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你家寶寶有以下特徵嗎?避免嬰幼兒腦癱,千萬要趁早!

你家寶寶有以下特徵嗎?避免嬰幼兒腦癱,千萬要趁早!

在寶寶6個月左右,是發現腦癱的關鍵月齡。資料顯示,有近8成的腦癱兒是因為延誤治療導致的,也就是說,腦癱兒即時就診的比例太低了。寶寶不會說,大人不注意觀察,這無疑增加了寶寶腦癱的風險。

據統計,早產會增加腦癱的風險。出生後嚴重的黃疸,或嬰兒早期的腦損傷、疾病如腦內出血、休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都能導致腦癱。

一、先來了解一些,嬰兒期腦癱方面的知識吧!

腦癱對孩子來說,主要表現在肢體協調程度和智力發育方面,但是對於幾個月的小寶寶來說,鑒別這一點尤為困難。

在病情程度上,病情輕的孩子表現出來的是活動笨拙些;程度重的,則不能走路。

專業說法:腦癱的孩子腦部控制運動和肌張力的區域有所損害,他們在活動和運動的時候,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如肢體無力或控制運動的能力異常。癥狀如果發生在同一側的胳膊和腿,稱為「偏癱」;而如果是兩個胳膊或者兩腿出現癱瘓,則稱為「雙癱」。

但並不是所有腦癱的孩子都有智力方面的問題。據估計,大概只有一半以上的腦癱孩子除了「運動能力落後」外還伴有智力方面的問題,被歸入智力障礙之列。也有一些腦癱孩子只是學習困難,並不影響日常的交流和生活,還有一些腦癱的孩子智力是完全正常的。

二、嬰兒形成腦癱的高危因素

通常認為,腦癱的寶寶是因為出生時有生理缺陷或損傷,因為腦癱是因腦部畸形或者腦損害引起,醫生們會認為腦損害是由於孕期因素,有時是分娩或者出生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

但是來自美國兒科和婦產科學會最新報道說,腦癱絕大多數並不是由於分娩時缺氧導致的。

三、以下判斷標準,可以讓我們即時發現嬰兒期腦癱

發現嬰兒期腦癱,無論是對於新手父母還是兒科醫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腦癱的臨床表現會因程度/種類不同而差異極大,早期缺乏特異性體征。

不過有一些警示徵象可以提供給照看嬰兒的父母:

特徵1:小於6個月的嬰兒,出現下面這些特徵,大人應警惕。

1)當你把孩子從仰卧位抱起時,他的頭向後耷拉著,總像是慢半拍;

2)他的身體總是很僵硬;

3)他的身體總是鬆軟無力;

4.)當你抱著他的時候,他不斷後仰著他的頸部和背部,好像總是想把你推開;

5)當你把他抱起時,他的雙腿僵硬,像剪刀樣。

特徵2:大於6個月的嬰兒,出現下面這些特徵,大人應警惕。

1)不對稱頸緊張反射(人類嬰兒反射的一種強直性頸部反射)仍然存在;

2)他僅伸出一隻手抓物,而另一隻手卻總是握緊拳頭。

特徵3:大於10個月的嬰兒,出現下面這些特徵,大人應警惕。

1)他爬起來時是不平衡的,總是以一側的胳膊、腿推動著離開,而另一側的胳膊和腿總是拖在後面。

2)他可以坐著四處挪動,或者趴著雙腿同時向前跳(我們稱之為兔跳),但不能四點爬(四點爬時雙腿應交替向前,而不是同時向前)。

我們提醒各位父母:正常孩子的發育不是標準化的,可以先後不一。程度輕的腦癱早期診斷有時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你擔心孩子的發育不正常,可以在常規的健康體檢時詢問兒保醫生。當發現孩子運動發育落後時,要儘早到兒童專科醫院諮詢和確診。

一般,醫生可能會建議孩子做頭顱CT或者MRI檢查(磁共振成像),確認有無腦結構異常。即便是早期診斷了腦癱,醫生也很難立刻預測孩子的將來。一般到了孩子3~4歲的時候,醫生才得到足夠的信息來較為準確地預測孩子將來的運動功能。

四、兒童腦癱治療,主要是早起干預,因此及時發現很重要。

如果兒科醫生懷疑腦癱的診斷,就會建議孩子進入早期干預體系。早期干預體系需要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技能訓練師、護士、特殊教育者,以及康復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理科、骨科等科室的醫生共同參與。

一般來說,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訓練計劃,父母會跟隨專業的醫護人員學習科學的日常照護和訓練方法,逐漸成為孩子專屬的教師和治療師。目前尚未發現腦癱的特效藥,藥物也不能替代日常訓練。

在腦癱的治療和干預中,父母記住最重要的事情是幫助孩子學習和提高生活技能,獲得自尊。但前提是你要儘早發現它。

微信公眾號催乳師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催乳師之家 的精彩文章:

TAG:催乳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