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大強度課後食欲不振,正常嗎?

大強度課後食欲不振,正常嗎?

訓練和比賽後飢不擇食,是很多跑友的常態。甚至在朋友圈上看到不少「吃貨」跑友,他們就是為了盡情吃的同時不發胖,才來跑步的。

不過需要知道的是,水平較高的業餘跑友以及專業運動員,在大強度訓練或比賽後往往會吃不下東西。可能很多跑友要問了,運動消耗這麼大,不是應該很餓嗎?為什麼反而沒有食慾了?跑完大強度反而吃不下東西,正常嗎?

大強度運動使得消化系統受到抑制

胃、腸等內臟器官活動主要受副交感神經支配,而骨骼肌運動主要受交感神經控制。

在進行劇烈運動時,副交感神經開始受抑制而交感神經興奮。跑步時,骨骼肌對血液循環和供氧的需求增加,所以肌肉血流量增加而內臟血量減少,從而滿足肌肉運動的需要,把這一過程稱為運動時血液重新分配。

也就是說,人體的運動系統(骨骼肌)和消化系統存在一定的矛盾,會互相爭奪血液、神經支配這些「有限的資源」。當一方面佔優,另一方就會受到抑制(這也是為什麼提倡賽前飲食盡量清淡、減輕消化負擔)。

所以,運動中出現噁心的感覺,運動剛結束後沒有食慾,都是正常的現象,而且反應程度主要取決於運動強度。運動強度越大,消化系統受到抑制的程度也越大。高水平運動員比賽速度快、強度大,反應就更明顯。

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感覺:身體感覺很飢餓,像被掏空了一樣,急需能量,但卻吃不下東西,一直有輕微的噁心感,休息大半天才恢復過來。

相反,長距離、低強度的跑步,如百公里越野賽,以及馬拉比賽中隊伍後方的跑友,甚至可以邊跑邊吃東西,跑步結束後往往食慾也比較強烈。這是因為運動強度低,胃腸受抑制和缺血的程度也小。

從另一個角度說,在具備一定水平的情況下,如果比賽或訓練後你馬上感到餓、而且還能吃得下很油膩的食物,說明這場比賽你基本沒有用盡全力,或者訓練中沒有練「到位」。

大強度運動後,消化系統「很受傷」

在長時間運動中,消化系統因為長時間受到抑制,還會產生一定的輕微損傷。

所以如果運動強度比較大,時間又比較長(一般半馬以上距離的比賽比較明顯),即便運動結束了,胃、腸的不適感還會持續,甚至會加重、持續一天以上。

相信一些跑友有過運動後腹瀉的經歷,這就是消化系統輕微損傷最常見的表現。

1、缺血缺氧導致輕微的組織壞死

當胃腸道缺血時,必然也會缺氧,造成少量的組織細胞壞死。如果是黏膜的細胞壞死,就會產生輕微的炎症和滲出性反應,導致腹瀉。

黏膜損傷會導致分泌消化液和吸收營養的能力下降,特別對吸收大分子、難消化的葷腥、油膩食物比較反感。

2、抵抗力下降

胃腸道缺血時,局部的免疫反應也會減弱,抵抗力下降。而缺血缺氧導致的黏膜損傷,也可能使得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入侵,加重炎症反應和腹瀉癥狀。

3、胃腸道內部環境的變化

消化系統受到抑制時,由於消化道分泌消化液、消化酶減少,內部環境(比如酸鹼度)發生了改變,微生物比例也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對消化、吸收食物是不利的,而且常常需要幾小時來恢復。這也是運動後胃腸道不適的重要原因。

大強度運動後,吃不下東西怎麼辦?

首先,大運動量大強度運動後,不立即進食是正確的。

因為此時肌肉還在高度興奮,心跳劇烈、呼吸急促,而且胃、腸缺血,消化系統還在受到抑制,立即進食固體食物必然不利於消化。所以,運動後即刻,可以補充一些糖、電解質飲料,運動後1小時內攝入吸收較快的單糖、低聚糖,對糖原的恢復也很有利。

當經過半小時到1小時的休息,人體的運動系統就不再那麼亢奮,同時消化系統的興奮性恢復,才會感覺到「餓勁」上來了。

但是,如果一整天覺得沒有食慾、吃不下飯,那麼很可能是運動對消化系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或損傷(運動中正常的現象,不屬於疾病範圍)。這時的消化系統很脆弱,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弱,但身體又急需營養物質,所以合理的飲食起到關鍵作用。

首先,仍應該具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特點,特別是第一餐,應該以易消化的麵食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高蛋白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為主,避免高脂肪、難消化的食品,相信跑友們在沒胃口的時候看到油膩的食物也會特別反感。

在蛋白質的補充上,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食物 (新鮮的魚類、雞肉、牛肉、牛奶、蛋),而且盡量清淡,少吃脂肪多的豬肉或煎炸肉類等。

賽後的維生素補充對恢復也至關重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對消化系統的恢復也有利。但如果出現明顯的腹瀉,應該減少高纖維的蔬菜、水果、粗糧攝入,可以待腹瀉減輕再多吃一些。

雖然不要吃特別油膩的食品,但是適當攝入一些健康脂肪還是必要的。比如Omega-3脂肪酸,它主要來源於亞麻籽油、魚油。Omega-3脂肪酸可以減少體內炎性因子的產生,減輕賽後肌肉的延遲性酸痛(屬於炎性反應)。

此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消化系統「損傷」後,防禦細菌和病毒的能力很弱,這時很可能比平時更容易吃壞肚子。對於存放過久的食品,路邊攤、衛生狀況不佳的餐館,都要小心。

最後,運動後的飲食營養是恢復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因素。大課及賽後,因為疲勞而沒有胃口的時候,卻是身體組織飢餓、需要營養的時候,下意識地進食是需要的,不能因為食慾差而降低了飲食質量。反之,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時候少量多餐,以及清淡飲食,提高營養質量、減少垃圾食品。

那麼大量大強度運動後,該怎麼吃?

大量大強度運動後,適當補充蛋白質、纖維素,攝入平衡營養的膳食。

為了加速大負荷運動後體內能量物質、電解質、水分及激素水平的恢復,業餘跑友在大強度後的2-3天內仍需要供給含有充足熱能、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營養平衡的膳食。

大強度課後的飲食,由於不用再考慮運動中的消化負擔,可以適當增加蛋白質、纖維素的攝入量。不過由於強度課後糖類消耗大,且常常身體疲勞而食欲不振,膳食組成仍應該具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特點。

1、繼續補充糖類

雖然訓練後即刻已經補充了少量飲料和食物,但這點數量對於消耗的糖原儲備相比微不足道。大運動量訓練課及賽後第一餐,以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為主。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攝入糖的類型對肌糖原的再合成效率會有影響(而剛剛完賽1小時內,單糖、複合糖或液體型的糖均有效)。賽後超過一小時再攝入簡單糖(運動飲料等)補糖的意義不大,因為簡單糖吸收速度太快,反而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肌肉吸收糖的時間太短。

所以訓練後的正餐的補糖仍然應該以饅頭、米飯等複合碳水化合物為主,可以增加雜糧的攝入(而賽前需要控制此類高纖維食品)

還有一點大家要清楚,一次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並不比少量多次更有效。所以大課及賽後因為疲勞而食慾差的時候,正好可以少量多餐。

2、加強蛋白質的補充

蛋白質是組織修復與合成的基礎物質,訓練後恢復中尤其要注意加強攝取。但因訓練後疲勞的狀態下,人體的消化吸收能力較差,所以補充蛋白質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的食物 (新鮮的魚類、牛肉、牛奶、蛋),少吃脂肪多的豬肉或煎炸肉類等。

3、繼續低脂肪飲食,注意攝入脂肪的類型

當身體特別疲勞時,食慾會有所下降,特別對油膩食物反感。所以跑友們剛好可以聽從身體的召喚,將飲食變得清淡而健康。

要減少脂肪攝入時,特別需要關注飽和脂肪(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肥肉、黃油等),以及反式脂肪(人造、氫化油等,多見於烘烤、煎炸類食品),大家要少吃,它們會增加心血管負擔和組織的炎性反應。

控制脂肪總量的同時,應該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特別是Omega-3脂肪酸,它主要存在於亞麻籽油、魚油中。Omega-3脂肪酸可以減少體內炎性因子的產生,減輕炎性反應,減輕訓練後肌肉的延遲性酸痛(屬於肌肉微細損傷之後的一種無菌性炎症)

4、增加維生素攝入

訓練後的維生素補充對恢復也至關重要。比如,維生素B族與糖代謝緊密相關,對此可以增加粗糧、花生、核桃、豆類及其製品的攝入量,有助於糖原恢復過程。維生素C在體內組織修復與合成中不可缺少,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合成,可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來補充。

5、補充抗氧化物質

抗氧化物質主要是蔬菜、水果中的色素,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E(堅果中較多)等。也可以通過藥物和保健品(比如番茄紅素)補充。這些抗氧化物質可以對抗大量大強度運動中產生的自由基,而自由基正是運動後身體組織「過氧化」、疲勞與損傷的幕後黑手。

大強度訓練後的恢復過程中,飲食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 馬拉松訓練會消耗大量的能量,不僅在大強度訓練前的飲食攝入,大強度訓練後飲食補充也是極其重要的。

除了能量消耗外,肌肉、神經等組織也會產生一定的疲勞或損傷,因此馬拉松愛好者的恢復其實更像是一個「修復」的過程,在飲食方面也需要採取更加科學的配比和計劃,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加速恢復過程。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8跑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對人性失望,就去看場馬拉松吧!

TAG:98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