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一代明君,秦始皇每天閱讀30萬字,漢武帝每天卻不足2000字

同樣是一代明君,秦始皇每天閱讀30萬字,漢武帝每天卻不足2000字

原標題:同樣是一代明君,秦始皇每天閱讀30萬字,漢武帝每天卻不足2000字


審閱奏章,批審政務,是古代君王每天的「工作」。但古代君王每日的閱讀量究竟有多大呢?根據史學家和計量學家的考證和推算,對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兩位帝王——秦始皇、漢武帝的閱讀量進行了計算。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描述秦始皇:「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就是說國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都由秦始皇作定奪。他每天看的奏章都要用「石」來計算。每天都有固定的量,看不完不能休息。


「石」是古代對重量的計量單位,根據對歷史上所有計量學者對秦代計量制度的綜合研究,計算出「一石」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30公斤。



但司馬遷這裡的「衡石量書」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也就是說,這裡的「石」,可能是「一石」、「兩石」甚至更多。但如果僅以「一石」來推算,秦始皇每天要看三十多公斤的竹簡,這樣算下來,他每天至少要看30多萬字!

《史記》中對另一位君王漢武帝的閱讀速度的描寫是這樣的:


「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


意思是說東方朔給漢武帝的上書多到得用車拉著,用了三千個「奏牘」。這裡的「牘」和我們平常所知的竹簡有些差別,「牘」一般要比「簡」要寬,可以寫的東西就更多,一般用木頭做原材料。「簡」則一般用竹子,所以「牘」要比「簡」沉很多,要兩個人抬起來給漢武帝看。這裡的「三千奏牘」用現在的計量方式換算,也有差不多10萬字了。但漢武帝看完這10萬字,竟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這樣算下來,漢武帝每天的閱讀量還不足1700個字。

有人說既然劉徹被稱為「武帝」,就證明他更善於軍事征戰,少看點書也是正常的。可是秦始皇先是統一了六國,才稱了帝,這又如何解釋呢?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只是「略輸」,這就證明,秦始皇和漢武帝必然都是有些文採的帝王,並不存在「不愛看書」的情況。實際上,漢武帝和所有帝王是一樣的,每天都有審批大臣們上書的任務,東方朔的上書對漢武帝來說,就是空閑時間看的「課外書」了。而《史記》對秦始皇的描述也不乏誇大成分,司馬遷想在文中表達對秦始皇高度中央集權的諷刺,因此過度誇張秦始皇的閱讀量也是有可能的。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無風起念微信號:wfqn8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起念 的精彩文章: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