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蔣孔陽談讀書|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

蔣孔陽談讀書|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

蔣孔陽談讀書|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

讀書人的追求是覺醒

(二)

蔣孔陽(1923.1.23-1999.6.26) 重慶市萬州區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1941-1946年就讀於中央政治大學經濟系。1948年進入上海海光圖書館從事翻譯工作。1951年後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校藝術教研室主任、《復旦學報》編委會主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全國文藝學博士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

為什麼記筆記?記哪些筆記?

第三,關於記筆記,我也想講幾句話。

人和動物都有記憶,但人和動物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動物像熊瞎子掰玉米一樣,掰一個扔一個,積累不起來。人則不僅有記憶,而且能夠積累。他們積累物質的財富,也積累精神的財富,書就是人類精神財富的積累。我們讀書,光憑記憶不行,不僅記憶不了那麼多,而且記不準確。為了準確地把我們讀過的書積累起來,保存起來,我們就得記筆記。古今學者,不記筆記的,可說難得其人。但我年輕時,卻自恃記憶力比較好,不肯認真記筆記,結果貽誤和遺憾都無窮!後來,我到海光圖書館工作,看到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記筆記記得那樣認真,仔細,嚴肅,我深受感動和啟發,於是我開始記筆記。但不久,運動開始,無暇讀書,也就無暇記筆記了。

在我記筆記的時候,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資料性的,專記文物考據,歷史事實,以及書中所引到的例證和故事;另一種,則是思考性的,記錄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所受到的啟發,引起的感受和隨時想到的議論。這兩種筆記對我的學習,都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和幫助。有些事實,當時只要隨便記記,並不指望以後會有什麼用處。但意想不到的,是它們後來竟然起了大的作用。例如1986年6月27日,我看《新民晚報》,偶然看到一條消息,說兩個義大利人,到非洲原始部落去旅遊,發現了一種奇特的婦女「美容術」。我出於好奇,把這條消息記下來了。哪裡知道,數年以後,我寫《美學新論》,寫到《美感的誕生》時,我會用上了這條筆記。

蔣孔陽談讀書|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

讀了書,要成為什麼樣的讀書人?

最後,我想再談一點讀書人形象的塑造問題,也就是說,讀了書,要成為什麼樣的讀書人?

天下書多得很,讀書人也多得很,要成為什麼樣的讀書人,這得決定於各人自己。《兒女英雄傳》中的安公子,一心只讀聖賢書,滿腦子的仕途經濟,他所塑造的是「學而優則仕」的形象。反過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他愈讀書愈厭惡這些「國賊祿蠹」,終於看破紅塵,一走了之,成了他那個社會的「多餘人」的形象。至於《儒林外史》,描寫了各種各樣的讀書人,塑造了各種各樣讀書人的形象:有周進、范進那樣熱衷科舉的書獃子,有庄紹光那樣埋頭學問的大學者,有杜少卿那樣敝屣功名、逍遙自在的風流文士,還有牛浦郎、匡超人那樣見利忘義的投機小人,等等。那麼,在這些人當中,我們究竟要做什麼樣的讀書人呢?人各有志,很難得出統一的結論。

今天改革開放的時代,它所需要的讀書人,也不能同於以上所說的封建社會。我們不想得出現成的答案,我們只是說,在今天科學文化昌明的時代,要求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能讀書,都能成為讀書人。既然都是讀書人,那麼,首先就得都要讀書。一個讀書人而不讀書,或者說,沒有書卷氣,那算什麼讀書人?不僅這樣,讀書人還得通過讀書、講書和寫書,來影響人,來傳布思想。讀書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讀書,寫文章,傳布思想。

寫到這裡,有人怒叫而起,說:「讀幾本書,寫幾篇文章,算什麼東西?」這話對不尊重知識和文化的人來說,是對的;但一個有文化的人如果這樣說,他就忘了:要是人類不能讀幾本書,不能寫幾篇文章,那人和猴子又還有什麼差別?

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能有文化和文明,人之所以有今天的進步、發達和開放,不就因為人能讀幾本書,能寫幾篇文章嗎?由於人類能夠讀幾本書,能夠寫幾篇文章,所以他能夠超越於現實世界,超越於自己,並對現實世界和自己進行反省和反思。在反省和反思的過程中,他明白了事物發生的原因和規律,明白了事物的必然性。他明白了事物的道理,他有所覺醒。

讀書人所要塑造的形象,應當就是這種明白了道理和覺醒了的形象。

蔣孔陽談讀書|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

明白道理,是對客觀世界、對事而言;覺醒則是對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而言。覺醒了,我們會發現:人都是人,人天生是平等的,因而應當平等待人,而不應當勢利待人。有的人,太勢利了。記得果戈理寫過一位局長大人,生就一副勢利眼,對人的態度全憑等級地位。比他官高一等,他鞠躬低一級;高二等,他鞠躬低二級;高三等,他簡直爬在地下,直不起身。反過來,如果見了級別比他低的人,他會根據低的等次,把自己高傲的頭一級一級地昂起來,以至到不能再昂的地步。這樣的人,把心思全部用在等級的較量上,未免太渺小了,也太無聊了。一個讀書人,讀了大量的書,閱盡了人間的滄桑和不幸,其結果只是掙來一個會擺等級的勢利眼,那真是太可悲、太可憐了。人生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也未免太卑微了。

一個讀書人,應當從這種卑微和渺小的境界中走出來,從而懂得應當平等待人。既然平等待人,就不應當把人分成等級,也不應當崇拜英雄。過去的歷史,充滿了英雄。這些英雄,有的是好的,他們除暴安良,打抱不平。但有的就不那麼好了,他們不僅以英雄自居,而且惹是生非,把自己英雄的「業績」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犧牲上。今天,是人民的時代,讀書人不應當再以英雄自居,而應當回到人民當中,與人民平等地生活,平等地工作,與人民鞠躬盡瘁,為人民普渡眾生。今天讀書人的形象,應當就是人民的形象。

我讀了一輩子書,而且至老不倦。年過70,仍然在讀書。我沒有在書中找到「黃金屋」、「顏如玉」,也沒有找到「英雄」的寶座,但是,我卻找到了真理:一個人,讀了書,應當明白道理,應當平等待人,應當有所覺醒。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完)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蔣孔陽談讀書|讀書人所追求的,就是「覺醒」!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偶爾讀首詩」斯特內斯庫:她美麗得猶如思想的影子

TAG:一起悅讀 |