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真實意思是什麼?

古人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真實意思是什麼?

古人有兩句話:「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可能聽說過這兩句話的人不多,小編也是最近翻閱到古代歷史資料才得知的,乍一看,第一句還好理解,就是再窮也不要耕種岳父大人的田,後面的一句就不知道怎麼解讀了。急的小編趕緊查閱歷史資料,勢必想弄個清楚。終於經過不懈的努力後,才懂得了其中的內涵,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先看第一句:窮死不耕丈人田!

這一句是有時代背景的。在古代那時候,階級等級制度比較森嚴,古時講究一個男尊女卑。在封建時代,古人都重其子,輕其女,也就是說兒子才是自己的未來。女兒嗎,終究是別人家的人。

在封建時代,國家大部分的耕地都是集中在少數的地主手中,而窮人則是沒有土地可耕種,即便有也是少的可憐。為了生活,窮人就去向地主租種耕地,並約定每畝地上繳多少佃租。

即便是耕種地主家的田地,如果老天爺賞臉的話,一年下來除去上繳的租金外,自己還能落點糧食,這樣起碼可以保證一家老小的生活開銷,日子起碼還算有個奔頭。但如果是碰上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欠收,或者是收成很差的話,那就只能在地主的臉色中過日子。如果地主逼得緊的話,只能賣兒賣女去交租了。

前面提到了,古代人都是重男輕女的思想非常嚴重,家產也是傳男不傳女。這種現象就好像一條不明文的規定,不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就連走江湖賣藝的都是這樣做的。他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如同潑出去了的水,女婿基本是在岳丈家沒什麼地位可言的。

在這種情況下,女兒回到娘家去探親的話,小住還可以,但如果時間長了,難免會遭到哥哥嫂嫂的白眼。如果娘親疼愛女兒的話,再女子回家的時候,想要給點錢財,也只能是偷摸的避開兒子兒媳的眼睛,否則會影響家中的和氣。

給點東西都會遭受非議,更別說去耕種岳父的田了,這不明擺著是搶舅子哥的產業嗎?在古代,舅子哥自然是不會答應的,就算舅子哥不說什麼,但是老丈人也會多多少少表現出鄙夷的臉色。但凡有骨氣的女婿即便是窮死,也不願去耕種岳父的田。

再看第二句:餓死不進蘿蔔園!

《藥性賦》中詳細的記載了蘿蔔的作用:它可以治澎漲、下氣,解毒生津和利大小便之功效,屬於寒性食物。在過去的封建社會,窮人都填不飽肚子,如果進食蘿蔔的話,反而會加快腸胃的消化。肚子里如果沒有半點油水的話,如果因為飢餓而大量的用蘿蔔充饑的話,輕者腹痛、重者送命。

當然,在過去年代,如果碰上大饑荒,偶爾吃蘿蔔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能多吃,這也就是「餓死不進蘿蔔園」典故的由來。

寫在最後:既然是古人的話語,自然多少是有些道理的,下面就再說幾句古代的諺語,和大家一起多多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出處:宋·歐陽修《代鳩婦言》:「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宋·趙汝鐩《古別離》詩:「嫁狗逐狗雞逐雞,耿耿不寐展轉思。」

釋義:《紅樓夢》一書中對這句話做了很好的詮釋。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媒妁之言,夫妻雙方在婚前都不知道對方的情況,包括年齡、樣貌、品相等等。所以在拜堂成親後,不管是丑還是美、是好還是惡,都得接受,只能認命。

(2) "無奸不成商 "

「無尖不成商」被誤解為「無奸不成商」。「尖」來源於古代用來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斗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斗里的米冒著尖兒。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後來由於人們道德素質的下降,「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無奸不成商」。

(3)「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近義詞是不撞南牆不回頭、誓不罷休。其實這句話的原字是:不到烏江心不死,說的就是一個人做事非常有韌性,可以說是認死理,但凡實在做不下去了,才會回頭。

在現代社會,細看一些無法理解的古人諺語,雖然有時比較難理解,但是在古代,這些話可是起著凈化心靈的作用。「窮死不耕丈人田」可能在現在講不通,但是「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在現在來看也是比較適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米蟲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小米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