開宗明義地把致公堂的宗旨改造成與興中會及後來的同盟會的政治綱領一致,使原來的封建性質的章程充滿民主革命的內容;第三項工作是重新登記會員。孫中山很清楚,致公堂內部複雜,除少數熱心職員外,多半拘泥舊習,又多加入保皇黨,沒有遠大志向,因此他倡議實行全美會員總註冊,並整頓美洲各地洪門組織。隨後,孫中山又將全美致公堂(洪門機構)進行總註冊,孫中山手訂致公堂新章程,以興中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致公堂宗旨。他還召集致公堂領導人會議,決定由黃三德陪同孫中山游埠,在美國各地進行註冊宣傳,鼓吹革命。半年以後,黃三德再資助旅費,送孫由紐約赴歐洲。鎮南關起義和黃花崗起義,黃三德均為之籌款。

1911年6月15日,孫中山向致公堂提議組織的美洲洪門籌餉局(又稱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在舊金山成立,籌餉局對外稱做國民救濟局。其組織機構由致公堂和同盟會選出代表組成。洪門籌餉局成立後,孫中山親率洪門籌餉局成員不辭勞苦地做演講宣傳活動,對爭取美國、加拿大各地致公堂支持革命起了重大作用。其中美國舊金山華僑李是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1910年1月,孫中山到舊金山籌集革命經費,身任美洲同盟會會長的李是男,成為孫先生的得力助手。他在孫中山的直接領導下,組成「三藩市中國同盟會」,成立「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決定發行革命公債券。他以《少年中國晨報》社為辦公處,開展籌集革命經費的活動。1911年1月3日,新軍起義失敗,消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命李是男、黃伯耀速籌數千元,以救濟失敗的志士,李、黃傾囊也只得2000美元,孫曰:「款項雖少,但救命力很大。」他帶頭捐款5000美元,接濟廣州新軍起義失敗逃難的革命黨人。後來,通過發行「中華民國金幣券」(華僑稱為「孫文銀紙」),籌得40萬美元支持3月29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

當年為革命犧牲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有31位是海外華僑,他們在這次起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11年,孫中山到加拿大為黃花崗起義籌餉,各處致公堂紛紛典押會所,共捐款加元6.4萬元,是當時為黃花崗起義各地華僑捐款的第一位。華僑為革命捐贈財物。有些華僑為此還傾家蕩產。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協助孫中山籌建革命團體,宣傳革命主張,募集革命經費。這一次華僑捐了九萬七千多元,佔了總義捐總數十五萬七千元的絕大部分。許多華人華僑還為孫中山策劃革命起義提供住所和活動場所。黃花崗起義就是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現檳城)策劃的。孫中山在當地召開「庇能會議」,部署黃花崗起義。在黃花崗起義犧牲的華僑分別來自新加坡、馬來亞、越南、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黃花崗起義年齡最大的是52歲的越南華僑羅聯,5月6日,羅聯慷慨就義,臨刑前高呼:「中國非革命無以救亡,望後起者努力前進,勿中餒雲」。年齡最小的則是出生在馬來西亞霹靂州年僅18歲的余東雄。起義期間,當黃興希望懂得武術的人作為先鋒來攻打兩廣總督衙門,來自馬來亞的李炳輝便推薦同鄉余東雄與郭繼枚。余東雄與郭繼枚是務邊鄰居,兩人是生死之交,經常一起習武並結伴打獵。起義時余東雄與羅仲霍、何克夫等攻進兩廣總督衙門,搜尋兩廣總督張鳴岐未獲,出署時與清軍相遇,由於清軍人數眾多,激戰中不敵不幸犧牲。

華僑羅仲霍隨黃興進攻兩廣督署,左腳負傷後誤走入旗人街而被逮捕。臨刑前猶在南海縣署演說革命宗旨,慷慨激昂,視死如歸,清吏亦為之動容,旋英勇就義。華僑郭繼枚奉黃興之命隨何克夫炸兩廣督署,冒險爭先,絲毫不畏懼。事敗後與何克夫退至大南門內,彈藥盡絕,慘遭殺害。孫中山高度評價了在黃花崗起義的作用「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由於中山先生在華僑中不斷的工作,使不少華僑很快地接受了革命思想,不少的人追隨他參加了革命。從1895年到1911年孫中山直接和間接的發動了十多次武裝起義而每次起義都有華僑參加,並表現了不惜犧牲的革命精神。經過16年的起義、失敗、再起義、再失敗的多次流血犧牲,艱苦奮戰,終於在1911年武昌起義,取得辛亥革命的偉大勝利,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100多年來,海外僑胞心繫祖國,與全中國人民一起,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做出了不懈努力。他們所展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和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將會世代傳揚。我們緬懷這段歷史,對於弘揚辛亥革命精神,繼承華僑革命傳統,團結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致力于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國家要統一,民族要團結,這是孫中山先生和許多革命先輩的遺願,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我們要把對辛亥革命的紀念,作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鼓舞國人為實現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而努力奮鬥。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王起鵾《孫中山與海外洪門昆仲》

孫中山《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清末,大量契約華工被掠賣出洋

1905年,孫中山與布魯塞爾中國留學生合影。

孫中山赴比利時與湖北留學生魏宸組、胡秉柯、史青、朱和中合影

孫中山在紐約同盟會分會成立時與會員合影

1911年春,孫中山同美國底特律同盟會成員合影

孫中山在溫哥華與致公堂部分成員的合影1911年2月,孫中山在加拿大溫哥華設立「洪門籌餉局」為革命籌款,圖為孫中山與提議設立「洪門籌餉局」的馮自由(左一)等合影。

孫中山在舊金山與同盟會、致公堂同志合影

中國同盟會支部分布圖

《中國日報》圖片:中國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張報紙

1906年中國革命政府債券100元,上蓋「中華革命軍銀票壹百元」,孫文(英文)簽名。

1908年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越南河內的合影

1906年:[前排左起]劉干庭、張永福(副主席)、陳楚南(主席)、孫中山(總理)、尢列、劉金聲、林義順;[後排左起]吳悟叟、張華丹、張繼、陳汝河、鄧子瑜、黃耀庭、張秉庚。

1906年春,孫中山與新加坡友人合影,二排左五是孫中山,二排左四是黃耀庭,

孫中山寫給李是男的信函--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中山先生致函李是男,協商籌款使用及存儲方法。

孫總理寫的書信,大多數是毛筆字,鋼筆字看起來感覺一般般。

中華民國金幣券」是孫中山先生於1911年在美國發起成立美洲洪門籌餉局時發行的革命債券,這也是孫先生為推翻滿清封建王朝在海外發行的數種籌餉債券中的一種,印刷精美,面值有十元,一百元,一千元三種,正同為墨綠色,形式類似美鈔,上端印有中華民國金幣券名稱,中間印旗幟,右為中華革命黨本部總理與孫文簽字,左面印有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會計李公俠發。

1911年7月,孫中山先生在舊金山成立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時與海外洪門人士合影。

孫中山在加拿大設立「洪門籌餉局」

庚子首義領導人 --黃耀庭

向黃耀庭的孫子黃興六贈送庚子首義領導人黃耀庭油畫。

庚子首義款項贊助人:李紀堂

羅仲霍烈士 籍貫:廣東惠陽;1881年-1911年,就義時年僅30歲

洪門紀念插屏

1900年,致公總堂·執照2張,面額分別為叄拾玖元和貳拾余元,發行於南洋檳榔嶼;此天運年號常見於孫中山之革命黨人所使用,致公堂即洪門,故此票券是庚子首義的革命黨人在南洋籌募革命經費,此種格式票券值得研究和珍視。

2016年8月4日,辛亥革命先賢謝良牧後裔周恩寧一行2人,冒雨到訪金龜村孫中山庚子首義紀念館,周先生是謝良牧女兒謝懷琛的孫子。謝良牧(1884- 1931),祖籍為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出生於馬來西亞;一個富商家庭,客家人,同盟會員、民國政要。1905年8月20日同盟會成立後當選為會計部部長,地位與黃興比肩。跟隨孫中山赴南洋宣傳革命,籌建同盟會南洋支部,為起義籌集經費。1911年後,任第一屆國會議員、拱衛軍司令;後任廣東省政務廳廳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