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文/格瓦拉同志

年輕時期的曹操,是一位血氣方剛、愛憎分明之人,脾氣是相當的火爆,在起兵之初,依然保持這種本性。在就任兗州牧不久,曹操便因為遭受某人屢次三番的羞辱,一氣之下將其杖殺。然而曹操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人的死竟給他帶來一場大叛亂,害的自己幾乎喪失全部根據地。此人,便是漢末大名士邊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邊讓,以及這場叛亂。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邊讓是漢末大名士,與孔融等人齊名

邊讓字文禮(一作元禮),兗州陳留郡浚儀縣人,是東漢末年的大名士,因博學善辯、擅長辭賦,因而名噪一時,在當時與孔融、陶丘洪齊名。邊讓年輕時,同汝南名士謝甄曾去拜訪人物品評家、大名士郭泰(與許劭並稱「許郭」),想讓他幫自己看看前程。在將這二位送走後,郭泰私下對門人說:「這兩位年輕人英才有餘,但並不入道,真是可惜了!」

(謝甄)與陳留邊讓並善談論,俱有盛名。每共候(郭)林宗,未嘗不連日達夜。林宗謂門人曰:「二子英才有餘,而並不入道,惜乎!」見《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鄭泰劇照

雖然邊讓不被郭泰看好,但依然憑藉著虛名,先是被司徒楊賜(楊修的祖父)徵辟為從事,然後被大將軍何進徵召為令史,後又外放為九江太守,成為一郡的地方長官,級別等同於今天的市長。邊讓做太守之時,正逢漢末大動亂之際,所以在位子上沒坐多久,便棄官返鄉,在老家陳留郡閑居。

邊讓回到老家沒幾年,便趕上曹操在陳留起兵,在數年征戰之後,被朝廷封為兗州牧,成了邊讓的「父母官」。邊讓既是大名士,又曾在朝廷和地方上當過大官,加之出身好、文筆好、風評好,難免會恃才傲物、自命清高,往往會對天下人物逐一點評,其中便包括曹操。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邊讓屢次羞辱曹操,結果被杖殺

由於曹操是宦官的養孫,出身、德行、名聲都不太好,所以很是被邊讓看不起。邊讓當面或背地裡沒少貶低和輕視曹操,令後者極為憤怒。當時的曹操才三十幾歲,正是血氣方剛、性子火爆之時,對侵犯過自己的人,從來是睚眥必報。如今邊讓找上門來欺辱他,曹操怎肯善罷甘休?約在公元193年,曹操給陳留太守下令,讓其杖殺邊讓。

在曹操眼裡,杖殺邊讓大概跟碾死一隻臭蟲、螞蟻沒區別,拿他的人頭來嚇唬他人,未必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可曹操萬萬沒想到,在他看來「一石二鳥」的舉動,竟然給他招致一場大叛亂,害得他幾乎失去立身之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陳宮等人發動叛亂,迎立呂布為兗州牧

原來邊讓被處死後,兗州的士民非但沒有畏服於曹操,反而變得更加憤怒,以陳宮、張邈等人為首,決意推翻曹操,另選良牧。就在處死邊讓的次年,曹操東征徐州陶謙,雙方戰事焦灼之際,留守兗州的陳宮、張邈等人發動叛亂,迎立從洛陽出逃的呂布為兗州牧。一時間,各郡紛紛響應,唯有范縣、東阿在荀彧、夏侯惇的控制下為曹操堅守,才不至於使其失去立身之地。

此後,曹操與呂布混戰兩年有餘,在費勁九牛二虎之力之後,才艱難地擊敗對手,收復兗州。不過這還沒完,官渡之戰開始前,袁紹對曹操實行「攻心戰」,在討伐檄文中曆數曹操的罪惡,其中之一便是擅殺邊讓:「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人怨天怒,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漢末大名士,因輕視曹操被殺,死後引發大叛亂,令曹操元氣大傷

袁紹也曾用邊讓事件指責曹操

總之,擅殺邊讓使得曹操背負上一生的道德「污點」,以至於他以後無論對名士怎樣謙卑、忍讓,都不能讓天下名士真正的釋懷,對其衷心擁戴。而曹操之所以在後世遭遇口誅筆伐,這些名士及其後人們的作用,大概是「功不可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漢末大名士,孔子的後裔,「建安七子」之一,因屢次羞辱曹操被殺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